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齐鲁医学杂志》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282651
特重型及重型颅脑损伤520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齐鲁医学杂志》 1999年第3期
     作者:徐建波 李忠荣 王任成

    单位:荣成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山东省荣成市 264300

    关键词:颅脑损伤;外科手术,神经系统;药物疗法

    齐鲁医学杂志990323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号:R651.1+1

    近10年来,我院共收治急性特重型及重型颅脑损伤520例,现将其临床诊治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520例,男412例,女108例;年龄1~78岁。按国际格拉斯哥(GCS)评分法:3~5分为特重型,本组96例;6~8分为重型,本组424例。
, http://www.100md.com
    1.2 致伤原因

    交通事故伤486例,坠落伤5例,跌伤9例,打击伤4例,其他16例。损伤类型:闭合性损伤511例,开放性伤9例。脑挫伤45例,合并继发性脑干损伤228例,合并颅内血肿402例。原发性脑干损伤64例,颅底骨折123例,合并腹内脏器损伤12例,合并四肢伤75例,合并休克56例。颅内血肿均经CT或手术证实。

    1.3 主要临床表现

    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其中一侧瞳孔散大206例,双侧瞳孔散大32例,243例有原发或继发性脑损伤的表现。

    1.4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409例,采用开骨瓣、血肿清除术,若脑压较高、中线移位较著者则给去骨瓣减压。术后采用综合治疗。对呼吸道不通畅者早期行气管切开。其他行保守治疗。
, 百拇医药
    1.5 治疗结果

    按国际GCS评定,520例中治愈及好转302例(占58%),重残52例(占10%),病死166例(占32%)。

    2 讨论

    急性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病,特别是近年来,特重型及重型颅脑损伤所占比例较前明显提高,尤其是合并有脑疝病人的病死率极高。

    2.1 早期诊断与急救

    重型颅脑损伤的早期诊断与急救至关重要。除详细询问病史、查体外,还要严密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及神经定位体征,以及要在保证呼吸道通畅,快速静滴甘露醇降低颅内压的同时,行头颅CT扫描以明确诊断,对病史和体征很明显的颅内血肿或来不及行头颅CT检查的病人,应在最短时间内急症开颅探查,清除血肿。我们曾对38例急性硬膜外血肿病人在来不及行CT检查的情况下急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人全部存活。说明受伤至治疗时间的长短明显影响预后,因此,尽可能缩短确诊至治疗的时间,减少继发性脑损害,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1〕
, 百拇医药
    2.2 迅速解除脑组织压迫

    颅脑损伤合并颅内血肿、脑水肿等,可导致颅内压急剧增高,严重者形成脑疝危及生命。对颅内血肿超过一定量者应尽快行手术治疗,术中如发现脑肿胀严重者,则给予去骨瓣减压。对瞳孔散大者更应快速手术,本组3例双侧瞳孔散大1h,手术清除血肿后病人均恢复良好。对首次CT未发现颅内血肿,如果出现意识障碍加深或逐渐出现神经定位体征者,则应立即再次行头颅CT扫描,以及早发现迟发性颅内血肿。

    2.3 非手术治疗应掌握的指征

    我们认为急性颅脑损伤合并颅内血肿非手术治疗应严格掌握指征:血肿量<30mL,中线结构偏移≤8mm,ICP<4.0kPa,环池无明显受压者可以非手术治疗〔2〕

    2.4 并发症的处理

    ①对急性呼吸困难、呼吸不畅,尤其是合并颅底骨折、口鼻出血易误吸的病人,宜早期行气管切开,以保证呼吸道通畅,改善脑缺氧。我们的原则是早切早拔。本组病人气管切开152例,效果均满意。②重型颅脑损伤多出现应激性溃疡出血,应预防性应用甲氰咪呱、立复丁。对出血较重者除应用止血剂外,还可应用洛赛克和善得定等药物。③在应用甘露醇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急性肾功能损害,我们在病人出入量基本平衡的情况下,减少甘露醇的用量,加用速尿脱水,不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从而使28例急性肾功能损害的病人全部恢复。
, 百拇医药
    2.5 亚低温治疗

    实验证明,亚低温治疗能降低脑细胞耗氧量;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减轻神经细胞钙内流、阻断钙超载;促进脑细胞结构和功能恢复〔3〕。本组14例皆行正规亚低温治疗,有效地降低了病死率,且本身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 江基尧,董吉荣,朱 诚,等.21例GCS 3分特重型颅脑损伤救治经验.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9,(1):7

    2 姚兴发,王连元,廖茂斌,等.外伤性颅内血肿的治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9,(1):6

    3 江基尧.朱 诚,张克霁.亚低温对实验性颅脑损伤后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4,10:263

    收稿1999-04-27

    修回1999-07-03,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