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重庆医学》 > 2000年第5期
编号:10282731
丙泊酚防治小儿硬膜外阻滞内脏牵拉反应的观察
http://www.100md.com 《重庆医学》 2000年第5期
     作者:郑清民 李师阳 肖全胜

    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儿童医院麻醉科 362000

    关键词:

    重庆医学000581

    小儿腹部手术内脏牵拉反应一直为麻醉医师十分关心的问题,2年来我院用丙泊酚静脉持续输注防治小儿在硬膜外阻滞下行腹部手术的内脏牵拉反应,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组共51例,男28例,女23例,年龄5~11岁,体重17~39kg,ASAⅠ~Ⅱ级。手术种类包括阑尾切除术、肠切除术、肾切除术等。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丙泊酚组,二组为氯胺酮组。两组间性别、年龄、体重、手术种类及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 术前30分钟肌注阿托品0.02mg/kg,入室后在清醒状态选择腰1~2椎间隙穿刺,向头端置管2~3cm,分次注入1%利多卡因和0.25%布比卡因混合液(含1:20万肾上腺素)0.6~0.8ml/kg,阻滞平面控制在T6以下。术中常规面罩吸氧。一组待切片时,以微量泵持续输注丙泊酚4mg/kg.小时,不给负荷剂量。二组待切片时,静注氯胺酮1mg/kg、安定0.2g/kg。分别在用药前、用药后10、20、30分钟及停药后10、20、30分钟记录HR、MAP和SPO2。两组病例根据效果评定标准,详细记录内脏牵拉反应情况。

    1.3 效果评定标准 优:牵拉内脏时不发生恶心呕吐、牵拉痛或胃部不适感觉,无鼓肠现象。良:有轻度胃部不适和恶心,但无呕吐、鼓肠及牵拉痛。差:牵拉痛明显,发生胃部不适或恶心呕吐,经深呼吸后无明显减轻。

    2 结 果

    术中牵拉反应情况:丙泊酚组优21例,良4例,差1例,有效率95.7%;氯胺酮组优12例,良8例,差5例,有效率80%。两组比较,P<0.05,有显著意义。

    丙泊酚组用药及停药后与给药前相比,各时刻HP、MAP和SPO2无显著差异。氯胺酮用药后及停药后与给药前相比,各时刻HR、MAP无显著差异。但有2例术中出现呼吸抑制,SPO2下降至90%以下,经面罩加压给氧后好转。

    3 讨 论

    小儿硬膜外阻滞麻醉下行腹部手术具有镇痛完善,肌松良好,循环稳定等特点,但内脏牵拉反应发生率高,常难以忍受而出现哭闹,严重影响手术操作,应及时用辅助药。采用小剂量氯胺酮,取得一定效果,但仍不甚满意,且有呼吸抑制、术后精神症状等副作用。采用丙泊酚对内脏牵拉反应的防治达到了有效率95.7%的效果与氯胺酮组相比,效果更佳。

    丙泊酚是一种新型短效静脉全麻药,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等特点,由于丙泊酚清除半衰期短,因而适合于静脉维持。本研究结果表明,对硬膜外麻醉下行上腹部手术的患儿,采用微泵恒速输注4mg/kg*小时的丙泊酚维持,即可避免循环、呼吸抑制,又能有效防治内脏牵拉反应,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