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贵阳医学院学报》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82821
大肠癌术后的辨证施治探讨
http://www.100md.com 《贵阳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
     作者:高萍 平秀琴

    单位:高萍(贵阳医学院附院中医科 贵阳550004);平秀琴(贵阳医学院附院中医科 贵阳550004)

    关键词:癌;大肠;手术后期间;医学,中国传统

    贵阳医学院学报000122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号 R273.34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无疑是首选的好方法,但手术后由于手术的创伤和肛门的改道等导致生理、病理发生改变,若不及时调整治疗,日久导致体质减弱,并发症产生,使其不能胜任下一步的化疗及放疗。因此,大肠癌术后的辨证施治的探讨,对于本病的康复,以及如何改善体质,延长生存期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通过对53例大肠癌术后治疗的观察总结如下。

    1 手术早期,以理气通腑为先
, 百拇医药
    气机调畅,是脾胃纳化、大肠传导、祛除“症积”的先决条件,按照中医观点,大肠癌的发生与发展,多与饮食不节、久痢久泻或肠内秘结不通、湿热毒邪胶结、下注大肠、阻碍气机调畅、气滞血瘀、久积不散、凝结成肿块而致[1]。加上手术的刺激或肛门的改道,瘀血蕴结于腹中,影响胃肠蠕动及消化功能,破坏脾胃升降的动态平衡,常见腹胀、纳差、恶心、呕吐、腹痛、大便不调等一系列脾胃大肠功能紊乱的症状。究其病因属脾胃升降失职,腑气未通。因此,恢复脾胃的升降功能,消积通腑为术后的第一步。常选用异功散、积术丸、柴胡疏肝散、补中益气汤为基本方,并根据食滞、气滞、湿蕴等不同的情况,再选用青藤香、厚朴、菜菔子、山楂、鸡内金、牛膝等药物,以加强顺气通腑、化湿消导之功。并可加上升提脾气的药物,如黄芪、桔梗、葛根,并配合针刺足三里、内关等穴治疗,每日1~2次。通过治疗,使其恢复脾胃的升降功能,达到调和阴阳、顺其升降、气血安和、脏腑协调、纳化有序、传导调畅。

    2 手术中期,脏腑虚损,扶正为本
, 百拇医药
    《医宗必读》曰:“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景岳全书》曰:“脾胃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大肠癌的患者,长期脾胃功能失调、脾运不健,大多表现长期腹泻、腹痛、便血等。由于癌变之后,体内癌肿的侵犯,体质虚弱,加之手术早期,腑气不通,不能进食,恶心呕吐,腹部胀满等,常常导致体质 下降,表现 为脾 胃虚 弱、气血 亏虚之证。常见头昏、眼花、面色苍白、少气懒言、疲乏倦怠、心悸自汗、纳食减少、大便稀溏等证,笔者将健脾益胃、补益气血作为术后治疗的第二步,常常选用香砂六君子汤、当归补血汤为基本方,并选用丹参、大枣、鸡血藤、黄精、黄芪、绞股蓝等药物,加强补益气血之功。对于有些患者,由于吻合口的刺激或结肠过多切除等原因,可出现顽固性腹泻,并见腹泻不止,日行10余次,泻下清稀,完谷不化等脾肾两虚、固摄失司之证,在此时可使用罂票壳15 g、续断10 g内服,以达到止痛止泻收敛之目的,一般在使用1~2 d后,大便保持在1~2次,疗效较好。

    对于癌肿未能切除或部分切除者,可稍加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药物,如三七、王不留行、石见穿、威灵仙、 见血飞、白芥子等,以达到降低血粘度、活血散积消瘤、防止癌肿转移之目的。除此,一部分患者在此阶段,要进行化疗,在化疗中,可导致贫血、白细胞下降和某些内分泌失调,逐渐出现血虚和肾虚的表现。肾虚者可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阳萎闭经等症,可在健脾补益气血之中,加益肾填精助阳之品,如枸杞、仙灵脾、菟丝子、续断等等。
, http://www.100md.com
    在第二阶段,往往出现虚中挟实,实中有虚,虚实相兼,不易辨证。因此在辨证时,应认真辨别邪正消长的情况,掌握好通补关系,调整好攻补措施。

    3 手术后期,扶正攻邪,巩固疗效

    大肠癌也属“礐积”的范畴,称之为“肠中积聚”、“肠覃”[2]。大肠癌术后,虽然癌肿已切除或部分切除,但病根并未随之而去,往往再度毒聚血瘀痰凝而复发瘀积。因此,扶正攻邪多为大肠癌术后,待脾胃功能恢复,腑气已通,气血渐生,正气增强之后的巩固治疗。一则清解癌毒为其基本治法,贯穿始终;二则活血化瘀,化痰散结消其局部之肿块;三则调理脏腑气血固其根本对症治疗。三个原则,同时并进,使其达到调整机体、增强体质,消除产生“礐积”的病理基础,设法缩小肿块,有效地控制病情,防止复发,以期达到手术的预期效果。但在运用清解癌毒、活血化瘀、调理脏腑气血这三个原则时,应根据表现各有偏重,如表现发热、便血、口渴、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者,以清解癌毒为主,选用葛根芩连汤为基本方,并选用半枝莲、红滕、白头翁、虎杖、败酱草、苦参、薏苡仁、土茯苓、山慈姑等。若表现腹痛、腹胀肿块、舌瘀黯者,则以活血化瘀,化痰散结消毒为主,选用血府逐瘀汤为基本方,并选用三棱、莪术、泽兰、石见穿、炙僵蚕、威灵仙等。若表现正气不足,可据气血阴阳的不同,在脏在腑的不同,辨证治疗。
, 百拇医药
    4 讨论

    理气通腑、扶助正气、攻邪消积是中医治疗大肠癌术后的三大原则,在应用时,据正虚邪实的病理改变,气血虚弱的程度,以及痰、瘀、热的偏重,采用调理气机通腑为先,扶正固本为要,清解癌毒、活血散结并选的原则综合治疗。掌握邪气与正气、局部与全身、功能失调与不足诸多关系,采取不断扶正,适时攻邪,随证治之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陈永培,郑鸣金,黄瑞燕,等.临床常用抗肿瘤中草药的抗突变初步研究.中国中药杂志,1992,17(7):431

    2,郭勇,庞德厢.肠癌平治疗大肠癌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中医杂志,1993,34(8):481

    (1999—03—11收稿,1999—05—11修回),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