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黑龙江医药科学》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283007
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16例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0年第2期
     作者:阴育红 王国辉

    单位:阴育红(佳木斯市中心医院);王国辉(佳木斯市中心医院)

    关键词:鼻腔;鼻窦;乳头状瘤

    黑龙江医药科学000272 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多发生于中老年男性,临床上有侵蚀性、复发性、恶变性并易误诊等特点。对于诊断明确的病人,手术彻底清除病灶是减少术后复发的关键。近年我们收治16例本病患者,现将有关资料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16例中,男13例,女3例。年龄35~64岁,活检:一次确诊者14例,二次确诊者2例。手术方法:鼻腔摘除2例;上颔窦根治3例;鼻侧切开术11例,复发1例。

    2 典型病例

    例1:男,54岁。诉左侧鼻腔渐进性阻塞一年余入院;查体一般状态良好,左侧鼻腔充满粉红色,表面光滑之新生物,质软,触之不易出血,鼻窦CT示:左侧前后组筛窦及上颌窦占位性改变,骨质吸收,活检:内翻性乳头状瘤。于1996-04~20在全麻下行左鼻侧切开术,彻底清除病灶,随访三年未复发。

    例2:女,60岁,右侧鼻塞呈持续性逐渐加重半年,在某医院行“鼻息肉”摘除术,因出血过多,手术终止转至我院。活检:内翻性乳头状瘤;鼻窦CT示:右鼻窦腔占位性病变,未累及上颌窦和筛窦。于1998年6月在局麻下行右侧鼻腔肿物摘除术,切除中鼻甲。随访一年无复发。

    例3:男,64岁,右侧鼻塞二年入院。检查患者右侧鼻背隆起,右鼻腔充满淡红色新生物,质脆,触之易出血,鼻中隔右偏,鼻窦CT示:右上颔窦、筛窦、蝶窦占位性病变,骨壁破坏吸收。活检报告:内翻性乳头状瘤、上皮增生活跃。于1998年9月行右鼻侧切开术,彻底清除病灶,术后给予放疗,随访半年,无复发。

    3 讨论

    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原发部位多在鼻腔顶壁及侧壁,多合并有上颌窦、筛窦侵犯。外观如息肉样,但不透明、广基、坚实、富于血管,可被误认为息肉,有时须多次活检才能确诊。病理分为硬、软两型,后者瘤体较大,常多发,呈弥漫性生长,外形分棱状或乳头样,多发于鼻窦粘膜,有破坏力,切除后易复发。鼻侧切术是较理想的方法,术中应根据肿瘤的范围,决定切除的边界,应将好发的鼻腔外侧壁中甲、上颌窦膜部一并切除。常规检查上颌窦、筛窦,可减少复发。对于上皮增生活跃,间变或癌变者术式更应扩大,术后配合放疗及化疗效果更佳。

    (1999-11-22收稿),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