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江苏医药》 > 2000年第5期
编号:10283022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防治
http://www.100md.com 《江苏医药》 2000年第5期
     作者:陆元庆

    单位:陆元庆(210004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

    关键词:

    江苏医药000549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常致晚期产后出血,多表现为突然反复阴道大量出血而危及患者生命。我院1996年1月~1997年12月经手术证实有5例为切口愈合不良所致产后出血。分析其原因,探讨防治方法。

    临床资料

    本组5例,年龄25~33岁,均为初产妇。择期手术1例,分娩期手术4例。破膜24小时以上者4例,最长1例为72小时。产程超过20小时3例,术中出血500ml以上者1例。手术均为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切口均采用手指钝性分离法分离子宫肌层,伤口均用Ⅰ号铬制羊肠线分二层连续缝合子宫肌层,0号铬制羊肠线连续缝合浆膜层。1例术后第4天体温达38℃~39℃,其余术后体温正常,无产褥感染发生。腹部伤口均Ⅰ期愈合。术后首次发生出血时间最早者为术后第6天,最迟者为术后23天。5例均表现为反复大量阴道出血,出血次数2~4次,估计出血量为1800~3900ml,5例均经抗炎、宫缩剂、止血剂、刮宫术、输血等保守治疗无效而行子宫次全切除术。输血量为1200~3800ml,平均为2258ml。术中均发现子宫下段切口疤痕处有粘连及组织坏死,伤口不愈合。术后子宫标本送病理检查,均证实为子宫肌壁内有炎细胞浸润,以子宫切口为甚。5例经子宫次全切除后全部治愈,无1例死亡。
, http://www.100md.com
    讨论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致晚期产后大出血为手术严重并发症,常危及患者的生命,处理方法除抗休克和抗感染外,有纱布填塞法,疤痕修补术,髂内动脉结扎术等,但多难以奏效,最终行子宫切除术,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现就其原因进行分析,探讨防治方法。

    一、原因分析

    1.与子宫下段解剖有关。子宫下段及峡部的弓形动脉较宫体部的短而小,分支少,因此,在做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时,往往把向下斜行的子宫动脉分支切断,致使切口处,尤其切口下缘血供不足,造成切口愈合不良。

    2.滞产胎先露压迫子宫下段时间长,造成局部缺血、水肿,组织脆性增加,切口撕裂。本组1例就因产程时间过长,宫口开全剖宫产取头困难,造成切口撕裂出血。

    3.横切口位置高低。由于子宫峡部组织和宫体部组织相似,以肌组织为主,愈合能力好;而子宫颈部组织主要为纤维组织,肌细胞仅占10%左右,愈合能力差。因此,如果切口位置选择于接近宫颈或宫颈处,则其愈合能力较差,易致伤口缺血、感染,产生组织坏死。
, 百拇医药
    4.缝合方法和缝线。本文5例均用Ⅰ号铬制羊肠线分二层连续缝合子宫肌层。有作者通过动物实验证实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与此缝合法有关。现改为单层连续锁边缝合。

    5.感染问题。本组5例病理检查证实为子宫肌壁间有大量炎细胞浸润,切口处为甚。

    二、防治方法

    1.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及手术时机,提高剖宫产手术质量及缝合技巧是防止手术并发症的关键。子宫切口肌层单层连续锁边缝合切口止血彻底,局部组织不增厚,缝合后的切口边缘对合整齐,且可减少组织局部的创伤及缝线对组织的刺激作用,有利于组织的血液循环,减少缝合层次,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切口感染机会。

    2.重视急诊剖宫产,对宫口开全或滞产者,应充分估计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制定对策,防患于未然。

    3.防治子宫切口撕裂,切口切忌过低。取头要稳、准、轻。因切口裂伤边缘不齐,部分组织回缩,造成漏缝,止血不彻底形成血肿。过多过密的盲目缝扎止血影响切口愈合。

    4.术后增加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施行围手术期用药(术前或术中应用),以预防感染发生。对有感染或感染可能者,及时选用广谱抗生素以及抗厌氧菌药物。

    5.加强孕期及产褥期卫生宣教,避免妊娠末期和产褥期性交而造成感染。,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