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临床研究》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283073
氟乙酰胺中毒60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医学临床研究》 2000年第2期
     作者:鲍非

    单位:湖南省娄底市中心医院 娄底 417000

    关键词:氟碳化合物;中毒;中毒;药物疗法;乙酰胺类;治疗应用

    湖南医学000221【中图分类号】 R99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1-9421(2000)02-0114-02

    作者1990年1月至1998年12月采用乙酰胺抢救氟乙酰胺中毒患儿30例,取得较好疗效,其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急性氟乙酰胺中毒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包括治疗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1~8岁,平均(4.5±3.5)岁;其中腹痛26例,恶心、呕吐28例,发热13例,昏迷17例,呼衰15例,抽搐30例。对照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1.5~7.5岁,平均(4.5±3)岁;其中腹痛24例,恶心、呕吐24例,发热15例,昏迷15例,呼衰13例,抽搐30例,两组一般情况具可比性。
, http://www.100md.com
    1.2 实验室资料 治疗组中周围血象增高15例,血尿素氮增高3例,血清钙降低30例,谷丙转氨酶增高4例,肌酸磷酸激酶增高8例,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13例。对照组中周围血象增高17例,血尿素氮增高4例,血清钙降低30例,谷丙转氨酶增高3例,肌酸磷酸激酶增高7例,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14例。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所有患儿均给予洗胃,若在洗胃前患儿神志清楚,比较合作,且进食毒物在4~6 h以内,则加用催吐的办法;洗胃后均给予导泻,输液促进毒物排泄;静脉滴注大剂量维生素C及能量合剂;有抽搐昏迷者给予苯巴比妥或安定止惊,20%甘露醇和地塞米松脱水降颅压,并静脉给予10%葡萄糖酸钙;有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腹痛剧烈者可肌注维生素K3或654-2;合并感染者加用抗生素。治疗组除采取上述治疗方法外,还及时使用特效解毒剂乙酰胺。其中有2例因患儿所服毒物不详,待胃液结果回报后才使用乙酰胺,其余28例均在洗胃前给予肌注乙酰胺,剂量为0.1~0.3 g/(kg*d),首次量为全日总量的一半,一日量分3~4次肌肉注射。疗程:轻症5 d,中、重症连续用药7 d。
, 百拇医药
    1.4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抽搐在24 h内停止;有效:抽搐在48 h内停止;无效:72 h后仍有抽搐。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5.10,P<0.05)。

    表1 氟乙酰胺中毒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例,%)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 http://www.100md.com
    30

    24(80.00)

    4(13.33)

    2(6.67)

    93.33

    对照组

    30

    12(40.00)

    8(26.67)

    10(33.33)

    66.67

    2.2 两组其它治疗情况比较 见表2。治疗组抽搐停止时间及神志转清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 百拇医药
    表2 两组抽搐停止及神志转清时间比较(±s,d) 组别

    n

    抽搐停止时间

    神志转清时间

    治疗组

    30

    1.83±1.75

    1.67±1.50

    对照组

    30

    4.04±1.62
, http://www.100md.com
    3.79±1.44

    t

    10.52

    10.10

    P

    <0.05

    <0.05

    2.3 其它实验室检查结果 两组病例在治疗后周围血象,血尿素氮、血清钙、心电图恢复正常时间无明显差异;谷丙转氨酶,肌酸磷酸激酶降低至正常的时间亦无差异。

    3 讨论

    氟乙酰胺又名敌蚜胺或灭鼠灵,是一种高效、剧毒的有机氟杀虫,杀鼠农药,主要用于防治棉花、果树及森林害虫。人口服半数致死量约为2~10 mg/kg[1]。中毒机理为氟乙酰胺进入人体后脱胺形成氟乙酸,干扰正常的三羧酸循环,导致三磷酸腺苷合成障碍及柠檬酸、氟柠檬酸直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神经及精神症状[2]。乙酰胺是氟乙酰胺中毒的特效解毒剂,它具有延长潜伏期,减轻症状和预防发病的作用,乙酰胺的作用在于与氟乙酰胺竟争酰胺酶,以减少氟乙酰胺变成氟乙酸,干扰氟柠檬酸的生成[3],治疗同时宜用钙剂。本组病例均以恶心、呕吐、抽搐、神志改变等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尤以抽搐发生率最高(100%)。由于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一旦受累可危及生命或留下严重后遗症,因此在治疗中除强调综合治疗外,还应早期足量使用乙酰胺,以提高氟乙酰胺中毒的抢救成功率。另外氟乙酰胺对心、肝、肾亦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应引起重视。本文观察到氟乙酰胺中毒对心脏的损害,虽然经治疗后心电图恢复正常较快,但心肌酶仍高,因此在治疗中应避免为了加快毒物排泄而快速大量输液,加重已受损心脏的负担,造成严重的后果。本文采用乙酰胺治疗与对照组相比,疗效更显著,且可以明显缩短患儿抽搐时间,除注射引起局部疼痛外,尚未发现其他副作用,故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http://www.100md.com
    【作者简介】 鲍非(1966~),女,山东省博兴人,主治医师,医学学士,主要从事儿科临床工作。

    【参 考 文 献】

    [1] 戴美芳.急性氟乙酸钠中毒52例临床体会[J].新医学,1996,27(10):543-544

    [2] 张德全,屈新华,周卫东,等.抢救氟乙酰胺中毒12例临床体会[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4):249

    [3] 崔 巍主编.现代儿科急救手册[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479-481

    【收稿日期】 1999-11-2,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