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临床研究》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283077
茶色素预防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的研究
http://www.100md.com 《医学临床研究》 1999年第1期
     作者:刘安和 高洁生 王爱珍 吴 轰

    单位:湖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长沙 410011)

    关键词:茶色素;关节炎,痛风性;药物疗法

    湖南医学990125 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反复发作屡见不鲜。秋水仙碱能有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丙磺舒能促进尿酸排泄,别嘌呤醇有抑制尿酸生成的作用,如何更有效地预防痛风反复发作是个有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笔者试用口服茶色素预防原发性痛风发作,并与丙磺舒、别嘌呤醇比较,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按美国风湿病协会关于痛风的诊断标准[1]诊断为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51例,均为男性,年龄38~62岁,平均47.8±8.5岁。伴高脂血症者43例,伴高血压病者7例,伴冠心病6例,均无糖尿病、肾炎、肾结石且肝、肾功能正常。
, http://www.100md.com
    1.2 治疗方法 痛风性关节炎急性症状控制后,将观察对象按就诊序号随机分为二组:实验组(甲组)29例,口服茶色素胶囊125mg,每日3次,疗程60d;对照组(乙组)22例,口服丙磺舒500mg,每日3次,疗程60d,别嘌呤醇0.1g,每日2次,疗程60d。两组病人均戒酒、避免高嘌呤饮食。治后3个月随访患者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情况,以比较二组病人的疗效。

    1.3 实验室检查 治疗前后均取观察对象外周静脉血样检测。血脂用酶联试剂比色法(上海十八制药厂药盒);测血清总胆固醇(CHO),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按Friedewald公式计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测血尿酸(UA),用磷钨酸还原法;测血肌酐(CRE),用苦味酸法;测血清总蛋白(SP),用双缩脲法;测血白蛋白,用溴甲酚绿法,球蛋白为血清总蛋白减去白蛋白后所得;血谷丙转氨酶(GPT)用赖氏法,胆红素(BIL)用酶法;血清葡萄糖用氧化酶法;血浆LPO用硫代巴比妥酸荧光法;红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血浆一氧化氮(NO)用镀铜镉还原测定法[2]检测血浆样本的NO-2/NO-3浓度。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的变化 甲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064,P<0.05);治疗后甲组患者与乙组患者血脂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516,P<0.05),见表1。

    2.2 痛风发作与血脂,UA,LPO,NO相关性分析 痛风发作与血脂及UA,LPO,NO的含量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714,P<0.05;0.8305,P<0.05;0.4126,P<0.05;0.5568,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UA,LPO,SOD,NO的变化 甲组患者治疗前后LPO,SOD,NO-2/NO-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

    表1 患者治疗前后血脂的变化比较(±s,mmol/L) 组别
, http://www.100md.com
    例数

    TG

    CHO

    HDL-C

    LDL-C

    治前

    治后

    治前

    治后

    治前

    治后

    治前

    治后

, 百拇医药     甲组

    29

    1.9±0.34

    1.3±0.54

    6.2±1.33

    4.7±1.63

    1.09±0.28

    1.44±0.37

    3.4±0.51

    2.9±0.48

    乙组

    22

, 百拇医药     1.8±0.39

    1.7±0.41

    6.1±1.57

    5.9±1.49

    1.10±0.31

    1.09±0.46

    3.1±0.38

    3.2±0.41

    表2 患者治疗前后血UA,LPO,SOD,NO-2/NO-3的变化比较(±s) 组别
, 百拇医药
    例数

    UA(mmol/L)

    LPO(μmol/L)

    SOD(u/gHb)

    NO-2/NO-3(μmol/L)

    治前

    治后

    治前

    治后

    治前

    治后

, http://www.100md.com     治前

    治后

    甲组

    29

    679±134

    392±172

    3.1±1.3

    2.9±1.1

    2156±792

    3347±851

    47.3±23.5

    36.1±30.2

    乙组
, 百拇医药
    22

    621±156

    337±163

    2.2±0.74

    2.8±0.91

    2637±834

    2710±770

    50.6±31.9

    48.0±25.5

    2.4 两组患者治疗后痛风性关节炎发作频率的比较 甲、乙两组完成治疗后3个月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次数分别为0.28±0.13次,0.76±0.34次,甲组患者的发作次数明显少于乙组,差异有显著性(t=2.975,P<0.05)。3 讨论
, http://www.100md.com
    痛风曾一度认为是西方常见的古老流行病,东方少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经济迅速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善,痛风已成为日本、台湾地区30岁以上人群的常见病,其发病率高于西方人种[3]。国内近年发现痛风也不少见,如何预防其反复发作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疾病,以高尿酸血症、反复发作的急性单关节炎、痛风性肾病为临床特点,并且常伴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动脉硬化、冠心病等。茶色素具有抗脂质过氧化、降血脂、抗凝促纤溶、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增强免疫等药理作用[4],将茶色素试用于预防原发性痛风关节炎反复发作。本组口服茶色素患者3个月以后痛风复发次数明显低于口服丙磺舒、别嘌呤醇常规治疗组患者;血脂,UA,PLO,SOD,NO等指标全面改善达到正常水平。从痛风发作与血脂,LPO,SOD,NO相关分析可以看出,降低血脂,LPO,NO,升高红细胞内的SOD,有助于减少痛风发作。

    三磷酸腺苷(ATP)是细胞内高能物质,来源于各种代谢物的氧化,特别是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等分解代谢的最后阶段。当机体执行各种生理功能时,ATP释放能量,形成双磷酸腺苷(ADP)或腺嘌呤核苷酸(AMP)。在正常生理状态下绝大多数的ADP或AMP转换成ATP,小部分AMP进一步分解为次黄嘌呤核苷酸(IMP)、次黄嘌呤核苷、尿酸。加速ATP分解或减少ATP合成均会导致细胞内ATP含量减少,产生高尿酸血症。饮食过丰易致高脂血症,血液粘滞,微循环障碍,妨碍氧化,血浆LPO增加、红细胞内SOD含量减少,ATP生成减少,分解加速。那些有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苷转移酶(HGPRT)缺乏及S-磷酸核糖-1-焦磷酸合成酶(PRPPs)活性过高的人,容易形成高尿酸血症,诱发痛风[5]。本组血脂、血浆LPO增高者占83.4%,SOD降低,与上述发病机理一致。茶色素能抑制细胞中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血液中LDL-C,提高HDL-C,甘油三酯总量下降;血液的高凝状态减轻,微循环改善,组织能量代谢恢复,内源性尿酸生成减少,从根本上抑制高尿酸血症的形成,减少痛风关节炎的发作。
, http://www.100md.com
    NO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重要的细胞信使、神经递质及效应分子[6]。在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神经细胞等细胞内,右旋精氨酸在一氧化氮合酶、还原型辅酶Ⅱ、四氢生物喋呤等辅因子存在的条件下,生成NO。它能激活鸟苷酸环化酶,使蛋白质磷酸化,在生理浓度下产生生物效应。当产生过量时,NO与一些酶分子的铁-硫中心结合,抑制线粒体电子传递体系功能,影响三羧酸循环,影响能量代谢。NO与超氧阴离子反应,生成超氧亚硝酸根离子,具有很强的细胞毒性。本组病人在茶色素治疗前,其血浆NO-2/NO-3浓度显著高于正常水平。这可能是导致高尿酸血症,诱发痛风的因素之一。茶色素的降血脂、抗氧化作用,改善了组织的微循环,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产生NO减少,使血浆NO恢复到正常平衡,使组织的能量代谢正常,进而又从另一角度抑制高尿酸血症的形成,减少痛风的发作。

    防治痛风也有人推荐用降脂酰胺,其化学结构与祛脂乙酯相仿,它抑制肝脏合成脂质和抑制肾小管对于尿酸的重吸收,副作用主要为胃部不适和皮疹。茶色素也有良好的降脂作用,偏碱性,有利尿作用,能营造有利于机体代谢的内环境,无副反应。目前虽无应用茶色素预防原发性痛风的报道,但和降脂酰胺防治痛风有部分相同的原理。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孟昭京.痛风性关节炎160例临床分析.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89,5(4):238

    [2] 芳惠明.血清中硝酸盐的镀铜镉还原测定法.临床检验杂志,1995,13(1):6

    [3] 姚凤祥,麻世迹,陈阳主编.现代风湿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368~389

    [4] 江西省绿色工业(集团)公司科研所专家组.茶色素(心脑健)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概述.现代诊断与治疗,1995,6(增刊):1

    [5] 蒋 明,朱立平,林孝义主编.风湿病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1476~1480

    [6] Moncada S,Palmer RMJ,Higgs EA.Nitric oxide:physiology,pathophysiology,and pharmacology.Pharmacol Rev,1991,43(1):109

    [7] Kolb H,Kolb-Bachofen V.Nitric oxide: a pathogenetic in autoimmunity.Immunology Today,1992,13(5):157

    (19971208 收稿),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