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临床外科杂志》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83089
22例颅内蛛网膜囊肿治疗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临床外科杂志》 2000年第1期
     作者:王晓光 周修玉 孙德州

    单位:王晓光(德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53014));周修玉(德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53014));孙德州(德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53014))

    关键词:颅内蛛网膜囊肿;手术治疗

    临床外科杂志000133 分类法:R6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83(2000)01-0057-01

    颅内蛛网膜囊肿(Intracranial arachnoid cyests,IAC)约占颅内占位病变的1%[1]。我院自1986~1997年共收治22例,并追踪随访1~5年,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 http://www.100md.com
    1.一般资料:男14例,女8例。年龄2~58岁,12岁以下8例,12~25岁6例,25~45岁3例,45~58岁5例,有外伤史者3例,颅内感染1例。IAC部位:侧裂池11例,枕大池5例,大脑凸面5例,桥小脑角池1例。临床症状:头晕、头昏6例,头痛、头昏或伴呕吐、视乳头水肿5例,癫痫4例,头颅增大3例,晨练时突发头痛、呕吐,继发出血1例,自幼一侧肢体不全瘫痪伴癫痫1例,2例无临床症状,查体时发现。辅助检查:22例均经CT扫描,除1例因出血呈高密度外,余囊肿呈与脑脊液(CSF)等密度影像,CT值0~14,无增强效应。3例MR检查,T1加权图像上表现低信号,T2加权图像为高密度信号与CSF信号一致,囊肿体积20~70 ml。

    2.治疗方法:18例行开颅切除IAC,力争全切囊壁,全部行脑池、蛛网膜下腔疏通术。1例因继发出血急症手术,1例复发行囊腔-腹腔分流术,余4例保守治疗。

    3.结果:随访1~5年。手术18例中,1年后复查CT,12岁以下者囊腔基本消失;12~25岁者囊腔也基本消失;25~45岁3例,囊腔大部消失;45~58岁手术1例缩小不如青少年组明显。4例保守观察3~5年,CT示囊腔没有增大的趋势。术后头痛、呕吐、头昏基本消失,癫痫发作者配合药物治疗1年,仅1例发作2次,频率已明显降低。肢体瘫痪者肌力恢复不明显。
, 百拇医药
    讨 论

    1.病因及发病机理:IAC一般分为先天性和继发性两类。先天性是由发生学的异常而形成,多见于儿童及青年。在蛛网膜下腔形成囊肿。继发性是由于外伤、炎症或手术后引起蛛网膜粘连,在蛛网膜下腔形成囊肿。

    2.临床表现和诊断:IAC临床表现与其发生部位、大小有关,临床症状本身没有特征性,其表现为:①好发于青少年男性患者;②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仅因头痛、头昏行CT、MRI检查时发现;③常慢性起病,当外伤致IAC囊内出血时,可突然起病;④脑积水由囊肿阻塞CSF循环引起,也可能与CSF吸收障碍有关;⑤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囊肿压迫可以出现癫痫,轻度运动和感觉障碍。

    IAC的诊断:主要靠CT或MR。IAC在CT上表现为脑皮层外低密度灶边界清楚,无增强效应,周围蛛网膜下腔可变形移位,局部脑组织受压萎缩和占位效应。MRI表现为脑外占位,囊肿内信号一致,呈长T1长T2,边界清楚,局部脑组织受压萎缩,周围无水肿。本组22例全部经CT扫描,19例于术前CT诊断IAC。本组有3例又行MRI检查,2例枕大池囊肿,1例桥小脑角囊肿于术前确诊IAC,术后证实。
, http://www.100md.com
    3.手术指征:①有明显颅内压增高者;②囊内出血者;③有癫痫频繁发作者;④有局灶神经系统缺失症状者。本组18例中,1例囊内出血,4例癫痫发作,13例有不同程度头痛,呕吐。关于无症状IAC治疗大多数学者认为,可不做手术,症状可自行消失。本组4例未行手术治疗,病变位于幕上大脑表面,体积较小的囊肿,且年龄在50岁以上者。

    4.手术方法的选择:IAC手术方法很多,目前常用的有:开颅切除IAC,囊腔与周围脑池疏通术,囊腔-腹腔分流术。本组18例全部采用囊壁切除加脑池、蛛网膜下腔疏通术,效果满意,仅1例系脑炎患者术后3个月行分流术。因此我们认为开颅切除囊肿应为首选方法,手术中力争切除囊壁,这是防止IAC复发的关键。不能完全切除者,应行脑池蛛网膜下腔疏通术,建立良好的循环通路。对于囊肿-腹腔分流术不作首选,一是少年儿童随着身高增长需换管;二是有堵塞分流管的可能性;三是手术创伤范围大。对于复发的IAC行腹腔分流仍不失为替代方法。

    总之,通过对22例IAC治疗的随访,我们认为IAC的临床表现与其发生的部位大小有密切关系,治疗后脑组织复位的快慢及IAC缩小的程度取决于年龄因素。因此,对于青少年组有手术指征的IAC应积极手术治疗,对于症状不典型或无症状,体积较小IAC,患者年龄50岁以上者可保守治疗。

    参考文献:

    [1]Galassi E,Piazza G,Gaist G,et al.Arachnoid cyests of the middlecranial fossa:a 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study of cases treated surgically.Sury Nenrd,1998,14∶211-214

    收稿日期:1999-01-1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