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骨折保守治疗42例体会
作者:林中
单位:林中(广东省珠海市医疗中心 519000)
关键词:
广东医学001055
我科于1985~1999年共收治外伤性下颌骨折患者42例,均采取保守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2例中,男34例,女8例;年龄最大61岁,最小13岁,平均23.6岁。骨折类型:单发骨折30例,多发骨折12例。骨折部位:累及体部22处,颏部13处,角部10处,升支7处,髁突6处。
1.2 治疗方法 6例单纯颏部无错位骨折,只采用单颌夹板固定,余36例均采用颌间弹性牵引复位固定,7例配合颅颏弹性牵引。全部患者均在局麻下先行手法复位,放置(6~6)/(6~6)铝制带钩牙弓夹板,并根据骨折段移位方向挂置橡皮圈,每侧约2~3组。升支、髁突颈骨折致前牙开牙 合者于一侧或两侧磨牙区放置橡皮垫。一般1~3 d内即可恢复正常咬合,然后增加橡皮圈数目至每侧4~6组,改行颌间固定,1~2周后渐减少橡皮圈数目,仅前牙区保留2~3组,允许患者在牵引诱导下适当开闭口训练,并进半流食。3周后试行拆除橡皮圈,观察骨折段无移位后改行单颌固定,固定期间,对28例配合高压氧、理疗或中药治疗。
, http://www.100md.com
1.3 结果 本组36例采用颌间牵引复位固定者,20例于固定3周后即改行单颌固定,余均在4周内停止颌间牵引,42例中40例治疗后牙 合关系均恢复正常,2例治疗后轻度错牙 合,经调牙 合后恢复正常。少数患者在拆除夹板时开口轻度受限,经训练后均大于3 cm,所有患者出院时无关节弹响及疼痛,下颌运动无偏斜。
2 讨论
颌音弹性牵引复位固定,通过作用骨折段上牙列达到正常咬合而恢复骨性解剖复位,对于骨折治疗的主要目的——恢复正常咬合来说,疗效确切,持续的弹性牵引足以抵抗咀嚼肌的牵引,并通过对应上牙列的导向作用最终建立正常咬合。另外,在牵引固定过程中,下颌骨在橡皮圈控制下的“微动”作用,还可使上下牙齿的接触自行调正,并能防止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及关节强直。本组36例错位骨折,在手法复位的基础上,行颌间弹性牵引3 d内均基本恢复正常咬合。
以往认为角部、升支及髁突骨折,因短骨折片无牙不适宜保守治疗,往往采取手术切开复位固定,本组对上述部位的骨折采取牵引复位固定亦收到理想效果,角部及升支骨折,因骨折端内外两侧分别有翼内肌及嚼肌“夹持”作用,骨折错位多表现为垂直向骨断端分离或重迭,牵引时通过后牙区加放牙 合垫或辅助颅颏牵引,使下方骨折段下降或上移,一般均能正确复位。对于髁突骨折,因颞颌关节有很强的适应力,移位或脱位髁突即使未完全复位,也可通过骨断端再塑和重建产生新的髁位,本组6例髁突骨折均采用颌间牵引复位、固定、牙 合关系均完全恢复,关节功能无障碍。
针对颌间牵引固定期间患者进食不便及拆除牵引后出现开口受限,我们在治疗方法上加以改进,于牵引固定1~2周后渐减少橡皮圈数目,仅前牙区保留2~3组作为牵引诱导,患者可部分开口经后牙区进半流食,既改善了患者进食困难,又进行了有效的功能锻炼,同时,辅助高压氧、理疗及中药治疗,使固定时间明显缩短,36例中20例牵引3周即改行单颌固定,余均在4周内停止牵引,部分患者在拆除牵引时有轻度开口受限,经开口训练,1周内均达到正常。
(收稿日期:2000-06-26), 百拇医药
单位:林中(广东省珠海市医疗中心 519000)
关键词:
广东医学001055
我科于1985~1999年共收治外伤性下颌骨折患者42例,均采取保守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2例中,男34例,女8例;年龄最大61岁,最小13岁,平均23.6岁。骨折类型:单发骨折30例,多发骨折12例。骨折部位:累及体部22处,颏部13处,角部10处,升支7处,髁突6处。
1.2 治疗方法 6例单纯颏部无错位骨折,只采用单颌夹板固定,余36例均采用颌间弹性牵引复位固定,7例配合颅颏弹性牵引。全部患者均在局麻下先行手法复位,放置(6~6)/(6~6)铝制带钩牙弓夹板,并根据骨折段移位方向挂置橡皮圈,每侧约2~3组。升支、髁突颈骨折致前牙开牙 合者于一侧或两侧磨牙区放置橡皮垫。一般1~3 d内即可恢复正常咬合,然后增加橡皮圈数目至每侧4~6组,改行颌间固定,1~2周后渐减少橡皮圈数目,仅前牙区保留2~3组,允许患者在牵引诱导下适当开闭口训练,并进半流食。3周后试行拆除橡皮圈,观察骨折段无移位后改行单颌固定,固定期间,对28例配合高压氧、理疗或中药治疗。
, http://www.100md.com
1.3 结果 本组36例采用颌间牵引复位固定者,20例于固定3周后即改行单颌固定,余均在4周内停止颌间牵引,42例中40例治疗后牙 合关系均恢复正常,2例治疗后轻度错牙 合,经调牙 合后恢复正常。少数患者在拆除夹板时开口轻度受限,经训练后均大于3 cm,所有患者出院时无关节弹响及疼痛,下颌运动无偏斜。
2 讨论
颌音弹性牵引复位固定,通过作用骨折段上牙列达到正常咬合而恢复骨性解剖复位,对于骨折治疗的主要目的——恢复正常咬合来说,疗效确切,持续的弹性牵引足以抵抗咀嚼肌的牵引,并通过对应上牙列的导向作用最终建立正常咬合。另外,在牵引固定过程中,下颌骨在橡皮圈控制下的“微动”作用,还可使上下牙齿的接触自行调正,并能防止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及关节强直。本组36例错位骨折,在手法复位的基础上,行颌间弹性牵引3 d内均基本恢复正常咬合。
以往认为角部、升支及髁突骨折,因短骨折片无牙不适宜保守治疗,往往采取手术切开复位固定,本组对上述部位的骨折采取牵引复位固定亦收到理想效果,角部及升支骨折,因骨折端内外两侧分别有翼内肌及嚼肌“夹持”作用,骨折错位多表现为垂直向骨断端分离或重迭,牵引时通过后牙区加放牙 合垫或辅助颅颏牵引,使下方骨折段下降或上移,一般均能正确复位。对于髁突骨折,因颞颌关节有很强的适应力,移位或脱位髁突即使未完全复位,也可通过骨断端再塑和重建产生新的髁位,本组6例髁突骨折均采用颌间牵引复位、固定、牙 合关系均完全恢复,关节功能无障碍。
针对颌间牵引固定期间患者进食不便及拆除牵引后出现开口受限,我们在治疗方法上加以改进,于牵引固定1~2周后渐减少橡皮圈数目,仅前牙区保留2~3组作为牵引诱导,患者可部分开口经后牙区进半流食,既改善了患者进食困难,又进行了有效的功能锻炼,同时,辅助高压氧、理疗及中药治疗,使固定时间明显缩短,36例中20例牵引3周即改行单颌固定,余均在4周内停止牵引,部分患者在拆除牵引时有轻度开口受限,经开口训练,1周内均达到正常。
(收稿日期:2000-06-26),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