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苞香蒲花粉(蒲黄)黄酮类成分的研究①
作者:王实强 张水寒 杨永华
单位:王实强 张水寒 杨永华(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长沙410006)
关键词:长苞香蒲;黄酮甙;异鼠李素-3-0-新橙皮糖甙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990103 提要 从长苞香蒲Typha angustata Bory et Chaub的干燥花粉中分离得到一黄酮甙化合物,经UV、IR、FAB-MS、1HNMR、13CNMR、1H-1HCOSY、13C-1H COSY谱及水解试验鉴定其结构为异鼠李素-3-0-α-L-鼠李糖(1→2)-β-D-葡萄糖甙,即异鼠李素-3-0-新橙皮糖甙(isorhamnetin-3-0-neohesperidoside,I)。
中国图书分类号 R284.2
, 百拇医药
长苞香蒲Typha angustata Bory et Chaub为香蒲科植物,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
[1],其干燥花粉入药为中药蒲黄。我们曾对长苞香蒲的化学成分进行过研究报道[2~4],从中分离得到了异鼠李素、槲皮素、黄酮甙等化合物。在进一步研究中,又从中分离得到一黄酮甙化合物,经光谱解析,结构确定为异鼠李素-3-0-新橙皮糖甙(isorhamnetin-3-0-neohesperidoside,I)。现报告如下。
1 仪器和材料
熔点用WC-1型显微熔点测定仪测定,温度未经校正,四川大学分析仪器厂;紫外光谱用PE-16型紫外分光光度仪测定,PE公司;红外光谱用Nicolet型红外光谱仪测定(Nicolet公司);质谱用Platform-ESI型质谱仪测定(Platform公司);核磁共振谱用JNM-GX400型核磁共振仪测定(JNM公司);以TMS为内标,DMSO-d6作溶剂;长苞香蒲采自湖南省南县湖区。
, 百拇医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提取分离
取长苞香蒲花粉加8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5次,合并乙醇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用乙醚萃取5次,弃去乙醚液;水溶液再用水饱和的正丁醇萃取5次,合并正丁醇液,减压浓缩,放冷,滤取析出的黄色沉淀物,干燥后得总黄酮。总黄酮用乙醇溶解,加入适量聚酰胺拌匀,干燥后,进行聚酰胺柱层析分离(总黄酮与聚酰胺比为1∶30~1∶50),先用水进行冲洗,再分别用10%和30%乙醇进行洗脱,30%乙醇的洗脱液,用硅胶薄层进行检查,合并相同部分,减压浓缩至干,残渣用适量乙醇溶解,过滤,放置后析出结晶,再用乙醇进行重结晶,得到异鼠李素-3-0-新橙皮糖甙。
2.2 结构鉴定
化合物I为黄色针晶(EtOH),熔点184~185℃,易溶于水、甲醇、乙醇。盐酸镁粉反应呈桔红色,锆盐反应呈鲜黄色,加柠檬酸褪去;Molish反应出现棕色环。I的快速原子轰击质谱(FAB-MS)给出m/e 625(M++H)峰。用0.1 mol/L盐酸水解所得甙元,经UV、IR、1HNMR和MS光谱数据证明为异鼠李素,薄层层析其比移值与异鼠李素的标准品完全相同。酸水解液用纸层析检出有L-鼠李糖和D-葡萄糖。
, 百拇医药
I的1HNMR谱中,δ6.21和δ6.44分别为6位和8位氢质子,在13C-1H COSY谱中分别与δ98.7和δ93.7的碳相关;δ6.91和δ7.49分别为5′位和6′位氢质子,在1H-1H COSY谱 中 两 者 相关,在13C-1H COSY谱 中 分 别 与 δ115.2 和 δ121.8的碳相关;δ7.96为2′位氢质子,在13C-1H COSY谱中与δ113.5的碳相关。
I在甲醇中的紫外光谱λmax254,266,352nm,示3位取代的黄酮醇;加入甲醇钠后,带I红移52nm,示4′位为游离羟基;加入乙酸钠后,带II红移17nm,示7位为游离羟基;加入三氯化铝后,带I红移了50nm,加盐酸后峰位基本不变,示5位为游离羟基[5]。I的核磁共振氢谱进一步证明,母核A环5、7位,B环4′位为游离羟基。根据以上数据,推断I为异鼠李素的3位糖甙。
, http://www.100md.com
I的快速原子轰击质谱除给出(M++H)峰外,还给出失去一个鼠李糖基的碎片峰(479)及失去一个鼠李糖基和葡萄糖基的碎片峰(317),即甙元峰。表明I的结构中糖的连接顺序为异鼠李素-D-葡萄糖-L-鼠李糖。
I的1HNMR谱中,在δ5.02处有一个双峰信号,13C-1H COSY谱中与δ100.7的碳相关,为鼠李糖端基质子,根据其偶合常数为1.5Hz,推断其为α-构型;δ0.64的双峰信号为鼠李糖的甲基质子,并与δ17.0的碳相关。在δ5.76处的双峰信号为3位葡萄糖基的相应的端基质子,13C-1H COSY谱中与δ98.3的碳相关,偶合常数为7.3Hz,推断为β-构型。
根据以上数据证明,I的结构为异鼠李素-3-0-α-L-鼠李糖(1→2)-β-D-葡萄糖甙,即异鼠李素-3-0-新橙皮糖甙(isorhamnetin-3-0-neohesperidoside)。与文献报道的该化合物的光谱数据基本一致[6]。结构式如下:
, 百拇医药
2.3 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
化合物I为黄色针状结晶(EtOH);熔点184~185℃;I易溶于水、甲醇,可溶于乙醇;盐酸-镁粉反应呈桔红色;锆盐试验呈鲜黄色,加柠檬酸黄色褪去;Molish反应出现棕色环。紫外光谱:λmax(MeOH):254,266,352。λmax(MeOH+AlCl3):269,299,360,402。λmax(MeOH+AlCl3+HCl):269,299,352,398。λmax(MeOH+NaOAc):271,314,364。λmax(MeOH+NaOCH3):270,328,404。红外光谱:3393,2928,1663,1608,1499,1356,1289,1206,1128,1055,980,806cm-1。快速原子轰击质谱(FAB-MS):m/e 625(M++1),479,317。分子式为C28H32O16。
, 百拇医药
核磁共振氢谱(400 MHz,DMSO-d6):δ0.64(d,3H,J=6.3Hz,鼠李糖-CH3),3.86(s,3H,-OCH3),5.02(d,1H,J=1.5Hz,α-鼠李糖C1-H),5.76(d,1H,J=7.3Hz,β-葡萄糖C1-H),6.21(d,1H,J=1.5Hz,H-6),6.44(d,1H,J=2.0Hz,H-8),6.91(d,1H,J=8.8Hz,H-
5′),7.49(dd,1H,J=8.3,2Hz,H-6′),7.96(d,1H,J=2.4Hz,H-2′)
核磁共振碳谱见附表。
附表 核磁共振碳谱(100 MHz,DMSO-d6,ppm) C
δ
, 百拇医药
C
δ
C
δ
2
156.3
1′
121.0
5′′
77.1
3
132.5
2′
, 百拇医药 113.5
6′′
60.5
4
177.3
3′
149.3
1′′′
100.7
5
161.2
4′
146.8
, http://www.100md.com
2′′′
70.6
6
98.7
5′
115.2
3′′′
70.1
7
164.1
6′
121.8
4′′′
, http://www.100md.com
71.7
8
93.7
1′′
98.3
5′′′
68.3
9
156.1
2′′
77.6
6′′′
17.0
, 百拇医药
10
104.0
3′′
77.4
OCH3
55.7
4′′
70.6
3 小结 长苞香蒲为临床常用活血化瘀中药,我们对其进行分离获得一黄酮甙化合物,这一物质经
UV、IR、FAB-MS、1HNMR、13CNMR、1H-1HCOSY、13C-1HCOSY谱及水解试验鉴定其结构为异鼠李素-3-0-新橙皮糖甙(isorhamnetin-3-0-neohesperidoside,I)。
, http://www.100md.com
①国家九五攻关课题“蒲黄药材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五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74,1~2
[2] 杨永华,柳克铃,董志立.长苞香蒲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中草药,1983,14(1):11
[3] 杨永华,柳克铃,董志文.蒲黄中的新成份——香蒲新甙的鉴定.湖南中医杂志,1990,6(2):53
[4] 柳克铃,杨永华,刘桂焕.长苞香蒲化学成分的研究.湖南中医杂志,1987,3(1):40
[5]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植化室编译.黄酮体化合物鉴定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615
[6] 贾世山,刘永隆,马超美.狭叶香蒲花粉(蒲黄)黄酮类成分的研究.药学学报,1986,21(6):441
(收稿日期 1998-11-25), http://www.100md.com
单位:王实强 张水寒 杨永华(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长沙410006)
关键词:长苞香蒲;黄酮甙;异鼠李素-3-0-新橙皮糖甙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990103 提要 从长苞香蒲Typha angustata Bory et Chaub的干燥花粉中分离得到一黄酮甙化合物,经UV、IR、FAB-MS、1HNMR、13CNMR、1H-1HCOSY、13C-1H COSY谱及水解试验鉴定其结构为异鼠李素-3-0-α-L-鼠李糖(1→2)-β-D-葡萄糖甙,即异鼠李素-3-0-新橙皮糖甙(isorhamnetin-3-0-neohesperidoside,I)。
中国图书分类号 R284.2
, 百拇医药
长苞香蒲Typha angustata Bory et Chaub为香蒲科植物,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
[1],其干燥花粉入药为中药蒲黄。我们曾对长苞香蒲的化学成分进行过研究报道[2~4],从中分离得到了异鼠李素、槲皮素、黄酮甙等化合物。在进一步研究中,又从中分离得到一黄酮甙化合物,经光谱解析,结构确定为异鼠李素-3-0-新橙皮糖甙(isorhamnetin-3-0-neohesperidoside,I)。现报告如下。
1 仪器和材料
熔点用WC-1型显微熔点测定仪测定,温度未经校正,四川大学分析仪器厂;紫外光谱用PE-16型紫外分光光度仪测定,PE公司;红外光谱用Nicolet型红外光谱仪测定(Nicolet公司);质谱用Platform-ESI型质谱仪测定(Platform公司);核磁共振谱用JNM-GX400型核磁共振仪测定(JNM公司);以TMS为内标,DMSO-d6作溶剂;长苞香蒲采自湖南省南县湖区。
, 百拇医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提取分离
取长苞香蒲花粉加8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5次,合并乙醇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用乙醚萃取5次,弃去乙醚液;水溶液再用水饱和的正丁醇萃取5次,合并正丁醇液,减压浓缩,放冷,滤取析出的黄色沉淀物,干燥后得总黄酮。总黄酮用乙醇溶解,加入适量聚酰胺拌匀,干燥后,进行聚酰胺柱层析分离(总黄酮与聚酰胺比为1∶30~1∶50),先用水进行冲洗,再分别用10%和30%乙醇进行洗脱,30%乙醇的洗脱液,用硅胶薄层进行检查,合并相同部分,减压浓缩至干,残渣用适量乙醇溶解,过滤,放置后析出结晶,再用乙醇进行重结晶,得到异鼠李素-3-0-新橙皮糖甙。
2.2 结构鉴定
化合物I为黄色针晶(EtOH),熔点184~185℃,易溶于水、甲醇、乙醇。盐酸镁粉反应呈桔红色,锆盐反应呈鲜黄色,加柠檬酸褪去;Molish反应出现棕色环。I的快速原子轰击质谱(FAB-MS)给出m/e 625(M++H)峰。用0.1 mol/L盐酸水解所得甙元,经UV、IR、1HNMR和MS光谱数据证明为异鼠李素,薄层层析其比移值与异鼠李素的标准品完全相同。酸水解液用纸层析检出有L-鼠李糖和D-葡萄糖。
, 百拇医药
I的1HNMR谱中,δ6.21和δ6.44分别为6位和8位氢质子,在13C-1H COSY谱中分别与δ98.7和δ93.7的碳相关;δ6.91和δ7.49分别为5′位和6′位氢质子,在1H-1H COSY谱 中 两 者 相关,在13C-1H COSY谱 中 分 别 与 δ115.2 和 δ121.8的碳相关;δ7.96为2′位氢质子,在13C-1H COSY谱中与δ113.5的碳相关。
I在甲醇中的紫外光谱λmax254,266,352nm,示3位取代的黄酮醇;加入甲醇钠后,带I红移52nm,示4′位为游离羟基;加入乙酸钠后,带II红移17nm,示7位为游离羟基;加入三氯化铝后,带I红移了50nm,加盐酸后峰位基本不变,示5位为游离羟基[5]。I的核磁共振氢谱进一步证明,母核A环5、7位,B环4′位为游离羟基。根据以上数据,推断I为异鼠李素的3位糖甙。
, http://www.100md.com
I的快速原子轰击质谱除给出(M++H)峰外,还给出失去一个鼠李糖基的碎片峰(479)及失去一个鼠李糖基和葡萄糖基的碎片峰(317),即甙元峰。表明I的结构中糖的连接顺序为异鼠李素-D-葡萄糖-L-鼠李糖。
I的1HNMR谱中,在δ5.02处有一个双峰信号,13C-1H COSY谱中与δ100.7的碳相关,为鼠李糖端基质子,根据其偶合常数为1.5Hz,推断其为α-构型;δ0.64的双峰信号为鼠李糖的甲基质子,并与δ17.0的碳相关。在δ5.76处的双峰信号为3位葡萄糖基的相应的端基质子,13C-1H COSY谱中与δ98.3的碳相关,偶合常数为7.3Hz,推断为β-构型。
根据以上数据证明,I的结构为异鼠李素-3-0-α-L-鼠李糖(1→2)-β-D-葡萄糖甙,即异鼠李素-3-0-新橙皮糖甙(isorhamnetin-3-0-neohesperidoside)。与文献报道的该化合物的光谱数据基本一致[6]。结构式如下:
, 百拇医药
2.3 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
化合物I为黄色针状结晶(EtOH);熔点184~185℃;I易溶于水、甲醇,可溶于乙醇;盐酸-镁粉反应呈桔红色;锆盐试验呈鲜黄色,加柠檬酸黄色褪去;Molish反应出现棕色环。紫外光谱:λmax(MeOH):254,266,352。λmax(MeOH+AlCl3):269,299,360,402。λmax(MeOH+AlCl3+HCl):269,299,352,398。λmax(MeOH+NaOAc):271,314,364。λmax(MeOH+NaOCH3):270,328,404。红外光谱:3393,2928,1663,1608,1499,1356,1289,1206,1128,1055,980,806cm-1。快速原子轰击质谱(FAB-MS):m/e 625(M++1),479,317。分子式为C28H32O16。
, 百拇医药
核磁共振氢谱(400 MHz,DMSO-d6):δ0.64(d,3H,J=6.3Hz,鼠李糖-CH3),3.86(s,3H,-OCH3),5.02(d,1H,J=1.5Hz,α-鼠李糖C1-H),5.76(d,1H,J=7.3Hz,β-葡萄糖C1-H),6.21(d,1H,J=1.5Hz,H-6),6.44(d,1H,J=2.0Hz,H-8),6.91(d,1H,J=8.8Hz,H-
5′),7.49(dd,1H,J=8.3,2Hz,H-6′),7.96(d,1H,J=2.4Hz,H-2′)
核磁共振碳谱见附表。
附表 核磁共振碳谱(100 MHz,DMSO-d6,ppm) C
δ
, 百拇医药
C
δ
C
δ
2
156.3
1′
121.0
5′′
77.1
3
132.5
2′
, 百拇医药 113.5
6′′
60.5
4
177.3
3′
149.3
1′′′
100.7
5
161.2
4′
146.8
, http://www.100md.com
2′′′
70.6
6
98.7
5′
115.2
3′′′
70.1
7
164.1
6′
121.8
4′′′
, http://www.100md.com
71.7
8
93.7
1′′
98.3
5′′′
68.3
9
156.1
2′′
77.6
6′′′
17.0
, 百拇医药
10
104.0
3′′
77.4
OCH3
55.7
4′′
70.6
3 小结 长苞香蒲为临床常用活血化瘀中药,我们对其进行分离获得一黄酮甙化合物,这一物质经
UV、IR、FAB-MS、1HNMR、13CNMR、1H-1HCOSY、13C-1HCOSY谱及水解试验鉴定其结构为异鼠李素-3-0-新橙皮糖甙(isorhamnetin-3-0-neohesperidoside,I)。
, http://www.100md.com
①国家九五攻关课题“蒲黄药材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五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74,1~2
[2] 杨永华,柳克铃,董志立.长苞香蒲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中草药,1983,14(1):11
[3] 杨永华,柳克铃,董志文.蒲黄中的新成份——香蒲新甙的鉴定.湖南中医杂志,1990,6(2):53
[4] 柳克铃,杨永华,刘桂焕.长苞香蒲化学成分的研究.湖南中医杂志,1987,3(1):40
[5]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植化室编译.黄酮体化合物鉴定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615
[6] 贾世山,刘永隆,马超美.狭叶香蒲花粉(蒲黄)黄酮类成分的研究.药学学报,1986,21(6):441
(收稿日期 1998-11-25),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