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283888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病理解剖学的教学尝试
http://www.100md.com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
     作者:曲德英

    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百色 533000)

    关键词: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9903157 病理学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是医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在对疾病的研究和诊断上是一门很重要的基础课程。要完成这门课的教学任务,教师除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外,还要有临床病理组织活检的诊断水平。为了培养和造就当今社会特别是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实用型人才,提高学生由基础向临床延伸的学习适应能力,早期接触临床,引起学生对基础课的学习兴趣,应积极研究病理学的教学内容,改革病理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未来工作中对疾病的准确诊断能力和疗效判断能力。

    1 制定科学、优化的教学方案

, http://www.100md.com     病理学的内容繁多,涉及面广,而课时有限,教学任务是很艰巨的。而且应当看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发明、新理论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异常迅速,学科高度分化、高度集中、高度综合。在这种动向下,教师要上好理论课,首先必须精心备课。在平时就要经常阅读最新的资料、文献、国内外的各种专著及杂志,有关病理方面的及其外围学科的都要阅读、钻研或浏览。教师必须是勤学的表率。另外,在临床病理组织活检的诊断过程中,还要不断收集典型病例,在课常上介绍给学生,换起学生的同情心,不失时机地加强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教育。并根据教学大纲来制定教学计划,确定课堂上要讲的内容,如何讲法,制定好教学方案,因为教学方案是教学工作的“施工蓝图”,每章节的时数、重点、难点都直接决定着培养质量和教学水平,因此制定科学、优化的教学方案,才能保证教学质量,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 因学论教,提高教学效益

    教学内容是实现培养目标的直接载体,是传递人类文化、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学习的主渠道。如果教师教学仅仅是根据教材讲义以课堂讲授法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则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与理解。要实现教学目标,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特点而不断更换教学方法。有的内容可用启发式的教学,如利用自身常见的感冒:鼻塞、流鼻涕、咳嗽等来说明炎症的渗出过程。有些内容可用问题式的教学,应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来解决教学内容,如讲小叶性肺炎、阑尾炎等,可提问学生:化脓性炎症有哪些类型?各类有何特点?教师根据炎症类型说明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共同规律性及特异性,即使学生复习巩固已学过的知识,更深刻领会和容易理解新的知识。有些内容可用讨论式,分析疾病的严重后果,使学生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师教什么就学什么的传统模式上。
, 百拇医药
    本科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但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减少学习的盲目性、片面性。课前预习、专心听课、及时复习、解释疑难、总结提高。从而引导学生充当主体,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学习,增强学习的全面性、科学性,拓宽视野,不断吸收和掌握科学知识,才能主动地适应21世纪科技迅猛发展的客观要求。

    3 注重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病理学主要是形态学的改变,单纯应用粉笔和黑板作为教学工具。一方面限制了新知识的传递量,另一方面学生上课忙于记笔记,无法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学习效率。教师的知识要通过多种渠道注入学生的脑海之中,讲课时不仅要让学生用耳听,还应运用一切手段使学生眼到、口到、手到、心到。因此,要注意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将幻灯、录像、显微镜摄像屏幕显示等运用于教学中,不仅有利于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

    在应用幻灯穿插于理论课教学当中,通过直观教具,让学生对疾病留下初步的印象,录像及显微镜摄像屏幕显示应用于实验课中,使不同的教学手段各尽其能,培养学生吸收和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其取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学习效果。

    4 加强实验课的教学

    实验课的教学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又一个重要手段。应用录像,全面复习、巩固已学过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动手、动眼,通过显微镜、大体标本观察,找出疾病的病变部位、病变特点,论证疾病的共性和特性。然后,教师通过显微镜摄像进行屏幕显示,用对比和分析的方法指导学习,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清楚、更确切地掌握完整的科学知识,能够认识一种疾病有多种表现,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目的,从而达到培养目标,为他们走上社会,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1998-12-23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