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行为干预在小儿厌食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高锦 吉峰 梁广英
单位:高锦 梁广英(272149 山东省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吉峰(山东省济宁医学院)
关键词: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000429 厌食是儿科常见的临床症状,病因较多,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欠佳。为探讨更好地治疗方 法, 我们进行了心理行为干预的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对象和方法
一、 对象:全部病例来源于1997年1月~1999年8月在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患儿,共37 0例,其中男209例,女171例。年龄1~12岁。病程1~6个月。厌食诊断标准[1]:①食欲不振或偏食。②体重减轻,低于同年龄组标准儿童体重。③并非由器质性病变引发 。④排除儿童神经性厌食。随机抽取治疗组280例,对照组90例。
, 百拇医药
二、 方法
1. 自编问卷了解患儿饮食及生活习惯。要求与其共同生活的父母或其他人员填写,或者交 谈后由医生填写。
2. 治疗方法:对照组单纯给予药物治疗,西沙比利0.2mg/kg次,每日三次,连续两周。 治 疗组在给予上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内容包括:①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教 育患儿认识合理饮食的益处及不合理饮食的危害,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②制定饮食行为记 录单。内容a.进食时的表现;b.进食量多少;c.有无偏食。每餐由家长填写、评定,分 优、 良、差三个等级。③应用阳性强化法,当患儿出现好的行为时,及时给予强化,包括口头表 扬、买玩具或爱吃的零食、家长陪同外出游玩等。心理行为干预时间为3个月。
3. 疗效评价:治疗3个月后随访。①显效:每天进食量增加50%,体重达到同年龄组标准体 重。②有效:每天进食量增加25~49%,体重达到同年龄组标准体重。③好转:每天进食量增 加25%以下,体重达到同年龄组标准体重。④无效:每天进食量无增加,体重未达到同年龄 组标准体重。
, http://www.100md.com
结果
一、 引起患儿厌食的不良心理因素
1. 不良的饮食习惯,占45.7%,多发生在1~5岁的婴幼儿。其中,用餐不规律116例,因环 境改变不愿进食者53例。
2.情绪障碍,占23.2%,多发生在5~12岁儿童。家长使用打骂、喝斥等手段强迫患儿进食 者45例,因在进食过程中训斥使食欲下降者41例。
3.对患儿要求过高,学习压力大,限制玩耍,食欲下降75例,占20.3%。
4.因怕“胖”减少食物摄入量而引起食欲不振23例,占6.2%。
5.其它因素17例,占4.6%。
二、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组正常进食后体重增加达到同年龄组标准体重254例;无变化27例。对照组体重增加72 例;无变化18例。两组治疗结果经统计学检验χ2=5.90,P<0.05,差异有显 著性。见表1:
, http://www.100md.com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
对照组
例
(%)
例
(%)
显 效
147
52.5
31
34.5
有 效
, 百拇医药
46
16.4
22
24.4
好 转
60
21.4
19
21.1
无 效
27
9.7
18
, 百拇医药
20
讨论 小儿厌食 主要有两种病理生理因素:一种因局布或全身性疾病影响消化功能,使胃肠平滑肌张力低下 ,消化液分泌减少,酶的活性降低;另一种是中枢神经系统受外环境刺激的影响,对消化功 能的调节失去平衡。前者祛除病因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可使食欲恢复,而后者心理治疗尤为 重要。本组调查表明,婴幼儿及学龄前期儿童厌食多为不良饮食习惯所致。此年龄组小儿多 处于对事物好奇阶段,外界因素及环境改变易影响食欲,社会因素造成对独生子女的溺爱, 部分家长往往给小儿较多的乳酸饮料,膨化食品等零食,造成不定时进食。有人认为零食和 不定时进食亦会降低正常进餐时的消化液分泌和食欲[2]。帮助家长合理调配食 谱,安排规 律进食,逐渐改变饮食环境,使其逐渐适应,以达到食欲增加。学龄期儿童多以情绪障碍为 主要因素,有人认为压抑的情绪可导致厌食[3],情绪紊乱可引起胃液分泌和胃蠕 动的改变[4] ,根据该组儿童的特点,对其安抚、鼓励、帮助放松紧张情绪。怕“胖”被认为是进食障 碍病态心理的核心[6],长期节食可导致神经性厌食,本调查的小儿中因怕“胖” 而刻意节 食造成食欲减退的儿童均为10~12岁女童。还有6例患儿因对食物外观色泽及形状厌恶而出现 食欲减退。此年龄组小儿多能接受教育,引导正确认识进食的生理需要及“减肥”的危害及 对身体生长发育的影响。我们在治疗中运用西沙比利口服,改善胃排空功能,使其产生摄食 愿望,防止治疗初期家长担心进食少而又带来的不良刺激,增加家长配合治疗的信心。
, http://www.100md.com
心理治疗 可减少患儿家庭经济负担及小儿到医院就诊所产生的恐惧心理,并能改善医生及家长的关系 ,使医生得到充分信任。这就要求儿科医师要具备心身医学、行为医学、社会医学等方面知 识,才能全面开展临床工作。
参考文献
1.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 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年. 1230~1231.
2.张经济主编. 消化道生理学. 第一版,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0:30.
3.Behrman RE. Nelson, Textbook of Pediatrics. 13thed Philadelphia W.B. Sau nclers Company.1987:769.
4.Calhoun JF.Abnormal Psychology,2nded CRM/Random House.1977:136.
5.张大荣,沈渔村.进食障碍概念的演变及病因学研究进展.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3:7(1):7~10.
(收稿日期:2000-01-14), 百拇医药
单位:高锦 梁广英(272149 山东省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吉峰(山东省济宁医学院)
关键词: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000429 厌食是儿科常见的临床症状,病因较多,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欠佳。为探讨更好地治疗方 法, 我们进行了心理行为干预的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对象和方法
一、 对象:全部病例来源于1997年1月~1999年8月在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患儿,共37 0例,其中男209例,女171例。年龄1~12岁。病程1~6个月。厌食诊断标准[1]:①食欲不振或偏食。②体重减轻,低于同年龄组标准儿童体重。③并非由器质性病变引发 。④排除儿童神经性厌食。随机抽取治疗组280例,对照组90例。
, 百拇医药
二、 方法
1. 自编问卷了解患儿饮食及生活习惯。要求与其共同生活的父母或其他人员填写,或者交 谈后由医生填写。
2. 治疗方法:对照组单纯给予药物治疗,西沙比利0.2mg/kg次,每日三次,连续两周。 治 疗组在给予上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内容包括:①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教 育患儿认识合理饮食的益处及不合理饮食的危害,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②制定饮食行为记 录单。内容a.进食时的表现;b.进食量多少;c.有无偏食。每餐由家长填写、评定,分 优、 良、差三个等级。③应用阳性强化法,当患儿出现好的行为时,及时给予强化,包括口头表 扬、买玩具或爱吃的零食、家长陪同外出游玩等。心理行为干预时间为3个月。
3. 疗效评价:治疗3个月后随访。①显效:每天进食量增加50%,体重达到同年龄组标准体 重。②有效:每天进食量增加25~49%,体重达到同年龄组标准体重。③好转:每天进食量增 加25%以下,体重达到同年龄组标准体重。④无效:每天进食量无增加,体重未达到同年龄 组标准体重。
, http://www.100md.com
结果
一、 引起患儿厌食的不良心理因素
1. 不良的饮食习惯,占45.7%,多发生在1~5岁的婴幼儿。其中,用餐不规律116例,因环 境改变不愿进食者53例。
2.情绪障碍,占23.2%,多发生在5~12岁儿童。家长使用打骂、喝斥等手段强迫患儿进食 者45例,因在进食过程中训斥使食欲下降者41例。
3.对患儿要求过高,学习压力大,限制玩耍,食欲下降75例,占20.3%。
4.因怕“胖”减少食物摄入量而引起食欲不振23例,占6.2%。
5.其它因素17例,占4.6%。
二、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组正常进食后体重增加达到同年龄组标准体重254例;无变化27例。对照组体重增加72 例;无变化18例。两组治疗结果经统计学检验χ2=5.90,P<0.05,差异有显 著性。见表1:
, http://www.100md.com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
对照组
例
(%)
例
(%)
显 效
147
52.5
31
34.5
有 效
, 百拇医药
46
16.4
22
24.4
好 转
60
21.4
19
21.1
无 效
27
9.7
18
, 百拇医药
20
讨论 小儿厌食 主要有两种病理生理因素:一种因局布或全身性疾病影响消化功能,使胃肠平滑肌张力低下 ,消化液分泌减少,酶的活性降低;另一种是中枢神经系统受外环境刺激的影响,对消化功 能的调节失去平衡。前者祛除病因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可使食欲恢复,而后者心理治疗尤为 重要。本组调查表明,婴幼儿及学龄前期儿童厌食多为不良饮食习惯所致。此年龄组小儿多 处于对事物好奇阶段,外界因素及环境改变易影响食欲,社会因素造成对独生子女的溺爱, 部分家长往往给小儿较多的乳酸饮料,膨化食品等零食,造成不定时进食。有人认为零食和 不定时进食亦会降低正常进餐时的消化液分泌和食欲[2]。帮助家长合理调配食 谱,安排规 律进食,逐渐改变饮食环境,使其逐渐适应,以达到食欲增加。学龄期儿童多以情绪障碍为 主要因素,有人认为压抑的情绪可导致厌食[3],情绪紊乱可引起胃液分泌和胃蠕 动的改变[4] ,根据该组儿童的特点,对其安抚、鼓励、帮助放松紧张情绪。怕“胖”被认为是进食障 碍病态心理的核心[6],长期节食可导致神经性厌食,本调查的小儿中因怕“胖” 而刻意节 食造成食欲减退的儿童均为10~12岁女童。还有6例患儿因对食物外观色泽及形状厌恶而出现 食欲减退。此年龄组小儿多能接受教育,引导正确认识进食的生理需要及“减肥”的危害及 对身体生长发育的影响。我们在治疗中运用西沙比利口服,改善胃排空功能,使其产生摄食 愿望,防止治疗初期家长担心进食少而又带来的不良刺激,增加家长配合治疗的信心。
, http://www.100md.com
心理治疗 可减少患儿家庭经济负担及小儿到医院就诊所产生的恐惧心理,并能改善医生及家长的关系 ,使医生得到充分信任。这就要求儿科医师要具备心身医学、行为医学、社会医学等方面知 识,才能全面开展临床工作。
参考文献
1.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 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年. 1230~1231.
2.张经济主编. 消化道生理学. 第一版,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0:30.
3.Behrman RE. Nelson, Textbook of Pediatrics. 13thed Philadelphia W.B. Sau nclers Company.1987:769.
4.Calhoun JF.Abnormal Psychology,2nded CRM/Random House.1977:136.
5.张大荣,沈渔村.进食障碍概念的演变及病因学研究进展.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3:7(1):7~10.
(收稿日期:2000-01-14),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