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 2000年第7期
编号:10283952
25例脑室出血治疗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0年第7期
     作者:卢常盛 吴雨基

    单位:广东高州市人民医院神经科525200

    关键词:脑室出血;手术治疗;内科治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000745 分类号 R743.34

    随着CT的广泛应用以来,脑室出血 能及时作出诊断,25例治疗效果有明显改观。我们对近3年来收治的脑室出血患者的 治疗情况作一总结分析。

    1 临床资料

    25例病例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20~75岁,平均53岁。50岁以上者16例,占64%。病因 中高血压脑动脉硬化14例,脑血管畸形5例,原因不明者6例。25例均经CT确诊。作CT检查最早时间在病后1h,最长在病后2d。原发性脑室出血11例,占44%;继发性脑室出 血14例,占56%,其中丘脑6例,豆状核、尾状核及小脑共7例。全脑室出血(指双侧侧脑室 及 三、四脑室均有积血)4例,占16%;部分脑室出血(指部分脑室或某个脑室有血)21例,占84% 。有明显意识障碍者8例,只有短时间(不超过12h)及一次性(不超过1h)意识障碍者8例,意 识始终清醒者9例。全部病例均有程度不同的头痛。有呕吐者12例,有肢体轻度瘫痪者7例。
, http://www.100md.com
    2 治疗方法

    2.1 手术治疗

    采用单侧脑室(经脑室前角)引流术,引流最早在病后4h,最迟在病后2d。由神经外科进行 手术及观察。

    2.2 保守治疗

    2.2.1 内科治疗 包括脱水,控制血压,抗感染,止血,对症,支持治疗 等。无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年龄低于50岁者加用抗纤溶药物止血芳酸。

    2.2.2 腰穿置换脑脊液治疗 采用腰穿后缓慢放出血性脑脊液8~10ml,然 后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如此再重复2次,最后注入地塞米松5mg。隔2~3d作1次置换。本组 病例最多进行5次置换,最少进行2次置换。

    2.2.3 紫外线照射自血回输治疗 抽取患者静脉血150ml,经紫外线照射及 充氧后回输给患者,1次/d,5次为1疗程。本组病例有12例用本方法辅助治疗,最少1疗程, 最多3疗程。
, 百拇医药
    3 治疗结果

    全脑室出血4例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手术治疗,其中3例在手术后6h内进行腰穿置换脑脊 液 治疗,1例未能进行此法治疗已死亡。部分脑室出血21例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腰穿置换 脑脊液治疗,其中12例加用紫外线照射自血回输治疗。全脑室出血4例中3例存活,1例死亡 。部分脑室出血21例中20例存活,1例死亡。

    4 讨论

    全脑室出血均采取手术治疗,加用腰穿置换脑脊液治疗。因脑室出血较多,造成急性梗阻性 脑积水,导致丘脑下部功能损害或脑疝死亡。脑室外引流可以引流导水管以上脑室内的血液 ,但不能解决导水管以下积血所造成的梗阻。同时应尽可能及早手术治疗。在部分脑室出血 的病例中均采用内科治疗及腰穿置换脑脊液治疗。腰穿置换脑脊液应较早施行。因为放出血 性脑脊液能解除梗阻,减轻血性脑脊液的刺激所致的血管痉挛和血块梗阻所致的脑积水。注 入地塞米松有减轻非细菌性炎症的作用[1,2]
, http://www.100md.com
    在治疗脑室出血尤其是原发性脑室出血的过程中,我们认为抗纤溶剂的使用是不容忽视的。 我们的原则是50岁以下、无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者均应使用。因为年龄较轻者不存在着高凝状 态,同时原发性脑室出血及部分继发性脑室出血有类似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情况。靠出血部 位的凝血块止血。使用抗纤溶剂以延缓局部凝血块的溶解,防止再出血。但高血压脑动脉硬 化者及年老者存在一定程度的高凝状态,而且在急性期并无凝血功能障碍,抗纤溶药物不适 宜用于此类患者[3]

    在脑室出血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我们发现紫外线照射自血回输 有较好的辅助作用,具有较早地恢复意识,缓解头痛,改善全身状况的作用。紫外线照射自 血回输可增加血红蛋白氧合过程,增加氧饱和度、血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等,从而改 善脑 缺氧,减轻脑水肿。最近有人提出紫外线照射自血回输主要能有效地抑制体液——中枢内 皮素的合成、释放,从而减轻病理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4]

    参 考 文 献

    1,巫志明.37例脑室出血治疗分析.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4;1:28

    2,亢建民.脑室出血的治疗与预后.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8;3:179

    3,崔无孝.高血压患者急性期凝血.抗凝及纤溶状态的观察.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1994;1:17

    4,李耀彩.紫外线照射自血回输对脑出血患者血浆和脑脊液中内皮素影响的观 察.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8;3:171,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