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孢子菌病
作者:王炳森
单位:200003 上海市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
关键词: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980126
患者,男,34岁,自诉近一年多来多涕、鼻腔有痒感及阻塞感,自觉鼻腔内似有“息肉”样物突起。来院后检查发现患者鼻腔内有暗红色息肉样物2个,位于鼻后孔两侧,大小分别为0.5 cm×1.1 cm和0.8 cm×1.3 cm,表面光滑,似有短蒂,行手术摘除。
病理检查:表面被复鳞状上皮,上皮层内有多数囊状结构,囊内有多数孢子,孢子大小在7~10 μm,部分孢子囊周围有多数中性白细胞浸润和肉芽组织形成,诊断:鼻息肉合并孢子菌病(Rhinosporidiosis)。
本病的病原菌为希伯氏鼻孢子菌,属真菌范围,北美、南欧及亚州印度、斯里兰卡等较多流行,我国少见。本菌传染途径为吸入所致,有大动物易于感染的报道。本患者青年时代曾去西北某地畜牧场工作,因而有可能属职业性感染。
真菌感染近年来日益增多,抗生素的滥用加剧了真菌病的发生。本病例报告目的就在于引起对稀有职业性病种的重视。本病可藉涂片或病理切片诊断。
附图 鼻孢子菌病:鼻息肉样病变,上皮内有多数囊状结构,囊内布满直径
在7~10 μm的内生孢子 HE ×100
(收稿:1997-02-14), 百拇医药
单位:200003 上海市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
关键词: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980126
患者,男,34岁,自诉近一年多来多涕、鼻腔有痒感及阻塞感,自觉鼻腔内似有“息肉”样物突起。来院后检查发现患者鼻腔内有暗红色息肉样物2个,位于鼻后孔两侧,大小分别为0.5 cm×1.1 cm和0.8 cm×1.3 cm,表面光滑,似有短蒂,行手术摘除。
病理检查:表面被复鳞状上皮,上皮层内有多数囊状结构,囊内有多数孢子,孢子大小在7~10 μm,部分孢子囊周围有多数中性白细胞浸润和肉芽组织形成,诊断:鼻息肉合并孢子菌病(Rhinosporidiosis)。
本病的病原菌为希伯氏鼻孢子菌,属真菌范围,北美、南欧及亚州印度、斯里兰卡等较多流行,我国少见。本菌传染途径为吸入所致,有大动物易于感染的报道。本患者青年时代曾去西北某地畜牧场工作,因而有可能属职业性感染。
真菌感染近年来日益增多,抗生素的滥用加剧了真菌病的发生。本病例报告目的就在于引起对稀有职业性病种的重视。本病可藉涂片或病理切片诊断。
附图 鼻孢子菌病:鼻息肉样病变,上皮内有多数囊状结构,囊内布满直径
在7~10 μm的内生孢子 HE ×100
(收稿:1997-02-14),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