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心率变异性的临床探讨(摘要)
作者:张江蓉 吴红宇 王一尘 潘志红 宓继红 张宣红
单位:张江蓉 吴红宇 王一尘 潘志红 宓继红 张宣红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内科,上海市,200092
关键词:
中国循环杂志990423 本研究通过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病人心率变异性(HRV)观察和临床随访,旨在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塞病人HRV的相关性及HRV的动态观察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与预后的临床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1993年~1998年所有可提供HRV资料(于入院3~14天,平均7天检查)的住院病人共1 089例,男739例,女350例,平均年龄为68±12岁。其中341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初发劳累型心绞痛,恶化劳力型心绞痛及自发型心绞痛)纳入本研究,并除外下列情况:窦房结功能衰竭或不全;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24小时室性早搏超过1 000次;使用心脏活性药物。
, http://www.100md.com
HRV分析 时间域测定指标包括:平均RR间期标准差,连续RR间期差数均方,相邻RR间期差大于50 ms所占总心动次数的百分比,变异系数,每分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众数。
频域测定指标:低频(LF)为0.05~0.15 Hz,高频(HF)为0.15~0.45 Hz。
统计学处理:结果均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数值差异性采用t检验。
2 结果
做HRV分析后给予硝酸酯类药物及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除变异型心绞痛外)治疗。在平均随访3.5年期间有69例发展为急性心肌梗塞,其中男50例,女19例,平均年龄71.2±6.9岁。有92例仍为UAP,180例转变为稳定型心绞痛,其中男203例,女69例,平均年龄71.4±6.6岁。在发展成为急性心肌梗塞的UAP病人中HRV明显下降,且大部分测量参数具有统计学意义。如:标准差为84.4±27.4对128.3±39.6(P<0.01);总心动次数的百分比为8.6±14.4对13.0±18.3(P<0.05);LF/HF为52.3±166.6对39.5±64.9(P>0.05)。
, 百拇医药
3 讨论
HRV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反映自主神经对心脏的调控,预测急性心肌梗塞后猝死危险性的一项无创指标。可通过时域和频域两种方法测量、分析连续RR间期的变异数,反映神经体液因素与窦房结相互作用的平衡关系[1,2]。本文以UAP病人为研究对象。在此以前,已有许多学者研究了与本文有关的课题,如Lomvardi等报道了急性心肌梗塞与心绞痛病人HRV明显低于正常人,而本研究特点为病例数多,随访时间长,排除了年龄、病症、用药、心律失常等影响因素,增加了其可比性,研究结果显示:发展成为急性心肌梗塞的心绞痛病人HRV明显低于其它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且大部分测量参数均有统计学意义。也就是说发展为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交感神经活动高于其他UAP病人,两者自主神经平衡有明显差异。
UAP是介于心绞痛和典型急性心肌梗塞之间的不稳定的心肌缺血综合征,易发展成为急性心肌梗塞或猝死。据文献报道,不稳定型心绞痛衍变为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率有9%~25%[3],通过对HRV的动态观察,可预示疾病的预后和治疗效果。HRV呈动态下降,提示疾病有恶化趋势,且更易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及心脏突发事件。HRV呈动态上升,提示为病情的好转、治疗有效及对心脏自主神经失衡的改善。所以,HRV的动态检测,是预测疾病治疗疗效与预后的简单可靠的指标。
, 百拇医药
本文系上海市卫生局课题(课题号:964L04)
第一作者:张江蓉,女,28岁,住院医师,学士,参考文献
1 廖禹林,贾世纯,付真,等.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临床心血管杂志,1995,11:334—335.
2 Martin GL,Mogid NM,Myers G,et al.Heart rate varibility and sudden death secondary to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during ambulatory electro cardigraphic monitoring.Am J Cardiol,1987,60:86—89.
3 Eirc J,Topol MD.Intergration of anticoagulation throubolysis and coronary angioplasty for unstable angia pectoris.Am J Cardiol,1991,68:136B.
收稿:1998-10-21
修回:1999-03-04, 百拇医药
单位:张江蓉 吴红宇 王一尘 潘志红 宓继红 张宣红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内科,上海市,200092
关键词:
中国循环杂志990423 本研究通过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病人心率变异性(HRV)观察和临床随访,旨在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塞病人HRV的相关性及HRV的动态观察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与预后的临床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1993年~1998年所有可提供HRV资料(于入院3~14天,平均7天检查)的住院病人共1 089例,男739例,女350例,平均年龄为68±12岁。其中341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初发劳累型心绞痛,恶化劳力型心绞痛及自发型心绞痛)纳入本研究,并除外下列情况:窦房结功能衰竭或不全;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24小时室性早搏超过1 000次;使用心脏活性药物。
, http://www.100md.com
HRV分析 时间域测定指标包括:平均RR间期标准差,连续RR间期差数均方,相邻RR间期差大于50 ms所占总心动次数的百分比,变异系数,每分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众数。
频域测定指标:低频(LF)为0.05~0.15 Hz,高频(HF)为0.15~0.45 Hz。
统计学处理:结果均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数值差异性采用t检验。
2 结果
做HRV分析后给予硝酸酯类药物及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除变异型心绞痛外)治疗。在平均随访3.5年期间有69例发展为急性心肌梗塞,其中男50例,女19例,平均年龄71.2±6.9岁。有92例仍为UAP,180例转变为稳定型心绞痛,其中男203例,女69例,平均年龄71.4±6.6岁。在发展成为急性心肌梗塞的UAP病人中HRV明显下降,且大部分测量参数具有统计学意义。如:标准差为84.4±27.4对128.3±39.6(P<0.01);总心动次数的百分比为8.6±14.4对13.0±18.3(P<0.05);LF/HF为52.3±166.6对39.5±64.9(P>0.05)。
, 百拇医药
3 讨论
HRV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反映自主神经对心脏的调控,预测急性心肌梗塞后猝死危险性的一项无创指标。可通过时域和频域两种方法测量、分析连续RR间期的变异数,反映神经体液因素与窦房结相互作用的平衡关系[1,2]。本文以UAP病人为研究对象。在此以前,已有许多学者研究了与本文有关的课题,如Lomvardi等报道了急性心肌梗塞与心绞痛病人HRV明显低于正常人,而本研究特点为病例数多,随访时间长,排除了年龄、病症、用药、心律失常等影响因素,增加了其可比性,研究结果显示:发展成为急性心肌梗塞的心绞痛病人HRV明显低于其它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且大部分测量参数均有统计学意义。也就是说发展为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交感神经活动高于其他UAP病人,两者自主神经平衡有明显差异。
UAP是介于心绞痛和典型急性心肌梗塞之间的不稳定的心肌缺血综合征,易发展成为急性心肌梗塞或猝死。据文献报道,不稳定型心绞痛衍变为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率有9%~25%[3],通过对HRV的动态观察,可预示疾病的预后和治疗效果。HRV呈动态下降,提示疾病有恶化趋势,且更易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及心脏突发事件。HRV呈动态上升,提示为病情的好转、治疗有效及对心脏自主神经失衡的改善。所以,HRV的动态检测,是预测疾病治疗疗效与预后的简单可靠的指标。
, 百拇医药
本文系上海市卫生局课题(课题号:964L04)
第一作者:张江蓉,女,28岁,住院医师,学士,参考文献
1 廖禹林,贾世纯,付真,等.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临床心血管杂志,1995,11:334—335.
2 Martin GL,Mogid NM,Myers G,et al.Heart rate varibility and sudden death secondary to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during ambulatory electro cardigraphic monitoring.Am J Cardiol,1987,60:86—89.
3 Eirc J,Topol MD.Intergration of anticoagulation throubolysis and coronary angioplasty for unstable angia pectoris.Am J Cardiol,1991,68:136B.
收稿:1998-10-21
修回:1999-03-04,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