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患儿尿视黄醇结合蛋白的检测意义
作者:张碧丽 周红 王文红 孟英韬
单位:张碧丽(天津市儿童医院,天津 300074);周红(天津市儿童医院,天津 300074);王文红(天津市儿童医院,天津 300074);孟英韬(天津市儿童医院,天津 300074)
关键词: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000417 分类号:R6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0603(2000)04-0197-01
视黄醇结合蛋白( RBP)是一种低分子量蛋白,它在酸性环境中的稳定性优于β2微球蛋白,因而其尿排量增加是一种更实用的肾小管损害的诊断指标。我们动态观察40例肾病综合征(NS)患儿尿RBP的变化,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病例与方法
1.1 对象:肾病组40例为1995年9月~1996年3月住院的原发性NS(单纯性)患儿,均符合文献〔1〕原发性肾病的诊断标准,并除外继发性NS。男28例,女12例;年龄1~14岁,平均6.0岁。正常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8个月~14岁,平均6.5岁。
1.2 方法:入院时,泼尼松治疗前留尿为发作期标本,经泼尼松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尿蛋白转阴2周后留尿为缓解期标本。NS患儿晨间采集随意尿10 ml,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尿RBP含量,结果以每毫摩尔Cr时RBP的含量表示。RBP试剂盒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科技中心实验室提供,肌酐试剂盒为北京化工厂生产。仪器采用国营华东电子管厂(南京)产DG3022A酶联免疫检测仪。
NS发作期测尿钠(UNa)及肌酐(UCr),同时测血钠(PNa)及肌酐(PCr),计算钠排泄分数(FENa):
, 百拇医药
1.3 统计学方法: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
2 结 果
正常对照组、NS发作期及缓解期尿RBP结果见表1。NS发作期患儿31例FENa为0.43+0.37(正常参考值<1)。
表1 NS患儿发作期与缓解期RBP含量的变化(±s) 组别
例数(例)
RBP(μg/mmol)
t值
P值
, http://www.100md.com
正常对照组
40
15.08±10.70
肾病组
发作期
40
151.22±24.31
3.53
<0.001
缓解期
40
14.53± 6.56
0.27
, http://www.100md.com
>0.05
注:t值、P值均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3 讨 论
肾小管间质损害是决定肾功能恶化的主要因素,NS发作期大量蛋白尿不但损害肾小管,还可引起间质炎症,因此蛋白尿对肾小管间质的损害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组患儿NS发作期尿RBP明显增高,而缓解期趋于正常,反映了NS 时近曲小管受损可能与大量蛋白尿相一致的关系 ;单纯型NS时的肾小管功能异常可能为可逆性、功能性的一过性肾小管损害,经治疗在NS 完全缓解后肾小管功能可望恢复正常。
本组患儿NS缓解期仅5例尿RBP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即如果在忽略了NS时肾小球滤过膜屏障作用改变的影响之后,由尿RBP明显增高所提示的肾小管功能异常的发病率为12.5%(5/40),较文献〔2〕33.3%的发病率为低。本组资料表明,在NS过程中测定尿RBP,不仅能提示早期肾小管功能的异常,尚有估计疾病活动与缓解及进一步指导治疗的价值,而尿RBP的升高可作为NS活动的指标之一。
, 百拇医药
本组NS发作期FENa均值在正常范围,而尿RBP明显增高,表明尿RBP较FENa更能敏感地反映早期肾小管的损伤。而由于绝大部分的利尿剂均作用于肾小管,故在NS时,对于尿RBP明显增高的患儿,虽然FENa正常,在使用利尿剂时仍应慎重。
本文曾在第9届全国小儿肾脏病学术会议上交流
作者简介:张碧丽(1959-),女(汉族),北京市人,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小儿肾脏疾病的临床研究工作,已发表论文10余篇;曾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天津市卫生局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参考文献:
〔1〕儿科肾脏疾病科研协作组.关于小儿肾小球疾病临床分类和治疗的建议.中华儿科杂志,1979,17(4):248-250.
〔2〕张道友,叶任高,李幼姬.肾病综合征时的肾小管功能异常.中华肾脏病杂志,1994,10(5):278-280.
收稿日期:1999-08-25
修回日期:2000-02-14, http://www.100md.com
单位:张碧丽(天津市儿童医院,天津 300074);周红(天津市儿童医院,天津 300074);王文红(天津市儿童医院,天津 300074);孟英韬(天津市儿童医院,天津 300074)
关键词: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000417 分类号:R6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0603(2000)04-0197-01
视黄醇结合蛋白( RBP)是一种低分子量蛋白,它在酸性环境中的稳定性优于β2微球蛋白,因而其尿排量增加是一种更实用的肾小管损害的诊断指标。我们动态观察40例肾病综合征(NS)患儿尿RBP的变化,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病例与方法
1.1 对象:肾病组40例为1995年9月~1996年3月住院的原发性NS(单纯性)患儿,均符合文献〔1〕原发性肾病的诊断标准,并除外继发性NS。男28例,女12例;年龄1~14岁,平均6.0岁。正常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8个月~14岁,平均6.5岁。
1.2 方法:入院时,泼尼松治疗前留尿为发作期标本,经泼尼松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尿蛋白转阴2周后留尿为缓解期标本。NS患儿晨间采集随意尿10 ml,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尿RBP含量,结果以每毫摩尔Cr时RBP的含量表示。RBP试剂盒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科技中心实验室提供,肌酐试剂盒为北京化工厂生产。仪器采用国营华东电子管厂(南京)产DG3022A酶联免疫检测仪。
NS发作期测尿钠(UNa)及肌酐(UCr),同时测血钠(PNa)及肌酐(PCr),计算钠排泄分数(FENa):
, 百拇医药
1.3 统计学方法: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
2 结 果
正常对照组、NS发作期及缓解期尿RBP结果见表1。NS发作期患儿31例FENa为0.43+0.37(正常参考值<1)。
表1 NS患儿发作期与缓解期RBP含量的变化(±s) 组别
例数(例)
RBP(μg/mmol)
t值
P值
, http://www.100md.com
正常对照组
40
15.08±10.70
肾病组
发作期
40
151.22±24.31
3.53
<0.001
缓解期
40
14.53± 6.56
0.27
, http://www.100md.com
>0.05
注:t值、P值均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3 讨 论
肾小管间质损害是决定肾功能恶化的主要因素,NS发作期大量蛋白尿不但损害肾小管,还可引起间质炎症,因此蛋白尿对肾小管间质的损害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组患儿NS发作期尿RBP明显增高,而缓解期趋于正常,反映了NS 时近曲小管受损可能与大量蛋白尿相一致的关系 ;单纯型NS时的肾小管功能异常可能为可逆性、功能性的一过性肾小管损害,经治疗在NS 完全缓解后肾小管功能可望恢复正常。
本组患儿NS缓解期仅5例尿RBP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即如果在忽略了NS时肾小球滤过膜屏障作用改变的影响之后,由尿RBP明显增高所提示的肾小管功能异常的发病率为12.5%(5/40),较文献〔2〕33.3%的发病率为低。本组资料表明,在NS过程中测定尿RBP,不仅能提示早期肾小管功能的异常,尚有估计疾病活动与缓解及进一步指导治疗的价值,而尿RBP的升高可作为NS活动的指标之一。
, 百拇医药
本组NS发作期FENa均值在正常范围,而尿RBP明显增高,表明尿RBP较FENa更能敏感地反映早期肾小管的损伤。而由于绝大部分的利尿剂均作用于肾小管,故在NS时,对于尿RBP明显增高的患儿,虽然FENa正常,在使用利尿剂时仍应慎重。
本文曾在第9届全国小儿肾脏病学术会议上交流
作者简介:张碧丽(1959-),女(汉族),北京市人,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小儿肾脏疾病的临床研究工作,已发表论文10余篇;曾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天津市卫生局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参考文献:
〔1〕儿科肾脏疾病科研协作组.关于小儿肾小球疾病临床分类和治疗的建议.中华儿科杂志,1979,17(4):248-250.
〔2〕张道友,叶任高,李幼姬.肾病综合征时的肾小管功能异常.中华肾脏病杂志,1994,10(5):278-280.
收稿日期:1999-08-25
修回日期:2000-02-14,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