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淮海医药》 > 2000年第4期
编号:10284244
高位恶性阻塞性黄疸的CT诊断
http://www.100md.com 《淮海医药》 2000年第4期
     作者:张萍 马骖

    单位:张萍(安徽省宿州市立医院 1 CT室;马骖(肿瘤科 234000)

    关键词:阻塞性黄疸;消化系统肿瘤;CT;诊断

    淮海医药000446 【中国图书分类号】 R 575

    黄疸是一种常见的临床表现,而CT是检查阻塞性黄疸常用方法,现将我院1995年1月~1998年12月手术病理证实的高位阻塞性黄疸28例的CT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CT对恶性阻塞性黄疸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组28例中,男20例,女8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31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可见性黄疸及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体重减轻等。实验室检查28例均显示黄疸指数和血清胆红素增高。其中,肝门区胆管癌12例,胆囊癌5例,肝癌8例,转移癌3例。28例中7例误诊为良性阻塞,CT诊断正确率75%(21/28)。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扫描前6~8 h禁食,前半小时口服1%泛影葡胺500 ml,采用GE8800扫描机,取仰卧位,在层厚10 mm及层距10 mm从肝顶扫至胰头的基础上,部分病例行5 mm减薄。并行局部放大技术及窄窗观察。全部病例平扫后同时行增强扫描,即Bolus法注射60%泛影葡胺100 ml,15例行延迟扫描3~10 min不等。

    2 结果

    本组28例均显示肝内胆管扩张(100%),单侧性扩张6例,双侧性扩张22例。19例显示肝内占位性病变,肿块位于肝门区附近,平扫为低密度,增强后6例轻度强化,9例中度强化,其中4例肿块呈渐进性强化。胆囊内显示肿块5例,出现肝叶萎缩10例,其中,一叶萎缩8例,双叶萎缩2例。腹水5例,脾大、肝硬变6例。

    3 讨论

    3.1 肝门区胆管癌(HC)CT表现 ①肿瘤生长慢,瘤体小,早期不易被发现,随着肿瘤生长并浸润周围肝组织形成肿块,可以看到肝门区占位性病变,肿块平扫多呈低密度,增强后强化不明显,4例肿块延迟扫描呈渐进性,这种特征有别于肝癌,其病理基础为HC中心部位所含癌细胞少,而伴有丰富的纤维组织造影剂在延迟扫描时慢慢渗入肿瘤中心。②HC另一具有特征性的征象是同侧肝萎缩,其病理机制是胆管阻塞引起门静脉血流转向并导致肝细胞净负蛋白的增生,肝细胞萎缩。Carr[1]认为一叶肝萎缩是HC的特征性改变,可高度提示HC。本组8例单叶肝萎缩者术后均诊断为HC。③确定HC的病变范围关系到能否进行手术切除。一般单叶肝萎缩而无门静脉或下腔静脉癌栓可进行手术切除,一旦双侧胆管扩张或双叶肝萎缩则说明肿瘤累及双叶胆管,手术已不能进行,本组HC术前诊断可切除者3例,术中发现肿瘤范围大,无法切除。
, http://www.100md.com
    3.2 胆囊癌主要CT征象 胆囊内肿块,囊壁呈不规则增厚。瘤肿侵犯肝门引起高位梗阻,胆囊不小,反而呈不同程度增大。癌肿侵犯胆囊颈部使胆囊缩小。Gradisar[2]发现肿瘤侵犯胆总管或由淋巴结转移而压迫胆总管出现黄疸的患者,85%其肿瘤是不能手术切除的。本组病例除1例切除外,余4例均行姑息切除,病理证实。

    3.3 肝癌的主要CT征象 多为肿块。本组8例中有6例有乙型肝炎及肝硬化表现,且AFP增高。扫描发现病灶大于10 cm时,其内见更低密度坏死。肿瘤侵犯压迫肝门部胆管或出现胆道癌栓时,引起肝内胆管扩张,胆总管不扩张,胆囊不大。由于我院医疗技术设备及患者经济条件的限制,4例患者行肝动脉插管化疗,1例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肿瘤内注射无水酒精,3例放弃治疗。除1例患者近期效果良好外,余预后均不佳。

    3.4 转移癌主要CT征象 本组3例肝门区转移癌CT增强扫描均见肝门区低密度肿块侵犯肝门部,压迫胆管引起梗阻扩张,2例临床确诊有原发性胃癌,行姑息性治疗,另1例既往有结肠癌病史,且同时合并肝实质内多发转移灶,放弃治疗。

    参考文献

    1,周康荣,主编.腹部CT诊断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80~81

    2,张天泽,徐光炜,主编.肿瘤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552~1591

    (收稿:1999-06-22 修回:1999-09-02),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