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房压力对P波离散度的影响
作者:任松峰 陈良华 刘向宝 陈恕凤
单位:任松峰(沂水县人民医院 山东沂水276400);陈良华(山东省立医院);刘向宝(山东省立医院);陈恕凤(山东省立医院)
关键词:
山东医药002245 近年来研究表明,P波离散 度可作为预测房性心律紊乱(包括阵发性房颤)的一个新指标。本文观察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前后左房压力的变化,以探讨左房压力对P波离散度的影响。
临床资料:50例行PBMV患者中,男18例,女32例,年龄21~56岁;病程3~17年,平均8.6年。单纯二尖瓣狭窄43例,合并轻度二 尖瓣关闭不全和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分别为4例和3例。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法),Ⅱ级38例,Ⅲ级9例,Ⅳ级3例。心电图均为窦性心律,术前B超检查均无左房内血栓及瓣叶赘生物。
, 百拇医药
方法:PBMV按常规方法操作。术前术后1周内做心脏B超,重点测量二尖瓣口面积(MVA)、左房内径(LAD)。在PBMV前后测定左房平均压(LAP)。并于术前1天、术后即刻及第2、3天分别行12导联同步心电图记录,取基线平稳、图形清晰的心动周期进行测量,分别测量各导联P波的时限值,找出最大P波时限(Pmax)及最小P波时限(Pmin),二者差值为P波离散度。所得数据用x±s表示,术前术后有关参数采用两样本均数配对t检验,LAP与P波离散度之间进行直线相关分析并进行t检验。
结果:P波离散度在术后即刻测量较前显著降低(P<0.05),降低幅度为(11.40±3.79)ms。术后2、3天分别为(40±4)ms、(40±5)ms,与术后即刻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PBMV术后LAP显著降低(P<0.05),降低幅度为(1.96±0.46)kPa;MVA显著增加(P<0.05),增加值为(0.86±0.23)cm2;LAD变化不明显(P>0.05)。LAP与P波离散度的r=0.3139(P<0.05),可认为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见表1。
, 百拇医药
表1 P波离散度、LAP、LAD、MVA手术前后的比较 (±s)
术前
术后
P值
P波离散度(ms)
LAP(kPa)
MVA(cm2)
LAD(mm)
54.88±4.35
, http://www.100md.com
3.94±0.37
0.89±0.27
50.30±5.40
43.48±5.36
1.98±0.49
1.70±0.36
49.20±7.30
<0.05
<0.05
<0.05
>0.05
讨论:与心室肌相比,心房肌几乎由单一心房肌细胞组成,缺乏类似心室肌相对完整的传导系统,且固定的解剖学障碍较多,如上腔静脉、下腔静脉、肺静脉、冠状静脉窦、房室瓣等,这些特殊部位与心房肌连接区域传导缓慢,是心房存在非均质性电传导的重要原因。窦房结发出 冲动后首先激动右房再传导到左房,这使心 房间电活动存在着生理性不同步;此外,心房肌厚度差别较大,压力低,因此很 容易在病理或生理等因素作用下发生电活动不同步现象,这反映在12导联心电图上,形成了不同导联P波持续时间存在较大差异即形成了P波离散度,正常人该值<40ms。近来报道P波离散度预测高血压患者窦性心律情况下阵发性房颤的发生是一个敏感指标,且P波离散度缩小可以作为药物治疗阵发性房颤患者有效的指标之一,但影响P波离散度增加的因素目前还未完全明了。PBMV作为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的方法,治疗单纯二尖 瓣狭窄已逐渐作为首选方法,并在国内广泛开展。经大量研究表明,PBMV可使二尖瓣狭窄患者MVA显著增加,从而使LAP高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PBMV前后P波离散度、LAP、MVA均显著改善,而LAD变化不明显,说明PBMV后随左房压力迅速降低而P波离散度亦随之下降,两者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因此左房压力可能是影响P波离散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2000-08-29收稿), 百拇医药
单位:任松峰(沂水县人民医院 山东沂水276400);陈良华(山东省立医院);刘向宝(山东省立医院);陈恕凤(山东省立医院)
关键词:
山东医药002245 近年来研究表明,P波离散 度可作为预测房性心律紊乱(包括阵发性房颤)的一个新指标。本文观察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前后左房压力的变化,以探讨左房压力对P波离散度的影响。
临床资料:50例行PBMV患者中,男18例,女32例,年龄21~56岁;病程3~17年,平均8.6年。单纯二尖瓣狭窄43例,合并轻度二 尖瓣关闭不全和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分别为4例和3例。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法),Ⅱ级38例,Ⅲ级9例,Ⅳ级3例。心电图均为窦性心律,术前B超检查均无左房内血栓及瓣叶赘生物。
, 百拇医药
方法:PBMV按常规方法操作。术前术后1周内做心脏B超,重点测量二尖瓣口面积(MVA)、左房内径(LAD)。在PBMV前后测定左房平均压(LAP)。并于术前1天、术后即刻及第2、3天分别行12导联同步心电图记录,取基线平稳、图形清晰的心动周期进行测量,分别测量各导联P波的时限值,找出最大P波时限(Pmax)及最小P波时限(Pmin),二者差值为P波离散度。所得数据用x±s表示,术前术后有关参数采用两样本均数配对t检验,LAP与P波离散度之间进行直线相关分析并进行t检验。
结果:P波离散度在术后即刻测量较前显著降低(P<0.05),降低幅度为(11.40±3.79)ms。术后2、3天分别为(40±4)ms、(40±5)ms,与术后即刻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PBMV术后LAP显著降低(P<0.05),降低幅度为(1.96±0.46)kPa;MVA显著增加(P<0.05),增加值为(0.86±0.23)cm2;LAD变化不明显(P>0.05)。LAP与P波离散度的r=0.3139(P<0.05),可认为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见表1。
, 百拇医药
表1 P波离散度、LAP、LAD、MVA手术前后的比较 (±s)
术前
术后
P值
P波离散度(ms)
LAP(kPa)
MVA(cm2)
LAD(mm)
54.88±4.35
, http://www.100md.com
3.94±0.37
0.89±0.27
50.30±5.40
43.48±5.36
1.98±0.49
1.70±0.36
49.20±7.30
<0.05
<0.05
<0.05
>0.05
讨论:与心室肌相比,心房肌几乎由单一心房肌细胞组成,缺乏类似心室肌相对完整的传导系统,且固定的解剖学障碍较多,如上腔静脉、下腔静脉、肺静脉、冠状静脉窦、房室瓣等,这些特殊部位与心房肌连接区域传导缓慢,是心房存在非均质性电传导的重要原因。窦房结发出 冲动后首先激动右房再传导到左房,这使心 房间电活动存在着生理性不同步;此外,心房肌厚度差别较大,压力低,因此很 容易在病理或生理等因素作用下发生电活动不同步现象,这反映在12导联心电图上,形成了不同导联P波持续时间存在较大差异即形成了P波离散度,正常人该值<40ms。近来报道P波离散度预测高血压患者窦性心律情况下阵发性房颤的发生是一个敏感指标,且P波离散度缩小可以作为药物治疗阵发性房颤患者有效的指标之一,但影响P波离散度增加的因素目前还未完全明了。PBMV作为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的方法,治疗单纯二尖 瓣狭窄已逐渐作为首选方法,并在国内广泛开展。经大量研究表明,PBMV可使二尖瓣狭窄患者MVA显著增加,从而使LAP高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PBMV前后P波离散度、LAP、MVA均显著改善,而LAD变化不明显,说明PBMV后随左房压力迅速降低而P波离散度亦随之下降,两者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因此左房压力可能是影响P波离散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2000-08-29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