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284614
“起立-行走”计时测试简介——功能性步行能力快速定量评定法
http://www.100md.com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0年第3期
     作者:燕铁斌

    单位: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康复医学科,广州 510120

    关键词:功能性步行能力;定量;评定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000306 中图分类号:R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9771(2000)03-0115-03

    “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he timed“up & go”)是一种快速定量评定功能性步行能力的方法,由Podisadle和Richardson在Mathias等人“起立-行走”测试(get-up and go test)[1]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而形成。研究结果最初在美国第42届老年学年会(1989)上报告,其后发表在《美国老年学杂志》上(1991)[2]。由于该评定方法简单,容易掌握,应用方便,可用于临床评定和研究,所以,近年来引起了临床专业人员的关注[3~6]。本文介绍该测试的具体评定方法及临床应用,供国内同行在进行功能性步行定量评定时选用。
, http://www.100md.com
    1 评定方法

    1.1 评定步骤 “起立-行走”计时测试评定方法很简单,只需要一张有扶手的椅子和一个秒表(没有秒表时用普遍的带有秒针的手表也可以)。评定时患者着平常穿的鞋,坐在有扶手的靠背椅上(椅子座高约45cm,扶手高约20cm),身体靠在椅背上,双手放在扶手上。如果使用助行具(如手杖、助行架),则将助行具握在手中。在离座椅3米远的地面上贴一条彩条或划一条可见的粗线或放一个明显的标记物。当测试者发出“开始”的指令后,患者从靠背椅上站起。站稳后,按照平时走路的步态,向前走3米,过粗线或标记物处后转身,然后走回到椅子前,再转身坐下,靠到椅背上。测试过程中不能给予任何躯体的帮助。测试者记录患者背部离开椅背到再次坐下(靠到椅背)所用的时间(以秒为单位)以及在完成测试过程中出现可能会摔倒的危险性。正式测试前,允许患者练习1~2次,以确保患者理解整个测试过程。

    1.2 评分标准 除了记录所用的时间外,对测试过程中的步态及可能会摔倒的危险性按以下标准打分。1分:正常。2分:非常轻微异常。3分:轻度异常。4分:中度异常。5分:重度异常。
, 百拇医药
    2 信度与效度检验

    2.1 信度检验 据Podisadle和Richardson报告同一测试者(测试者组内)对不同患者的重复测试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以及不同测试者在同一时间内分别测试同一患者(测试者组间)的测试相关系数均为0.99[2]。一般认为,临床评定量表的信度(ICC)至少要在0.9以上才可信[7]。本文作者在香港研修期间,也曾用此测试方法评定了两组对象,一组为健康老人(n=26),平均年龄68.4±5.4岁,另一组为脑损伤患者(n=13),平均年龄51.9±14.2岁,在1周内的不同时间测试2次,每次记录3次。结果表明对正常人和患者的重复测试信度(ICC)分别为0.96~0.99和0.93~0.99。证明此评定方法在国人的临床应用中同样具有很高的信度。

    2.2 效度检验 由于在此之前没有类似的评定方法,其效度很难与“金标准”比较。设计者将其与Berg平衡测试量表、Bathel指数和步行速度相比较,发现“起立-行走”计时测试与这3种评定方法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1,-0.78,-0.61,即“起立-行走”计时测试的时间越长,Berg平衡测试的得分、Bathel指数和步行速度的得分就越低。本文作者对在香港做的2组测试结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后发现“起立-行走”计时测试在正常老人和脑损伤患者之间有高度显著性的差异(P=0.012~0.01),证明该测试方法可以较好地反应出脑损伤患者功能性步行的能力。
, 百拇医药
    3 临床应用

    根据文献报道[1,6]及本文作者的应用体会,“起立-行走”计时测试具有很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除了可用于一般老年人之外,还可用于骨科及神经科的患者。例如,关节炎、下肢骨折或手术后(包括全髋及全膝关节置换术)、脑卒中、Parkinson氏病、多发性硬化、小脑退行性变,等等。

    在应用时如果没有标准的扶手靠背椅,也可以用一般的办公用靠背椅来代替,评定时患者将双手放在双腿上。如使用助行具则将助行具握在手中。每次评定时均用相同的靠背椅,每次测试3次,中间休息1分钟,取其均数作统计分析,以增大重复测试的信度[8]

    4 存在的问题

    由于“起立-行走”计时测试最初的设计目的是评定一般老年人及老年病患者功能性步行能力及预测摔倒的可能性,所以,其主要不足之处在于评定时未考虑到被测试对象是否使用助行具及其类型(如助行架、四脚拐、单脚拐),并对此加以评分。而这一点对评定早期康复疗效尤为重要。例如,一个使用助行具的患者与未使用助行具的患者,“起立-行走”计时测试的时间可能相同或近似,但后者的行走能力显然优于前者。再如,同一患者当经过助行架(或四脚拐)的训练后与刚开始练习使用四脚拐(或单脚拐)时相比,后者“起立-行走”计时测试的时间或得分可能与前者相同,甚至比前者还要差,但后者的行走能力显然优于前者。对此问题,根据本文作者应用此测试的体会,如果用此测试来评定康复效果,在评定时可以按照是否使用助行器及其类型另外评分(附表)。在分析结果的同时分析此因素或将此因素作为协变量作协方差分析(ANCOVA)。
, 百拇医药
    附表 “起立-行走”计时测试记录

    姓名: 性别: 年龄: 岁

    诊断:

    评定日期: 评定者: 次数

    时间(秒)

    评分

    助行具

    备注

    1

    无/单脚拐/四脚拐/助行架

    2

    无/单脚拐/四脚拐/助行架
, 百拇医药
    3

    无/单脚拐/四脚拐/助行架

    注:1.此表为本文作者所设计,仅供参考

    2.使用助行具评分标准:未使用,1分;单脚拐,2分;四脚拐,3分;助行架,4分。

    基金项目:香港理工大学研究基金(GV641)

    作者简介:燕铁斌(1954-),男,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脑卒中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骨科疾病康复、康复评定等。

    参考文献

    [1] Mathias S,Nayak USL,Isaacs B.Balance in elderly patients:the “get-up and go”test.Arch Phys Med Rehabil,1986,67:387~389.
, 百拇医药
    [2] Podisadle D,Richardson S.The timed“up and go”:a test of basic functional mobility for frail elderly persons.J Am Geriatr Soc,1991,39:142~148.

    [3] Nadeau S,Gravel D,Arsenault AB,et al.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factors determining natural and maximal gait speed in adults with a stroke.Am J Phys Med Rehabil,1999,78:123~130.

    [4] Freter SH,Fruchter N.Relationship between timed‘up and go ’and gait time in an elderly orthopeadic rehabilitation population.Clin Rehabil,2000,14:96~101.
, http://www.100md.com
    [5] Okumiya K,Matsubayashi K,Nakamura T,et al.The timed“Up & Go”test is a useful predictor of falls in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people.J Am Geriatr Soc,1998,46:928~929.

    [6] Martinez-Martin P,Garcia Urra D,del Ser Ouijano T,et al.A new clinical tool for gait evaluation in Parkinson's disease.Clin Neuropharm,1997,20:183~194.

    [7] Portney LG,Watkins MP.Foundations of clinical research:applications to practice.Norwalk:Appleton & Lange,1993.509~516.

    [8] Portney LG,Watkins MP.Foundations of clinical research:applications to practice.Norwalk:Appleton & Lange,1993.60~61.

    收稿日期:2000-06-06,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