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43例报告
作者:邵惠洁 孙铁流
单位:济南铁路中心医院250001
关键词:
首都医药001040摘要 目的:探讨母婴同室这一特定环境中围产期新生儿非病理性黄疸的情况。方法:观察30例于1998年10月我院产科顺娩七天之内,健康的足月新生儿。其中A组13例 ,生后即母婴同室;B组17例,寄养在寄养室。A、B两组分别于生后即刻常规取脐动脉血1ml,生后三、六天常规取股静脉血1ml送检血间接胆红质。结果对A、B两组生后三、六天血间胆均数比较,A组明显高于B组。结论:母婴同室之围产期新生儿非病理性黄疸重于寄养室之新生儿的原因,与其开奶过晚、入量不足、胎便排出延迟及早发性母乳性黄疸有关。
正常分娩后,不将母婴分开而让婴儿睡在母亲身边称母婴同室。我院产科于1992年实行母婴同室后,母乳喂养率得到很大提高,但同时观察到母婴同室的围产期新生儿非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较高且程度较重。现报告如下,提醒广大产、儿科工作者在大力提倡母乳喂养、推广普及母婴同室的同时,应严密监测围产期新生儿黄疸的情况以防止核黄疸的发生。
, 百拇医药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30例新生儿均为1998年10月在我院产科顺娩七天之内的足月新生儿。母亲均除外高龄初产、肝炎、糖尿病、血型不合、妊高症、心脏病、肾疾患、贫血及前次死胎史,亦无吸烟史。婴儿均除外胎窘、ABO溶血、窒息、头颅血肿、宫内发育迟缓、低出生体重、感染、遗传性疾病、肠闭锁或肠梗阻等外科疾患。其中13例新生儿生后即实行母婴同室为A组,17例寄养在寄养室为B组。寄养原因:2例为其母患肠炎;3例为其母出血量过多;4例为巨大儿;4例因怀疑其母为性病患者(后经化验否定);2例为其母麻醉药过敏;2例为双胎之大女(足月低体重儿)。30例新生儿中男16例,女14例,男女比例为1.15:1,一分钟、五分钟Apgar评分均在8分以上。
1.2 喂养:寄养室的新生儿均在生后4-6小时由工作人员喂哺经巴氏消毒后的母乳库的库存母乳(过渡乳);母婴同室之新生儿则据其母初乳产生的早晚外、开奶时间早晚不一,一般在生后8~12小时。
, 百拇医药
1.3 检测方法:每例新生儿均在生后即刻取脐动脉血1ml,生后三、六天常规股静脉取血1ml。三次血样先后送检血间接胆红质。
1.4 计数资料采用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 果
通过对30例围产期新生儿三次血间接胆红质测定发现:30例新生儿生后即测动脉 血间接胆红质均小于12.5mg/dl,最高仅2.2mg/dl。A、B两组数值经统计学处理得出:
2.1 生后三天两组血间接胆红质大于12.5mg/dl的黄疸情况A组为5例,B组1例。
2.2 生后六天A、B两组血间接胆红质大于12.5mg/dl的黄疸情况A组12例,B组1例。
2.3 A、B两组生后三天血间接胆红质均数比较:A组明显高于B组。见表1
, 百拇医药
表1 A、B两组生后三天血间接胆红质(mg/dl)均数比较 组别
n±S
t
p
A
13
11.15±3.28
3.10
<0.01
B
17
, 百拇医药
8.07±2.16
2.4 A、B两组生后六天血间接胆红质均数比较:A组明显高于B组,见表2。表2 A、B两组生后六天血间接胆红质(mg/d1)均数比较 组别
n±S
t
p
A
13
15.20±2.97
5.44
<0.01
, http://www.100md.com
B
17
9.05±3.14
结果表明30例围产期新生儿中,施行母婴同室的新生儿黄疸重于寄养室的新生儿。
3 讨 论
3.1 母婴同室围产期新生儿非病理性黄疸重于寄养室新生儿的原因:
3.1.1 喂养问题:寄生室的新生儿生后4~6小时即开始喂哺经巴氏消毒后的母乳,开奶时间相对较早且量较足;母婴同室的新生儿由产科工作人员负责教授其母亲正确喂哺新生儿的方法及其它相关知识。虽然工作人员已告知产母如生后8小时仍无初乳(经婴儿吸吮后),或量较少时,可先取母乳库的母乳喂哺其新生儿,但为数不少的母亲仍坚持等待自己的初乳,因此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开奶时间较晚,平均为生后8-12小时,且量不足。另外寄养室的新生儿胎便结束时间平均为生后38小时;母婴同室新生儿为47小时。由此可见喂养延迟、热量摄入不足及胎粪排泄延迟是造成母婴同室新生儿黄疸重于寄养室新生儿的主要原因。
, http://www.100md.com
3.1.2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国内有报道将其分成早发性母乳性黄疸和迟发性母乳性黄疸。早发性母乳性黄疸指生后三天之内出现的,排除病理因素所致,而发生的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早发性母乳性黄疸除过早出现黄疸外无其他临床表现,其发生时间及高峰时间均与生理性黄疸相似,但其胆红素水平却远远高于生理性黄疸。国内亦有报道认为早发性母乳性黄疸与母乳不足有关亦称母乳缺乏性黄疸。国外有认为早发性母乳性黄疸与初乳中β-GD(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增高有关。因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各自母亲喂哺了其初乳;而寄养室则是用母乳库的库存乳(过渡乳)喂哺新生儿。如上述两种论点成立的话,那么母婴同室新生儿黄疸重于寄养室新生儿的原因除喂养问题外还存在母乳性黄疸的因素,但国外一些文献对上述论点持反对意见。关于造成母乳性黄疸的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1.3 国外有资料认为,一些新生儿非病理性黄疸与遗传有关,称为家族性高胆红素血症,此症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2 临床表现:
, 百拇医药
此次所观察的30例新生儿中,其生后三、六天血间接胆红质高于12.5mg/d1者,其吃奶及一般精神状态良好,未发现有发生核黄疸征象。国外有人对胆红素在15~30mg/d1的围产期新生儿,测定其脑干听觉激发反应发现1/3显示异常反应,提示围产期新生儿中、重度黄疸可导致轻微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应引起高度注意。
3.3 治疗:
对30例围产期新生儿生后三、六天血间接胆红质大于12.5mg/d1者,视其不同程度,分别予以蓝光照射、静脉输注蛋白等治疗。治疗后继续用日本产JM-II型经皮测疸仪监测其间接胆红素情况,除一例其间接胆红质继续上升处,其它均逐渐下降。对此例患儿嘱其停母乳三天后,胆红素水平开始下降。考虑此例患儿之黄疸与母乳性黄疸有关。
总之,对于围产期新生儿非病理性黄疸应予以高度重视,广大产、儿工作者应严密监测围产期新生儿黄疸情况,对其血胆红质超出正常范围者,应及时予以相应治疗、密切随访,以避免对小儿造成近、远期的智力影响,这对于提高全民族人口素质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0000718 收稿), http://www.100md.com
单位:济南铁路中心医院250001
关键词:
首都医药001040摘要 目的:探讨母婴同室这一特定环境中围产期新生儿非病理性黄疸的情况。方法:观察30例于1998年10月我院产科顺娩七天之内,健康的足月新生儿。其中A组13例 ,生后即母婴同室;B组17例,寄养在寄养室。A、B两组分别于生后即刻常规取脐动脉血1ml,生后三、六天常规取股静脉血1ml送检血间接胆红质。结果对A、B两组生后三、六天血间胆均数比较,A组明显高于B组。结论:母婴同室之围产期新生儿非病理性黄疸重于寄养室之新生儿的原因,与其开奶过晚、入量不足、胎便排出延迟及早发性母乳性黄疸有关。
正常分娩后,不将母婴分开而让婴儿睡在母亲身边称母婴同室。我院产科于1992年实行母婴同室后,母乳喂养率得到很大提高,但同时观察到母婴同室的围产期新生儿非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较高且程度较重。现报告如下,提醒广大产、儿科工作者在大力提倡母乳喂养、推广普及母婴同室的同时,应严密监测围产期新生儿黄疸的情况以防止核黄疸的发生。
, 百拇医药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30例新生儿均为1998年10月在我院产科顺娩七天之内的足月新生儿。母亲均除外高龄初产、肝炎、糖尿病、血型不合、妊高症、心脏病、肾疾患、贫血及前次死胎史,亦无吸烟史。婴儿均除外胎窘、ABO溶血、窒息、头颅血肿、宫内发育迟缓、低出生体重、感染、遗传性疾病、肠闭锁或肠梗阻等外科疾患。其中13例新生儿生后即实行母婴同室为A组,17例寄养在寄养室为B组。寄养原因:2例为其母患肠炎;3例为其母出血量过多;4例为巨大儿;4例因怀疑其母为性病患者(后经化验否定);2例为其母麻醉药过敏;2例为双胎之大女(足月低体重儿)。30例新生儿中男16例,女14例,男女比例为1.15:1,一分钟、五分钟Apgar评分均在8分以上。
1.2 喂养:寄养室的新生儿均在生后4-6小时由工作人员喂哺经巴氏消毒后的母乳库的库存母乳(过渡乳);母婴同室之新生儿则据其母初乳产生的早晚外、开奶时间早晚不一,一般在生后8~12小时。
, 百拇医药
1.3 检测方法:每例新生儿均在生后即刻取脐动脉血1ml,生后三、六天常规股静脉取血1ml。三次血样先后送检血间接胆红质。
1.4 计数资料采用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 果
通过对30例围产期新生儿三次血间接胆红质测定发现:30例新生儿生后即测动脉 血间接胆红质均小于12.5mg/dl,最高仅2.2mg/dl。A、B两组数值经统计学处理得出:
2.1 生后三天两组血间接胆红质大于12.5mg/dl的黄疸情况A组为5例,B组1例。
2.2 生后六天A、B两组血间接胆红质大于12.5mg/dl的黄疸情况A组12例,B组1例。
2.3 A、B两组生后三天血间接胆红质均数比较:A组明显高于B组。见表1
, 百拇医药
表1 A、B两组生后三天血间接胆红质(mg/dl)均数比较 组别
n±S
t
p
A
13
11.15±3.28
3.10
<0.01
B
17
, 百拇医药
8.07±2.16
2.4 A、B两组生后六天血间接胆红质均数比较:A组明显高于B组,见表2。表2 A、B两组生后六天血间接胆红质(mg/d1)均数比较 组别
n±S
t
p
A
13
15.20±2.97
5.44
<0.01
, http://www.100md.com
B
17
9.05±3.14
结果表明30例围产期新生儿中,施行母婴同室的新生儿黄疸重于寄养室的新生儿。
3 讨 论
3.1 母婴同室围产期新生儿非病理性黄疸重于寄养室新生儿的原因:
3.1.1 喂养问题:寄生室的新生儿生后4~6小时即开始喂哺经巴氏消毒后的母乳,开奶时间相对较早且量较足;母婴同室的新生儿由产科工作人员负责教授其母亲正确喂哺新生儿的方法及其它相关知识。虽然工作人员已告知产母如生后8小时仍无初乳(经婴儿吸吮后),或量较少时,可先取母乳库的母乳喂哺其新生儿,但为数不少的母亲仍坚持等待自己的初乳,因此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开奶时间较晚,平均为生后8-12小时,且量不足。另外寄养室的新生儿胎便结束时间平均为生后38小时;母婴同室新生儿为47小时。由此可见喂养延迟、热量摄入不足及胎粪排泄延迟是造成母婴同室新生儿黄疸重于寄养室新生儿的主要原因。
, http://www.100md.com
3.1.2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国内有报道将其分成早发性母乳性黄疸和迟发性母乳性黄疸。早发性母乳性黄疸指生后三天之内出现的,排除病理因素所致,而发生的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早发性母乳性黄疸除过早出现黄疸外无其他临床表现,其发生时间及高峰时间均与生理性黄疸相似,但其胆红素水平却远远高于生理性黄疸。国内亦有报道认为早发性母乳性黄疸与母乳不足有关亦称母乳缺乏性黄疸。国外有认为早发性母乳性黄疸与初乳中β-GD(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增高有关。因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各自母亲喂哺了其初乳;而寄养室则是用母乳库的库存乳(过渡乳)喂哺新生儿。如上述两种论点成立的话,那么母婴同室新生儿黄疸重于寄养室新生儿的原因除喂养问题外还存在母乳性黄疸的因素,但国外一些文献对上述论点持反对意见。关于造成母乳性黄疸的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1.3 国外有资料认为,一些新生儿非病理性黄疸与遗传有关,称为家族性高胆红素血症,此症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2 临床表现:
, 百拇医药
此次所观察的30例新生儿中,其生后三、六天血间接胆红质高于12.5mg/d1者,其吃奶及一般精神状态良好,未发现有发生核黄疸征象。国外有人对胆红素在15~30mg/d1的围产期新生儿,测定其脑干听觉激发反应发现1/3显示异常反应,提示围产期新生儿中、重度黄疸可导致轻微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应引起高度注意。
3.3 治疗:
对30例围产期新生儿生后三、六天血间接胆红质大于12.5mg/d1者,视其不同程度,分别予以蓝光照射、静脉输注蛋白等治疗。治疗后继续用日本产JM-II型经皮测疸仪监测其间接胆红素情况,除一例其间接胆红质继续上升处,其它均逐渐下降。对此例患儿嘱其停母乳三天后,胆红素水平开始下降。考虑此例患儿之黄疸与母乳性黄疸有关。
总之,对于围产期新生儿非病理性黄疸应予以高度重视,广大产、儿工作者应严密监测围产期新生儿黄疸情况,对其血胆红质超出正常范围者,应及时予以相应治疗、密切随访,以避免对小儿造成近、远期的智力影响,这对于提高全民族人口素质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0000718 收稿),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