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临床研究》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285325
泪小管断裂吻合术21例体会
http://www.100md.com 《医学临床研究》 1999年第1期
     作者:姚媛贞 文慈华

    单位:湖南省张家界市人民医院(张家界 427000)

    关键词:泪器疾病;创伤和损伤;外科手术,眼

    湖南医学990158 眼睑内眦部外伤常伴有泪小管断裂,如不及时吻合修复将造成病人溢泪。本院自1994~1996年,在显微镜下修复泪小管断裂伤21例,其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1例患者中,男17例,女4例,年龄15~56岁。新鲜伤口一期缝合15例,伤口已缝合或已愈合行二期吻合6例。单纯下泪小管断裂18例,上、下泪小管断裂只吻合下泪小管3例。钝器伤6例,撕裂伤7例,钝器切割伤3例,车祸致伤5例。

    1.2 手术步骤 ①麻醉:按常规清洗伤口。用1‰肾上腺素+1%地卡因棉片收缩、麻醉鼻腔粘膜。2%利多卡因+0.75%布比卡因筛前神经、眶下神经麻醉。尽量不做伤口浸润麻醉,以免局部肿胀,增加手术困难。②寻找泪小管泪囊侧断端:本组大部分病例均在显微镜直视下寻找泪小管断端,其外观呈粉红色,发现后可用钝头针冲洗注水证实。对断端距泪小点过长及直视下寻找困难者,即采用泪囊切开法,逆行泪道探通,从创面找到断端。③插入泪小管支撑物:自泪囊侧断端插入泪道探针,扩大泪小管及鼻泪管。然后用带有钢丝芯的硬膜外麻醉管,自断端缓缓送入。再从下鼻道取出麻醉管。另一端从泪小点侧断端送入,下泪小点穿出。用8-0或9-0无损伤缝线沿义管两侧缝合泪小管壁3~4针。分层缝合皮肤及皮下组织。义管一端沿下睑缘固定于颞侧皮肤面,一端固定在鼻前庭。④术后护理:术后常规换药,局部点抗生素眼药水。术后7 d拆除皮肤缝线。术后每天用抗生素液冲洗泪道。1周后每周冲洗一次。3~6个月拔管。
, 百拇医药
    1.3 疗效标准[1] ①治愈:溢泪症状消失,泪道冲洗通畅。②好转:有时溢泪,泪道冲洗通而不畅。③无效:溢泪同术前,泪道冲洗不通。

    1.4 结果 21例病人中,治愈14例,占67%;好转1例,占5%;无效6例,占28%。

    2 讨论

    2.1 手术时机的掌握 泪小管断裂是常见的眼外伤。在泪小管吻合术中,掌握好手术时

    机是成功的关键之一。新鲜的泪小管断裂应积极在受伤当日进行,力求在功能及解剖上达到一期修复。个别患者因同时伴有头部外伤,应以抢救生命为主,可将伤口暂时缝合,二期酌情行吻合术。对于陈旧性泪小管断裂,欲寻找泪小管断端较为困难,且手术效果不理想[1,2],手术操作复杂,技术难度大。本文报道失败的6例中,其中4例为陈旧性泪小管断裂。要开展此项手术,需有熟练的吻合新鲜泪小管断裂的技术,才能取得成功。对于陈旧性泪小管断裂的手术时机,笔者认为,伤后48~72 h之内因某种原因未能及时吻合者,最好在伤后3个月瘢痕完全形成后再行吻合术。因伤后3 d,组织肿胀,继而肉芽组织开始形成,故寻找断端较困难。
, 百拇医药
    2.2 准确寻找泪囊侧断端 这是手术成功的另一关键。寻找泪小管断端的方法文献[3,4]报道较多,如注液法、注气法、试探法等,但在使用过程中均不够理想。显微镜直视下寻找泪小管断端是最实用的方法[5]。采用此方法,在伤口处按解剖层次,逐层分离寻找,大部分病例可以找到断端。本组17例采用显微镜直视法寻找,仅4例最终采用泪囊切开法逆行寻找。

    2.3 支撑物的选择 目前国内使用的支撑物有硅胶管、日本产泪小管吻合套管[1]及硬膜外麻醉管。前两种材料质地柔韧,富有弹性,无刺激,不影响外观;而硬膜外麻醉管质地较硬,如放置不当,对泪点、泪小管有切割作用,易发生不同程度的泪点、泪小管割裂,本组即有4例。但硅胶管来源受限,对于基层医院而言,采用硬膜外麻醉管则材料不受限制,较为经济、实用。

    参考文献

    [1] 庞秀琴,张 清,康玲艳.陈旧性泪小管断裂的吻合技术.眼科,1995,1(1):13

    [2] 谷树严,李 云.陈旧性泪小管断裂修复.实用眼科杂志,1994,12(8):434

    [3] 肖仁度编.实用眼科解剖学.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0.121~141

    [4] 顾 希.泪小管断裂修复术.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1991,13(2):131

    [5] 袁久民,柏 文,陈志云,等.泪小管显微吻合的体会.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5,13(3):180

    (19980501 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