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眼科新进展》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285422
下斜肌徙后术治疗先天性上斜肌麻痹30例
http://www.100md.com 《眼科新进展》 1999年第1期
     作者:姜文浩

    单位:

    关键词:先天性上斜肌麻痹;代偿头位;下斜肌徙后术

    下斜肌徙后术治疗先天性上斜肌麻痹30例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是儿童先天性眼外肌麻痹中最常见的一种,多由产伤或其它先天性因素造成的,主要病变是上斜肌麻痹引起的斜颈、脊柱及面部畸形,对儿童心身发育造成一定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先天性上斜肌麻痹30例30只眼,其中合并内斜7例,外斜4例,年龄3~26a,平均11.5a。所有病例行手术治疗,术前行同视机、三棱镜结合交替遮盖查斜视角,并行Bielschowsky头位试验、Park三步法检查、Hess屏检查及代偿头位检查。
, http://www.100md.com
    1.2 手术方法 常规消毒,结膜下麻醉,做“L”形结膜瓣,固定外直肌,暴露下斜肌前止端,3-0号丝线缝合固定下斜肌前止端,牵引固定线,紧贴巩膜剪断下斜肌附着缘,重新缝合于相应的巩膜浅层,5-0号丝线间断缝合结膜,同法做下直肌徙后,伴水平斜视同时矫正。

    2 结果

    治愈标准:代偿头位≤5°,垂直偏斜≤2°。根据标准,垂直偏斜<15°者27例,完全矫正;垂直偏斜≥15°者3例,矫正不足。

    3 讨论

    上斜肌在第一眼位时,主要作用是内旋,次要作用是下转和外转,因此,上斜肌麻痹时,眼球处在外旋、上斜的位置,而下斜肌的主要作用是外旋,次要作用是上转和外转。由此可见,在第一眼位时,斜肌的主要作用是旋转眼球,因此,患眼下斜肌徙后后,减弱了其外旋作用,从而使因上斜肌麻痹而处在外旋状态的眼球得以矫正。在第一眼位时,上、下直肌的主要作用是上转和下转,次要作用是外转和内转,因此,对垂直偏斜度数较小者,单纯行患眼下斜肌徙后术即可完全矫正,对垂直偏斜明显者需同时行健眼下直肌徙后术。在下斜肌减弱手术中,下斜肌切断术并发症较多,其中,尤其是粘连综合症,处理起来非常棘手[1],因此,我们选择下斜肌徙后术。
, 百拇医药
    术前要做有关检查,特别是同视机检查,手术量也以同视机在第一眼位时测得的斜视度为准。角膜映光法参杂的主观成分较多,最好不以此作为手术标准[2]

    下斜肌后止端在眼球后极部附近,有睫状后长动脉、神经、变异的蜗状静脉进出眼球,加上手术视野狭小,因此,在切断下斜肌时,一定要牵引下斜肌,在直视紧贴巩膜剪断整个附着缘,同时,对周围组织、肌间膜、肌鞘要尽可能的少剥离,以防并发症的发生。下直肌徙后时,徙后量一定要在最大量以内,因为,下直肌鞘膜系带使下直肌与下睑在功能上有所联系,影响下睑的位置,所以下直肌徙后超过一定量后,可造成下睑下垂。

    肌肉的徙后量以垂直偏斜度为标准,垂直偏斜≤5°,单纯行患眼下斜肌徙后6~10mm,可完全矫正眼位及代偿头位,垂直偏斜5°~15°,在患眼下斜肌徙后10mm的基础上,应行健眼下直肌徙后术,下直肌徙后1mm,可矫正1.5°垂直偏斜。垂直偏斜≥15°,这2条肌肉的手术不能完全矫正,须行健眼上直肌加强术包括在内的3条肌肉手术。由于病例较少,未收集到有关资料。

    由于先天性上斜肌麻痹造成的代偿头位即斜颈,使颜面血供分配不均,造成颜面发育不对称,以及斜颈对脊柱发育的影响,应早期手术。

    参考文献

    [1]孟祥成.儿童视力不良与斜视.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8∶393-398.

    [2]关航,罗群,王卓.上斜肌麻痹术式选择.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1997;15(6)∶361.,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