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 1998年第2期
编号:10285590
鼻咽内窥镜观察咽鼓管咽口形态与中耳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http://www.100md.com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1998年第2期
     作者:张继东 郭志祥 李宏伟 袁敏琪 耿惠

    单位:100036 北京 空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科(张继东、郭志祥、袁敏琪、耿惠); 北戴河空军疗养院(李宏伟)

    关键词: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980222 过去认为咽鼓管峡部是诱发中耳疾病的关键部位,由于内窥镜的应用,近来发现咽鼓管咽口也是引起咽鼓管阻塞的重要部位。我们使用鼻咽内窥镜观察中耳疾病患者的咽鼓管咽口形态,并与正常人咽口进行对比。

    一、对象和方法

    正常组受检者为无耳鼻咽喉科疾病史的成人,共58例,116耳,其中男42例,女16例。年龄18~44岁,平均27岁。经纯音测听检查和鼓室压图检查无异常。鼓膜无穿孔、渗出等病变。中耳疾病组共31例,男21例,女10例;年龄15~58岁,平均25岁。将患者分为3组:①咽鼓管异常开放7例,纯音听力正常,鼓室压图为AD型曲线;②急性卡他性中耳炎10例,鼓室压图为B型曲线;③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4例。3组均为单侧耳发病,其正常耳归入正常组。以Storz 60°鼻咽内窥镜由前鼻孔插入达鼻咽腔,观察咽鼓管咽口及鼻咽各壁。摄像头取像,在Sony监视器上观察,并输入录像机记录。

    二、结果

    按提肌隆突与前壁夹角、前壁与鼻腔外侧壁夹角、圆枕厚度等指标把咽鼓管咽口分为椭圆形、喇叭形、三角形和缝隙形。椭圆形:咽口内呈闭合状态,提肌隆突夹在闭合的咽口下部,闭合缝呈人字形,提肌隆突与咽鼓管前壁夹角约45°,吞咽时咽口呈圆形,捏鼻鼓气咽口开放。喇叭形:咽口开放,开口呈圆形,较大。提肌隆突与咽鼓管前壁形成的夹角约25°~40°,吞咽时咽口呈圆形,捏鼻鼓气咽口开放。三角形:咽口开放,开口呈梭形,较喇叭形开口小,提肌隆突与前壁夹角约5°~25°,吞咽时咽口呈圆形,捏鼻鼓气咽口开放。缝隙形:前唇和圆枕均钝厚,咽口呈闭合状态,提肌隆突与前壁几乎无夹角,多呈平行状埋藏于前壁内,吞咽时圆枕向后摆动幅度小,捏鼻鼓气咽口开放幅度轻微。

    中耳疾病各组与正常组间相比,咽鼓管咽口形态具有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正常组以三角形为主,占100/147(68.1%),咽鼓管异常开放症喇叭形者多,占5/7,急性卡他性中耳炎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咽口多为缝隙形,分别占6/10和6/14。

    三、讨论

    咽口的分型方法各家意见不一,我们引入提肌隆突与咽鼓管前壁和鼻腔外侧壁的夹角、圆枕与前唇的相对厚度、咽鼓管咽口的开放程度作为描述咽口的指标,使咽鼓管咽口形态的分型更规范化。

    咽鼓管功能不良是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原因,既往认为咽鼓管峡部是引发中耳病变的关键部位,但Sade(1985)对正常人与曾患急、慢性中耳炎患者进行尸检对比研究发现,峡部腔隙大小与该病史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认为峡部不是诱发中耳疾病的唯一因素。本实验观察到,咽鼓管咽口的形态与中耳疾病有极显著相关,提示咽鼓管咽口的形态是影响中耳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之一。

    (收稿:1997-05-23 修回:1997-11-16)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