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 2000年第6期
编号:10285603
超声热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护理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0年第6期
     作者:史晓丽 夏廷毅 孙庆选 张峰

    单位:100036 北京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放疗科

    关键词:超声热疗;恶性肿瘤;护理

    中华护理杂志000609

    摘要 报导使用美国Sonotherm-1000型超声热 疗治癌系统,配合放疗治 疗78例晚期恶性肿瘤过程中,护理在热疗前、中、后的重要性及应注意的问题。强调该疗法 对 患者造成的心理负担和副作用不容忽视,防治副作用、注重心理护理是保证热疗顺利 实施的重要环节。

    Key words Ultrasound hyperthermia Malignant tumor Nursing

    超声热疗治癌是利用超声波为产热源,通过特殊加温装 置的传导,在计算机控制下,使 受加热部位的肿瘤温度达到42.5℃而死亡的治疗方法。我院于1996年6月至今用热疗治疗了 78例患者的78个病灶,共热疗624次,取得较好的近期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78例中,男44例、女34例,年龄29~75岁。病种:直肠癌21例、乳腺癌15例、肺癌 12例、恶性黑色素瘤12例、鼻咽癌12例、各种肉瘤6例。肿瘤病理类型依次为腺癌 、鳞癌、 纤维肉瘤及恶性黑色素瘤等。热疗部位依次为头颈部、腋窝、腹股沟、四肢及腹部等。肿瘤 最大直径平均8±3.1cm,距皮肤表面的深度平均4±2.9cm。

    1.2 热疗和放疗方法

    Sonotherm-1000型超声热疗治癌系统 有16个独立超声换能辐射阵列单元,可使特定形状的肿瘤均匀受热。在患者与辐射器 之间有水囊作为传导介质。测温系统受微机控制和调节,使整个治疗区达到比较均匀一致的 温度分布。测温针穿刺部位用2% 利多卡因局麻,测温针在直视或 B 超引导下直接放置 在肿瘤的中心、边缘及皮肤表面,使之能反应这些区域的温度。测温针长度为5cm和10cm两 种,可根据肿瘤深度选择测温针的长短。热疗目标是使肿瘤中心温度大于42.5℃,并持续45 ~60min。热疗均在放疗后30min内进行,每周热疗2次,6~8次为一疗程。放疗采用高能 X线外照射,常规分次法,每次1.8~2.0Gy ,5次/周。总计量60Gy左右。
, 百拇医药
    2 结 果

    78例中有68例按计划满负荷完成了热疗。平均热疗次数8次,肿瘤中心温度均达到42.5℃ 以上,累计时间达45min以上。在可评价的68例中,肿瘤完全缓解22例,占32%;部分缓解36 例 ,占53%;无变化10例,占14%。其他10例由于不能耐受热疗产生副作用而终止热疗。78例患 者热 疗中出现的副作用依次为皮肤过热、骨反射痛、皮肤红斑或水泡、心动过速和虚脱(表1) ;热疗后出现的副作用 依次为乏力、疼痛、食欲不振、腹泻和肿瘤出血(表1)。

    表1 78例患者热疗中及热疗后出现的副作用 副作用

    例次

    百分率(%)

    热疗中 皮肤过热

    骨反射痛
, 百拇医药
    红斑或水泡

    心动过速

    虚脱

    35

    44.3

    25

    25.7

    12

    12.3

    3

    3.5

    3

    3.5
, 百拇医药
    热疗后 乏力

    疼痛

    食欲不振

    腹泻

    肿瘤出血

    30

    38.5

    15

    19.2

    10

    12.8

    6

    7.6
, 百拇医药
    1

    1.3

    3 讨 论

    超声热疗是利用超声波为产热源,通过特殊的传导、控制装置使肿瘤温度持续达到42.5℃而死亡的方法。它和放疗联合应用的机理是放疗对肿瘤四周富氧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强,而 对中心的乏氧癌细胞作用弱。热疗正弥补了这一不足,二者有机地结合可使肿瘤逐渐变软、 液化和坏死。另外肿瘤细胞热敏性明显高于正常细胞,42.5℃以上的中度热疗治疗,血运 好的正常组 织可以耐受,而血运差的实体肿瘤细胞则遭到破坏。

    热疗时皮肤表面过热和骨反射痛是热疗最常见的副作用(表1),也是影响热疗满负荷 完成的主要因素。皮肤表面过热的原因主要是热疗时水囊内水量过多、水囊与皮肤接触面小 、局部受热不均;骨反射痛是超声波在骨表面吸收而引起发热造成的。有文献报道,[ 1] 超声热疗时在同一组织界面,骨的温度比软组织的温度约高14℃。故超声热疗时患者常感到 受热区内疼痛难忍。本组有10例患者就是由于不能耐受热疗的副作用而终止治疗的。因此, 作好热疗护理,减少副作用,是使患者接受并完成超声热疗的关键。
, 百拇医药
    4 护 理

    4.1 热疗前护理

    4.1.1 心理护理

    热疗是患者抱有唯一希望的最后治疗方法,他们对医 生,护士有一种信任感,但 也有思想负担。对热疗较为恐惧,故治疗前,需要主动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有关热疗知识及治 疗的必要性,使他们了解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根据患者患病部位、年龄、精神状况不同采取 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使患者及家属密切配合,保证热疗顺利实施。如患者年龄较大,为70 岁 以上的老人,我们事先备好热水、镇静药,待患者来治疗室后先嘱其喝水服药以缓解紧张情 绪;有些患者治疗部位羞于见人,尽量减少暴露时间,操作完成后用床单盖好;有的患者经 济上确实有困难,但又必须接受治疗,我们将情况了解清楚后,适当减免部分医疗费用,使 患者很受感动;对待有恐惧心理的患者,治疗时让家属陪在身边以减轻心理不安。

    4.1.2 一般护理
, 百拇医药
    热疗患者病情都较重,体质较虚弱,加之热疗 中患者还会出汗、消耗体力 ,为确保患者治疗顺利,热疗前根据病情采取不同护理措施,如:测量血压、脉搏,了解患 者的一般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对惧怕疼痛的精神紧张患者,可口服安定10mg、去痛片2片 。嘱患者吃好治疗前的早餐,保证体力充沛。热疗治疗因时间较长,又需固定体位,故嘱患 者热疗前先去卫生间,然后尽量为患者摆好既适合热疗又较舒适的体位。

    4.2 热疗中护理

    4.2.1 无菌操作

    超声热疗为有创测温,护士要严格对进针部位 和测温针消毒,与术中 医生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放置测温针过程。热疗结束后,针眼要用无菌纱布敷盖。

    4.2.2 监测温度变化

    打开计算机,调整好总能量和辐射器各单元所需 的能量,辐射器的中 心一定要对准测温针,测温针中心单元的能量要升至100%,而测温针边缘和放置皮肤测温 针的部位只需升至50%~60%即可。在不断加温的同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一般热疗前10 mi n为温度上升期,如患者无不良反应,最好在10min之前使肿瘤中心温度上升至42.5℃并保持 45min以上。如患者不能耐受皮肤过热,则须调整水囊中的水量,降低加温的总能量和各单 元的能量,直到患者感到可以耐受为止。
, 百拇医药
    4.2.3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对体质虚弱的患者要密切观察,通常每15min 询问患者有否不适, 并测量血压、脉搏。本组有3例患者在热疗中出现虚脱,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大汗淋漓、 恶心、呕吐、 心悸、头晕、一过性血压下降,立即停止热疗,对症处理。如患者刘某,6 4 岁,直肠癌晚期,小肠转移,腹部表面有一碗口大菜花样肿物,患者长期营养不良,呈恶液 质状态,热疗中出汗较多,引发虚脱,我们及时输入高渗糖加维生素C,患者很快恢复正常 ,并继续完成治疗全过程。

    4.2.4 骨反射痛处理

    为了达到有效的治疗温度和热疗时间,又能增加患 者的热耐受能力,对于 非治疗部位特别是有骨头的部位,采用铝箔纸2层放在皮肤表面和换能器之间,可起到屏蔽 热能传导,防止骨反射痛的作用。[2]

    4.2.5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 百拇医药
    热疗时一个显著的生理变化是大量体液、电 解质丢失。因此我们 在热疗时常规给予葡萄糖盐水补液,一般入量不少于500ml。这样也保持了静脉通道的畅通 。

    4.3 热疗后的护理

    4.3.1 休息

    热疗结束后患者由于身体消耗很大,不应马上起来,应 在治疗床上休息片刻,观察无不良反应后,再送回病房,并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4.3.2 热疗局部皮肤的保护

    要积极防治皮肤烫伤,为下次热疗做好 准备。对于由热疗聚焦 不均或定位不准导致的治疗部位皮肤过热,出现的红斑或水泡,我们常规在热疗结束后局部 涂搽白花油(白花油具有消炎止痛治疗烫伤的功效)2~3滴,并用无菌纱布敷盖。这种方法 对预防和治疗皮肤烫伤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 百拇医药
    5 小 结

    热疗治癌是一个新领域,其疗效是肯定的,但也存在一些副作用。我们体会到细心而全 面的热疗监护,积极预防和处理各种副作用,充分补充水及电解质,并针对患者心态做好心 理护理,是配合热疗顺利实施的关键。 参 考 文 献

    1,Lynn S,Javad R.Hyperthermia manual.White Plains,NY,1993.24.

    2,夏廷毅,孟昭信,孙庆选,等.超声热疗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结果.中华放射肿 瘤杂志,1997,6(2):110-113.

    1999-08-30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