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护理学杂志》 > 2000年第4期
编号:10285922
先天性巨结肠症心形吻合术围手术期护理
http://www.100md.com 《护理学杂志》 2000年第4期
     作者:胡露红

    单位:胡露红(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小儿外科, 武汉 430030)

    关键词:

    护理学杂志000414

    先天性巨结肠又称无神经节细胞症,是由于病变肠管神经节细胞缺如[1],致肠道平滑肌持续性收缩呈痉挛状态,导致粪便通过障碍;病变肠道近端的正常肠管因粪便滞积而剧烈蠕动,欲将粪便推入痉挛部位,久而久之肠管代偿性扩张、肥厚,形成巨结肠。传统的手术方法术后远期并发症较多。1995年1月至1999年5月采用我院设计的新型术式——直肠肛管背侧纵切、鸡心领斜形吻合术[2]治疗先天性巨结肠99例,取得满意效果。围手术期护理如下。

    1 临床资料

, 百拇医药     1.1 一般资料

    99例中男88例,女11例,年龄最大14岁,最小16 d,平均4.1岁。全部病例均有胎粪排出延迟、腹胀、便秘等临床表现。肛门直肠测压时均无松弛反射;组织化学检查可见异常增生的胆碱能神经纤维;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染色检查呈阳性。钡灌肠诊断为长段型巨结肠12例,常见型巨结肠54例,短段型巨结肠33例。

    1.2 手术方法

    患儿取仰卧位,双下肢屈曲固定。左下腹经腹直肌切口,游离降结肠、横结肠左部;将直肠、结肠套叠式拖出肛门外,切除病变结肠,近端肠管用长弯钳夹住;直肠背侧纵形劈开至肛门齿线上0.5 cm处,切口两翼分开呈“V”形,在“V”形尖端缝2针,3、9、12点各缝1针,作为定标牵引线。切除多余直肠、结肠后,同样在四周等分缝合牵引线4根,在两线之间依次全层缝合一周。吻合完成后,前壁长后壁短,形如马蹄,突出于肛门外;检查无漏缝或出血后将其送还盆腔,吻合口前壁距肛门约5 cm左右,后壁约2 cm左右,前高后低,口径宽大,正面观吻合口围绕直肠,纵轴呈鸡心领状,尖端在背侧。
, 百拇医药
    1.3 治疗效果

    本组中84例(84.85%)患儿于术后2周左右自行排便,痊愈出院。术后腹部切口裂开1例(1.01%)行切口缝合后12 d痊愈出院;小肠结肠炎14例(14.14%),经万古霉素、灭滴灵保留灌肠,补液及抗炎等支持、对症处理后10 d左右治愈。

    随访6个月至2年,79例肠梗阻症状消失,每日排便1~2次,食欲、发育均正常。17例出现小肠结肠炎,经第2次住院行补液、抗炎、灌肠等保守治疗后痊愈。3例失访。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结肠灌洗:为了缓解患儿腹胀,排出结肠内积粪,促使扩张肠管恢复,防止术后腹腔、盆腔感染,结肠灌洗至关重要,且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因此应严格按要求操作。①灌洗液必须是等渗温盐水(40℃为宜),忌用清水或肥皂水,避免发生水中毒或碱中毒。②肛诊了解狭窄段长度及肠管走向,选择较软的肛管,插管动作轻柔,避免发生肠穿孔。肛管一定要通过狭窄段进入扩张段,必要时轻轻调整肛管的方向及深度。③灌洗液量按100~150 ml/kg计算,灌洗过程中的出量和入量应大致相等,防止过多的液体潴留在结肠内。④大便干结不易灌洗时,可用50%的硫酸镁或洁达灌肠液30~80 ml于灌肠前2~3 h注入结肠内软化大便。⑤灌肠时顺肠管走向轻揉腹部,促使大便排出。若大便干结时间长,已形成粪石时可用手协助取出。方法是患儿仰卧(或左侧卧位)屈膝,暴露肛门,操作者戴手套,右手食指涂润滑剂后缓慢轻柔插入肛门,触及粪石时,将手指顺直肠腹侧壁越过粪石触及另一端后,手指屈曲将粪石取出。⑥灌洗时应注意保暖,新生儿可在温箱内进行,避免着凉。本组患儿均在进院当天开始结肠灌洗,1次/d,连续灌洗10~14 d。
, 百拇医药
    2.1.2 饮食护理:术前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富含维生素、少渣饮食;术前2 d进半流质饮食,术前1 d进流质并给予补液。

    2.1.3 应用肠道抗生素:本组病例均给予灭滴灵、庆大霉素等口服(婴儿可将药片碾碎后冲入牛奶或糖水中喂服)2~4 d。术前晚灌肠后用0.5%的灭滴灵50~100 ml保留灌肠,术晨上胃管,清洁灌肠后保留肛管。其它如备皮、备血、禁食、术前用药等同儿外术前护理常规。

    2.1.4 心理护理:针对患儿恐惧、紧张心理,我们多与其接触、玩耍,以母爱的情感亲近患儿。做各项检查及操作前,用儿童语言向患儿讲解要求,取得配合。对不配合治疗的患儿给予耐心教育,利用儿童好胜心强这一特点,在患儿之间展开竞赛,消除紧张情绪。经常与家长沟通,解释各项检查及操作的目的,并以同种治愈病例为例,消除家长顾虑。

    2.2 术后护理

, 百拇医药     2.2.1 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患儿麻醉未清醒前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定时测量T、P、R、BP。新生儿测量心率并注意观察口唇、甲床色泽的变化。注意观察全身情况,若出现持续高热、呕吐、腹胀、腹泻,并迅速出现脱水症状,作肛检和插管时有大量奇臭粪液和气体溢出,则提示肠炎,需及时处理。

    2.2.2 持续胃肠减压:术后禁食,观察引流液性质、颜色、量,并做好记录。当胃肠减压量减少,胃液由深色变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拔管。本组病例3~5 d拔管,拔管后进流质→半流质→软食,注意少量多餐,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2.2.3 观察腹部切口渗出情况:若术后4~6 d,渗出液较多,且为血性,提示切口裂开。本组中有1例术后4 d出现上述情况,经加压包扎、及时行切口缝合术治愈出院。

    2.2.4 注意观察排便情况:若术后8 h未排小便,则应检查患儿膀胱,如因液量输入不足所致无尿,则调节输液速度,保持输液通畅。若术后尿潴留经诱导排尿法仍未排出者,可能为手术损伤盆腔神经丛所致,应立即处理。密切观察大便排出情况,一般术后早期排便次数增多,有时达10次左右,且稀,以后逐渐恢复正常。本组病例术后5~15 d排便平均每日3~4次。排便后注意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
, http://www.100md.com
    2.3 并发症的护理

    2.3.1 小肠结肠炎:此为巨结肠最严重、最常见的并发症,术前术后均可发生。本组病例中有14例小肠结肠炎,均为术后8 d左右发生。护理①禁食、胃肠减压。②结肠灌洗1次/d,液量按100ml/kg计算,灌洗后给予万古霉素200~400 mg加入0.5%灭滴灵溶液中保留灌肠。必要时静脉滴注万古霉素和0.5%灭滴灵。③及时补液,输血、血浆,纠正水、电解质失调。④做好高热护理。本组中14例结肠炎患儿体温达38.5~39.1℃,经对症处理3~5 d恢复正常。⑤保持患儿口腔清洁、湿润,防止感染。

    2.3.2 腹部切口裂开:巨结肠患儿一般营养状况较差,腹壁较薄,若术后4~6 d腹部切口渗出液较多,且为血性,则提示切口裂开。护理①观察切口情况,如裂开范围小,可用蝶形胶布固定或加压包扎。裂开范围大者,及时用消毒纱布覆盖并通知医生处理。②使患儿安静,避免因哭闹导致腹压突然增高。③给予抗生素防治感染。④加强营养,多吃高蛋白及富含维生素食物。
, http://www.100md.com
    2.4 出院指导

    嘱患儿不要挑食,多吃蔬菜水果等粗纤维食物,少吃辛辣等刺激性饮食;有意识的培养患儿按时排便的习惯;定期复查,了解有无肠吻合口狭窄,若狭窄应扩肛(教家长用手指或扩肛器扩肛,1次/d,逐渐减少次数);半年后来院复查,有意外情况随时就诊。

    3 讨论

    此手术减少了盆腔及腹腔的污染机会;其吻合口宽大,一般不需扩肛,减轻了患儿痛苦及家长经济、精神负担;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内括约肌,彻底地解除了内括约肌痉挛,解决了术后污粪、失禁和便秘复发。目前国内许多医院相继采用这一术式,均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佘亚雄主编.小儿外科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54~159

    [2]王果,潘少川主编.小儿外科手术图谱.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96~201

    收稿日期:1999-12-27

    修回日期:2000-01-2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