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东医学院学报》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85927
表现为骨质破坏的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1例
http://www.100md.com 《广东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
     作者:刘燕屏 邬树兰

    单位:广东省深圳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深圳 518000

    关键词:

    广东医学院学报990277 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临床上较常见,但表现为窦壁骨质破坏者却少见报道,最近笔者收治1例,术前被误诊为上颌窦恶性肿瘤,后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4岁。因反复左侧鼻腔出血12 d入院。患者入院前12 d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鼻腔出血,量不多,可自行止血,此后反复多次出血。病前及病程中无鼻塞、流涕、前额疼痛或消瘦等。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腹检查均未见异常。专科检查:外鼻无畸形,鼻中隔前段嵴突偏左,粘膜充血,鼻腔未见新生物,未见血性或脓性分泌物,鼻咽部未见异常。鼻窦CT检查示:左侧上颌窦内软组织肿物影突入颞下窝,左侧上颌窦后壁破坏消失,右侧上颌窦未见异常,考虑为左上颌窦癌肿。次日,在全麻下行手术治疗:唇龈沟粘膜处切口,凿开上颌窦前壁后见窦内充满脓液,即予吸净。窦内粘膜肥厚,表面尚光滑,上颌窦后壁骨质缺损约2 cm×2 cm,未见肿物,逐取缺损骨质处、窦口处、内侧壁及顶壁处组织作病理组织学检查。病理诊断:慢性炎症,未见肿瘤。即行病侧上颌窦根治术,术后加强抗感染治疗,愈合顺利。随访1年未见异常。

    2 讨论

    上颌窦疾病是临床常见病,但要做出准确的诊断应依靠X线检查,尤其是CT检查。CT对鉴别上颌窦囊肿、脓肿、良恶性肿瘤等均有很大的帮助[1,2],但以往认为,CT显示有窦壁骨质破坏者应考虑肿瘤。然而,更多的临床实践表明骨质破坏偶尔也可见于某些良性疾病,不应以有无骨质破坏而界定是否肿瘤。据国内文献报道,上颌窦的骨质破坏可分为两类,即浸润性破坏和骨改建后骨破坏,前者是恶性肿瘤比较典型的改变,而后者是因窦腔内膨胀压迫,晚期窦壁呈压迫性骨质吸收,此时骨破坏规整,此多见于良性肿瘤及生长较缓慢的恶性肿瘤。然而,在少数一些上颌窦良性疾病中,如出血坏死性息肉、真菌感染、大的潴留囊肿或粘液、脓性囊肿等也可有类似的表现[1,2]。本例CT显示上颌窦有软组织肿物影突入颞下窝,并出现后壁的骨质破坏,患者年龄已54岁,故易使人想到肿瘤而致误诊。此外,本例在手术过程中,仅见上颌窦一般的化脓性炎症,但却出现如此明显的骨质破坏(尽管亦为骨改建后骨破坏),殊属少见。该患者经手术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比较明确,术后随访1 a亦示痊愈。因此,CT显示的上颌窦壁骨质破坏并非均为恶性疾病,CT对本病只能作为辅助手段而已,应结合其他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才能做出诊断和鉴别诊断[2]

    3 参考文献(略)

    收稿日期:1999-01-21,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