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临床误诊误治》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85939
猫抓病五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临床误诊误治》 1999年第2期
     作者:施 敏 季信良

    单位:施 敏(江苏省海门市人民医院[226100]);季信良(江苏省启东市中医院[226200])

    关键词:

    临床误诊误治990258

    猫抓病(CSD)是通过猫的抓咬所致的急性传染病。该病人在国内并非罕见,往往是临床医生对其认识不足而误诊为其它疾病。1993~1997年,我们诊治CSD 5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例中男4例,女1例;年龄9~52岁,平均28.2岁。

    1.2 临床表现 5例均有猫抓、咬伤史,原发病损位于手部3例,前臂和小腿各1例。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病损引流区淋巴结炎,其中腋窝部淋巴结肿3例,腋、颈部淋巴结同时肿大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1例。淋巴结肿大为多发性,直径1.0 cm~7.0 cm,质坚,有压痛,化脓后有波动。其它症状:乏力3例,低热、头痛各2例,恶心1例。5例均作了淋巴结活检,病理改变为坏死性和肉芽肿性,符合CSD。其中3例行抗酸染色,抗酸杆菌检查均阴性。

    1.3 诊断标准及误诊情况 根据《实用内科学》猫抓病诊断标准[1],凡具有下列四项中三项者可诊断为CSD:①猫、犬等动物抓咬伤史,伴有原发损害;②特异性抗原皮内试验阳性;③淋巴结肿大,其它病因的各种实验室检查均属阴性;④淋巴结活检示坏死性、肉芽肿性病变,饱和银染色找到多形性革兰阴性小杆菌。本组5例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本组误诊为化脓性淋巴结炎及淋巴结结核各2例,淋巴瘤1例。

    1.4 治疗 5例在明确诊断以前,先后使用过青霉素类和(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其中2例还用过异胭肼等抗结核药物,均未见效。确诊后采用红霉素、四环素等治疗,疗程1~2周,均治愈。

    2 讨论

    CSD是1950年Debre首次描述。70%与猫抓、咬伤有关,狗、兔、猴抓咬伤、鱼骨刺伤也可引起CSD,少数为无诱因者[2]。典型病例皮肤损害多发生于手、前臂、足、小腿、颜面等处,皮损处常出现红斑、丘疹或灰色脓疱。1~3周后发生引流区淋巴结炎,一般约经2~4个月自行消退、痊愈。少数病例可出现长期高热、化脓性淋巴结炎、乏力、肌肉关节疼痛、脾脏肿大等。如免疫功能低下,可累及多个脏器,形成弥漫感染性猫抓病。分析误漏诊原因有下列几点:①基层医生对CSD认识不足,警惕性不高。CSD以往国内医药书刊中很少述及,在《实用内科学》再版中新增了该病的内容后,才被临床医生所逐渐认识和注意。②病史询问不详细。该病的发生大多数与猫抓、咬伤史有关,此病史是诊断CSD的重要线索。医生问诊易将此点遗漏。③体检不仔细,临床上一般只重视肿大淋巴结的检查,对原发病损的检查往往疏漏。④某些特殊检查如淋巴结活检及实验室检查被忽略或在基层医院无条件实施,也是影响该病确诊的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 戴自英,张继明.立克次体病.见:戴自英主编.实用内科学.上册.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90~97

    [2] 郑金旭,张蓝石,吴建农,等.弥漫感染性猫抓病1例报告.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8,18(3):187

    (收稿时间1998-09-26 修回时间1998-12-07),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