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 2000年第4期
编号:10285982
川崎病34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0年第4期
     作者:刘钰

    单位: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南通226001

    关键词: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儿童

    南通医学院学院000457 [摘 要] 目的:总结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对冠状动脉的影响及治疗效果。方法:对川崎病34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川崎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可作为诊断参考,其中有阳性发现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血小板增多、粘蛋白增高、血沉增快、白细胞增高、红细胞下降、心酶谱增高、C反应蛋白增高、肝功能异常等;本组川崎病引起冠状动脉病变仅占3.2%;治疗方法以阿斯匹林加静脉丙球疗效满意。结论: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对减少川崎病心血管病变的发生很有价值。

    [中图分类号] R72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0-2057(2000)04-0403-02
, 百拇医药
    川崎病(KD)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由于其对心血管系统的侵害已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血管病变的原因之一,故必须加强重视,尽早诊断和早期恰当的治疗是避免心脏损害的重要环节。本文对我院1994年4月~2000年6月收治的34例川崎病患儿作一分析,以期对其早诊早治有一新的认识与提高。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川崎病34例中男23例,女11例;发病年龄从4月~9岁,其中≤1岁3例、~2岁10例、~3岁7例、~4岁5例、>4岁9例。发病季节:3~5月份15例,6~8月份9例,9~11月份4例、12~2月份6例。34例均有发热,热程7~14天,仅2例近1月,热型中驰张热为23例(67.6%);皮疹发生32例(94.1%),其中斑丘疹18例和猩红热样皮疹10例为多,以发病初3~5天出现、1周后消退;淋巴结肿大25例(73.5%)、以单侧颈部多见;眼结膜充血26例(76.5%);口唇鲜红皲裂29例(85.3%);手足指末端硬性肿胀18例(52.9%);手(足)指(趾)末端膜状脱皮32例(94.1%);心脏轻度收缩期杂音3例;肝脏轻度肿大8例。
, 百拇医药
    1.2 实验室检查 各项检查的阳性情况见表1。(1)血小板数升高33例,均在病程2周左右达最高值,其中300~400×109/L 5例、400~500×109/L 7例、500~600×109/L 10例、600~700×109/L 6例、700~900×109/L 5例。(2)心电图检查31例中11例异常:窦性心动过速4例、ST-T改变5例、不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心超声检查31例35人次:仅发现1例右冠状动脉轻度扩张(发病25天时检查)、有左、右心室稍增大3例,后2例经复查恢复正常。(3)胸片检查19例发现支气管周围炎3例、肺炎3例。

    1.3 结果 一经确诊即予阿斯匹林口服治疗,剂量30~50mg/kg*d分3次口服,一般用药1~4天即退热,热退后渐减量至3~5mg/kg*d,总疗程2月,有冠状动脉扩张(CAD)者定期复查至恢复正常后2月停药。另还辅以潘生丁口服。适当使用抗生素及能量合剂等对症治疗。对1996年以后住院的病人使用丙种球蛋白静滴17例:剂量为0.4g/kg*d,连续使用2~5天,并皆在10天以内使用。本组病例均未使用皮质激素治疗。结果除1例好转自动出院外,其余均治愈,住院时间为10~45天,平均21.9天。 表1 实验室检查指标阳性情况
, http://www.100md.com
    指 标

    检查例数

    阳性例数(%)

    血白细胞升高

    血红细胞下降

    血小板增多

    血沉增快

    C反应蛋白增高

    粘蛋白增高

    抗“0”增高

    肝功能异常

    肾功能异常

    心酶谱增高
, http://www.100md.com
    血培养阳性

    EBV-IGM阳性

    34

    34

    33

    33

    29

    7

    17

    28

    11

    21

    11

, 百拇医药     6

    26(76.5)

    25(73.5)

    33(97.1)

    27(81.8)

    17(58.6)

    6(85.7)

    0(0.0)

    9(32.1)

    0(0.0)

    13(61.9)

    1(9.1)
, http://www.100md.com
    3(50.0)

    2 讨 论

    2.1 诊断 川崎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有发热、皮肤粘膜病变及淋巴结肿大,由于本病尚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查指标,故主要依靠对该病临床表现的认识。由于川崎病病理改变是全身性变态反应性血管炎症,血管炎可侵犯全身各个系统,故临床表现可多种多样,其中最严重的后果是冠状动脉病变,它常可成为致死的原因,故对川崎病患儿必须进行心电图、心酶谱及心超声检查,以期及时发现心脏病变。本组病例中发现心电图异常11例,心酶谱增高13例、心超发现冠状动脉轻度扩张1例。实验室检查的阳性发现可作为诊断参考,其中血小板增高的比例很高(97.1%),且增高的程度也很明显,因此认为血小板的增高在此病的辅助诊断中价值较大。

    2.2 治疗 由于本病病因未明,尚无特殊治疗方法,主要是抗炎抗凝和对症治疗,阿斯匹林为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可抑制血栓素烷合成,具有抗炎抗凝作用,为本病首选药物,以30~50mg/kg*d的中等剂量为宜,热退后可减为3~5mg/kg*d,总疗程2月左右,有冠状动脉病变者应延长到恢复正常后2月。由于该病患儿血小板明显增高,故可加用抗血小板凝聚药潘生丁口服。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可起到阻断异常免疫反应,减少血管内皮细胞的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并具有预防CAD发生的作用,故主张早期应用。本组应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后无1例发生CAD。常规使用方法可以0.4g/kg*d静滴4~5天。近有国内外学者报道以1~2g/kg*d单次使用比前一种方法更能有效地预防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1]。过去认为激素有促进血栓形成危险和促使冠状动脉瘤(CAA)的形成,故一般禁用。但川崎病在发病急性期有明显的免疫异常,有报道强的松在与有很强抗血栓作用的阿斯匹林合用治疗川崎病时安全有效,并可预防CAA发生,其与静脉丙球加阿斯匹林治疗川崎病取得相同的近期疗效,各临床症状恢复及化验指标恢复时间无显著差异[2]。故对由于药源不足或经济困难等因素而不能使用丙球者亦可应用激素加阿斯匹林治疗。
, http://www.100md.com
    2.3 体会 从以上分析中发现本组病人中CAD仅发生1例(3.2%),未见冠状动脉瘤发生。这与国内统计45个城市78所医院1969例川崎病患儿中冠状动脉瘤发生率11.8%、死亡率0.3%[3]相比差距较大,可能与本组病人诊断及时、治疗恰当合理或没有进一步作随访调查有关,因此认为对川崎病患儿的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对预防儿童后天性心血管病变具有很大意义,值得重视。

    [参考文献]

    [1] 李 秋,李永柏,李成荣,等.IVIG对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预防及治疗作用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1998,16(5)∶329.

    [2] 袁 渝,李桂玲,孟姜华,等.皮质激素治疗川崎病25例近期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1)∶49.

    [3] 梁翊常,王乃坤,赵欣军.1987~1991年78所医院川崎病住院患儿发病调查[J].临床儿科杂志,1994,12(5)∶319.

    (收稿日期:2000-08-19),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