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妇产科杂志》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286199
陈旧性子宫穿孔并肠脂肪垂嵌顿及宫内节育器异位于乙状结肠一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9年第1期
     作者:蔡良珠

    单位:515300 广东省普宁市华侨医院妇产科

    关键词:

    中华妇产科杂志990125 患者25岁,孕4产3。因人工流产及放置宫内节育器(IUD)后阴道流血伴下腹隐痛40余天,于1996年11月25日入院。患者于1995年12月哺乳期在当地卫生院放置“T”型IUD,术时及术后曾感左下腹隐痛,持续约3小时后自然缓解,此后无不适感。1996年10月12日因孕40余天在当地卫生院行人工流产术未能取出IUD,又放置“O”型IUD,术后出现不规则出血伴下腹持续性胀痛,无发热。术后第5天取IUD失败,因出血多给予补液、抗炎及应用宫缩药,2天后自行排出“O”型IUD,但症状仍无好转,且日益加重。

    妇科检查:宫颈光滑,少量血液,抬举痛(±),子宫后位偏左、约如孕50天大,压痛(+),右侧附件(-),左侧附件增厚,压痛(+)。B超检查提示:子宫穿孔;宫腔组织物残留;IUD异位。入院后诊断为子宫穿孔合并宫腔组织物残留和IUD异位。入院后第1天行诊断性刮宫,术时未用吸头,术后阴道流血增多,腹痛加重。刮出组织物送病理检查,部分为内膜组织,部分为脂肪组织。12月3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乙状结肠及大网膜与子宫粘连,肠脂肪垂嵌顿于乙状结肠及子宫左前壁的陈旧性破口旁,形成粘连团块,面积约为5 cm×3 cm,触之有异物感。锐性分离粘连于子宫壁上的肠管及大网膜,取出嵌顿的脂肪垂。可见“T”型IUD纵臂带尾丝露出肠浆膜层约1 cm,触及横臂丝于肠腔内,周围肠壁水肿、增厚。子宫稍大,双侧附件正常。子宫前壁及宫底部可见三处陈旧性穿孔灶,直径分别为0.8 cm、0.7cm及0.5 cm。行子宫陈旧灶修补及双侧输卵管结扎术。切除乙状结肠疤痕组织,取出IUD,并行肠管修补术。切除肠壁面积为3.0 cm×1.5 cm,厚1.0 cm。病理检查:肠壁慢性炎症改变及疤痕组织。术后予抗感染及支持疗法,术后7天拆线,痊愈出院。最后诊断:陈旧性子宫穿孔并肠脂肪垂嵌顿及IUD异位于乙状结肠。

    讨论 常见的IUD异位,多为腹腔异位致各种并发症。本例系放置“T”型IUD时直接穿破子宫及肠管而异位于乙状结肠,且合并肠脂肪垂嵌顿,实属罕见。其原因可能是放置IUD时,患者为哺乳期,子宫小,宫肌壁软且薄,术者对子宫位置了解不清,放置困难,反复粗暴操作所致。在临床处理上,患者入院时已拟诊为子宫穿孔和IUD异位,行诊断性刮宫只会加重病情,宜直接剖腹探查为妥。

    (收稿:1997-10-28 修回:1998-10-06),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