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程中实施体位管理的临床观察
作者:蒋红梅
单位:蒋红梅(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妇产科,重庆 400042)
关键词:体位管理;产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000938
中图法分类号: R71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0-5404(2000)09-0901-02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he maternal posture during birth process
促进产程进展、预防难产、降低母婴并发症是安全分娩的重要保证,我们自1997年起对孕妇产时实施体位管理,并对200例孕妇进行前瞻性观察,发现体位管理对提高分娩质量、确保母婴安全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现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对我院1997年6~12月住院拟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20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另一组为对照组,每组100例。两组孕妇年龄均在21~31岁,孕龄37~41周,均为单胎、头位、骨盆正常,无严重并发症及合并症。
1.2 方法
对观察组的100例孕妇产时实施体位管理,即潜伏期取坐位或站位,可在待产室内自由行走;进入活跃期后通过B超确定的胎背方向,采取胎背对侧俯卧位,即产妇微躬腰部,含胸屈膝,大腿上收至约与产妇脊柱纵轴成90°角,腹前侧壁贴向床垫;宫口开全上产床后,产妇取膀胱截石位,靠背摇高45°~75°,双足蹬于产床腿架上,两腿向上极度屈曲,并紧靠腹部,两腿充分外展屏气用力。对照组为常规体位,即第一产程取左侧卧位,第二产程上产床取平卧膀胱截石位。对两组采取的其他产程干预措施如静滴催产素、常规会阴侧切等均相同。
, 百拇医药
统计两组的产程进展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例数、胎儿大小,结果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产程比较
观察组第一产程平均为316.2 min,第二产程平均为31.7 min;对照组第一产程平均为590.6min,第二产程平均为54.2 min,对照组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均较长,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剖宫产者未计入内)。
2.2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
自然分娩
阴道手术产
, http://www.100md.com
剖宫产
组别
总例数
例数
%
例数
%
例数
%
观察组
100
89
89.0
1
, 百拇医药
1.0
10
10.0
对照组
100
72
72.0
5
5.0
23
23.0
P
<0.05
, http://www.100md.com
<0.05
<0.05
<0.05
2.3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比较
观察组产后出血率为1.0%,新生儿窒息率为4.0%;对照组产后出血率为4.0%,新生儿窒息率9.0%。对照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2.4 两组胎儿大小比较
新生儿出生体重均值:观察组为3321.0 g,对照组为3295.5 g,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5)。
3 讨论
3.1 第一产程中体位管理的原理
, http://www.100md.com
临产后产妇取站位或坐位时,由于胎儿重力和地心引力的作用,使胎头对宫颈的压力增加;产妇由平卧位改变为站立或坐位时,引起静止期宫内压力的增加[1];二者压迫和扩张宫颈口,促进宫口扩张,并反射性加强宫缩,促进产程进展。
产妇取与胎背对侧的侧俯卧位,胎儿的重心在胎儿背侧,在羊水浮力和胎儿重力形成的偶力作用下,胎儿背部会向产妇腹部前方的方向移动,同时带动胎儿枕部向前旋转[2],并且是沿着最小度数向最有利的枕前位方向旋转。而且侧俯卧位时,下凹腰椎促进子宫前移,在脊柱与腹壁间给胎儿向前旋转提供更大的空间,并消除骶岬对子宫的压迫[3],减少摩擦力,有利于胎头的内旋转,表明侧俯卧位更有助于纠正胎头位置异常,降低难产的发生率和剖宫产率[2]。本研究对照组剖宫产手术指征以胎头位置异常者占70.4%,而体位管理的观察组剖宫产指征胎头位置异常者占20.0%,也可证实此点。
3.2 第二产程中体位管理的原理
, 百拇医药
第二产程中,产妇取半卧双腿屈曲外展的膀胱截石位,足蹬于产床腿架上,使产妇使用腹压用力有支点,正确屏气用力,避免不正确腹压的使用而消耗体力;而且改善了骨盆径线和倾斜度,使先露部下降阻力减轻,提供了宽大的空间分娩,有利于胎儿娩出,防止胎肩难产,缩短了第二产程[4]。由于半卧分娩时子宫受腹壁支托,改善对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的压迫,回心血量增加,胎儿的血氧饱和度增加,纠正胎儿在子宫收缩时的短暂缺氧状态,减少了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作者简介:蒋红梅(1973-),女,重庆市合川市人,护师。电话:(023)68757649
参考文献:
[1] 张振东. 足月妊娠不同体位宫内压力的观察[J]. 国外医学:妇产科分册,1994,11(5):310.
[2] 区煦东,陈小兵,苏 静,等. 产程中改变产妇体位纠正胎方位的探讨[J].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7,32(6):329-332.
[3] Andrews C M. Nursing intervention to change a malpositioned fetus[J]. ANS Adv Nurs Sci, 1981, 3(2):53-66.
[4] 薜惠芝,李淑荣. 产妇待产取坐位蹲位的观察[J]. 护理学杂志,1997,12(1):13-14.
收稿日期:1999-04-13;修回日期:2000-03-05, http://www.100md.com
单位:蒋红梅(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妇产科,重庆 400042)
关键词:体位管理;产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000938
中图法分类号: R71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0-5404(2000)09-0901-02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he maternal posture during birth process
促进产程进展、预防难产、降低母婴并发症是安全分娩的重要保证,我们自1997年起对孕妇产时实施体位管理,并对200例孕妇进行前瞻性观察,发现体位管理对提高分娩质量、确保母婴安全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现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对我院1997年6~12月住院拟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20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另一组为对照组,每组100例。两组孕妇年龄均在21~31岁,孕龄37~41周,均为单胎、头位、骨盆正常,无严重并发症及合并症。
1.2 方法
对观察组的100例孕妇产时实施体位管理,即潜伏期取坐位或站位,可在待产室内自由行走;进入活跃期后通过B超确定的胎背方向,采取胎背对侧俯卧位,即产妇微躬腰部,含胸屈膝,大腿上收至约与产妇脊柱纵轴成90°角,腹前侧壁贴向床垫;宫口开全上产床后,产妇取膀胱截石位,靠背摇高45°~75°,双足蹬于产床腿架上,两腿向上极度屈曲,并紧靠腹部,两腿充分外展屏气用力。对照组为常规体位,即第一产程取左侧卧位,第二产程上产床取平卧膀胱截石位。对两组采取的其他产程干预措施如静滴催产素、常规会阴侧切等均相同。
, 百拇医药
统计两组的产程进展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例数、胎儿大小,结果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产程比较
观察组第一产程平均为316.2 min,第二产程平均为31.7 min;对照组第一产程平均为590.6min,第二产程平均为54.2 min,对照组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均较长,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剖宫产者未计入内)。
2.2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
自然分娩
阴道手术产
, http://www.100md.com
剖宫产
组别
总例数
例数
%
例数
%
例数
%
观察组
100
89
89.0
1
, 百拇医药
1.0
10
10.0
对照组
100
72
72.0
5
5.0
23
23.0
P
<0.05
, http://www.100md.com
<0.05
<0.05
<0.05
2.3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比较
观察组产后出血率为1.0%,新生儿窒息率为4.0%;对照组产后出血率为4.0%,新生儿窒息率9.0%。对照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2.4 两组胎儿大小比较
新生儿出生体重均值:观察组为3321.0 g,对照组为3295.5 g,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5)。
3 讨论
3.1 第一产程中体位管理的原理
, http://www.100md.com
临产后产妇取站位或坐位时,由于胎儿重力和地心引力的作用,使胎头对宫颈的压力增加;产妇由平卧位改变为站立或坐位时,引起静止期宫内压力的增加[1];二者压迫和扩张宫颈口,促进宫口扩张,并反射性加强宫缩,促进产程进展。
产妇取与胎背对侧的侧俯卧位,胎儿的重心在胎儿背侧,在羊水浮力和胎儿重力形成的偶力作用下,胎儿背部会向产妇腹部前方的方向移动,同时带动胎儿枕部向前旋转[2],并且是沿着最小度数向最有利的枕前位方向旋转。而且侧俯卧位时,下凹腰椎促进子宫前移,在脊柱与腹壁间给胎儿向前旋转提供更大的空间,并消除骶岬对子宫的压迫[3],减少摩擦力,有利于胎头的内旋转,表明侧俯卧位更有助于纠正胎头位置异常,降低难产的发生率和剖宫产率[2]。本研究对照组剖宫产手术指征以胎头位置异常者占70.4%,而体位管理的观察组剖宫产指征胎头位置异常者占20.0%,也可证实此点。
3.2 第二产程中体位管理的原理
, 百拇医药
第二产程中,产妇取半卧双腿屈曲外展的膀胱截石位,足蹬于产床腿架上,使产妇使用腹压用力有支点,正确屏气用力,避免不正确腹压的使用而消耗体力;而且改善了骨盆径线和倾斜度,使先露部下降阻力减轻,提供了宽大的空间分娩,有利于胎儿娩出,防止胎肩难产,缩短了第二产程[4]。由于半卧分娩时子宫受腹壁支托,改善对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的压迫,回心血量增加,胎儿的血氧饱和度增加,纠正胎儿在子宫收缩时的短暂缺氧状态,减少了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作者简介:蒋红梅(1973-),女,重庆市合川市人,护师。电话:(023)68757649
参考文献:
[1] 张振东. 足月妊娠不同体位宫内压力的观察[J]. 国外医学:妇产科分册,1994,11(5):310.
[2] 区煦东,陈小兵,苏 静,等. 产程中改变产妇体位纠正胎方位的探讨[J].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7,32(6):329-332.
[3] Andrews C M. Nursing intervention to change a malpositioned fetus[J]. ANS Adv Nurs Sci, 1981, 3(2):53-66.
[4] 薜惠芝,李淑荣. 产妇待产取坐位蹲位的观察[J]. 护理学杂志,1997,12(1):13-14.
收稿日期:1999-04-13;修回日期:2000-03-05,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