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286449
长期吸入丙酸倍氯松对哮喘病儿血皮质醇水平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
     作者:刘治学 魏治文 张 玲 官茹明

    单位:青岛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青岛 266042)

    关键词:哮喘;丙酸倍氯松;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

    青岛医学院学报990140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 R725-6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慢性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一种气道的非特异性炎症。糖皮质激素是临床上控制气道非特异性炎症的首选药物,但由于口服、肌注、静滴等全身用药方法能明显抑制肾上腺皮质功能〔1,2〕,不宜长期应用。目前,多主张将丙酸倍氯松吸入疗法作为防治支气管哮喘的主要方法,但长期吸入丙酸倍氯松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研究较少〔3〕。我们对已坚持吸入丙酸倍氯松治疗达1年以上的27例哮喘病儿进行血皮质醇的追踪检测,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儿27例,其中男15例,女12例;年龄6~11岁,平均(8.0±2.2)岁。哮喘病史3~7年。轻度哮喘8例,中度哮喘13例,重度哮喘6例。均符合儿童哮喘诊断标准〔4〕。观察治疗前90d内未用任何糖皮质激素治疗。

    1.2 治疗方法

    丙酸倍氯松吸入剂每日400μg,分2~3次吸入,病情稳定84d后开始减量至每日200μg,总疗程1年以上。观察治疗期间不全身应用(如口服或静滴)糖皮质激素,病儿哮喘急性发作期加用β2受体兴奋剂吸入治疗,并给予对症处理。若发作期病情严重,需要静滴糖皮质激素以控制病情,则不再作为观察对象。应用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的放射免疫试剂盒测定血皮质醇浓度。采血时间为上午8~9时,于治疗前和治疗满1年后各采血1次,测定血皮质醇的浓度。
, http://www.100md.com
    1.3 观察结果

    丙酸倍氯松吸入治疗前病儿血皮质醇浓度为(250.94±125.44)nmol/L,而治疗1年后为(247.49±110.84)nmol/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68,P>0.05)。

    观察治疗期间,9例哮喘未发作,17例发作次数明显减少,1例发作次数无明显变化。全部病儿未发现柯兴现象和身体发育异常。

    2 讨 论

    哮喘是一种气道的非特异性炎症,有多种细胞和介质参与并相互作用,使气道水肿、分泌物增加、平滑肌收缩,并产生对各种反应物的高反应性〔5〕,使哮喘反复发作。而作为控制气道非特异性炎症的首选治疗药物糖皮质激素,长期口服或静滴治疗均有明显副作用,并造成肾上腺皮质功能的抑制,不宜长期应用,故现在多选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丙酸倍氯松吸入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尤其是缓解期的持续治疗。但长期吸入丙酸倍氯松的安全性和副作用也广为人们关注。我们的观察结果表明,每天吸入丙酸倍氯松400μg不会对肾上腺皮质产生抑制作用,是安全的。曹玲等〔3〕对30例长期吸入丙酸倍氯松治疗哮喘的病儿通过放免法测定24h尿游离皮质醇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结果表明每天吸入丙酸倍氯松200~400μg不会引起尿皮质醇含量的改变,并对9例病儿做了ACTH刺激试验,均显示肾上腺皮质功能正常,这与我们的测定结果相一致。
, http://www.100md.com
    丙酸倍氯松长期吸入治疗哮喘,不但临床治疗效果好,副作用小,而且能明显改善用力肺活量、第1秒最大呼气量、呼气峰流速以及气道高反应性〔6〕,因而能明显缓解哮喘发作。这是由于丙酸倍氯松吸入疗法能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局部的黏膜,吸收快,因此临床效果好。同时,由于剂量小,极少进入血液循环,即使少量药物进入血液循环亦在肝脏中迅速灭活,因此极少引起全身性的副作用,亦不会抑制肾上腺皮质功能。但对于大剂量(每日>400μg)、超长期(2年以上)吸入丙酸倍氯松可能对儿童产生的负面影响,尚有待今后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张建华,盛锦云,黄益萍,等.哮喘患儿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及去炎松的影响.中华儿科杂志,1995,33(6):143

    2 Kusama M,Sakanchi N , Kumaoka S. Studies of plasma levels and urinary excretion after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of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Metabolism,1971,20:590
, http://www.100md.com
    3 曹 玲,陈育智,谭立玮,等.长期吸入丙酸倍氯松的哮喘儿童肾上腺皮质功能的观察.中华儿科杂志,1997,35(2):88

    4 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儿童哮喘诊断标准和治疗常规.中华儿科杂志,1993,31(4):222

    5 Barnes PJ. A new approach to the treatment of asthma. N Engl J Med, 1989,321:1517

    6 Bel EH,Timmers MC, Hermans J,et al.The long-term effects of nedocromil sodium and beclomethasone dispropionate on bronchial responsiveness to methacholine in nonatopic asthmatic subjects. Am Rev Respir Dis, 1990,141:21

    (1998-03-12收稿 1998-11-07修回),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