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华西医学》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286655
1981年至1997年甲真菌病分析
http://www.100md.com 《华西医学》 2000年第3期
     作者:李薇 冉玉平 代亚林 刘德操 王小霞 熊琳 杨毅 罗汉超 周光平

    单位:李薇 冉玉平 代亚林 刘德操 熊琳 罗汉超 周光平(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 成都 610041);王小霞(四川省皮肤性病防治研究所 成都 610031)/;杨毅(温州医学院 温州 325000)

    关键词:甲真菌病

    华西医学000331

    摘要:对17年间甲真菌病动态分析发现:甲真菌病就诊患者逐渐增多;红色毛癣菌为主要致病菌,皮肤癣菌因酵母菌分离增多呈相对下降趋势;甲中分离出糠秕马拉色菌。

    [中图分类号]R75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0179(2000)03-0322-03
, 百拇医药
    Analysis of Onychomycosis from 1981 to 1997

    LI Wei,RAN Yu-ping,DAI Ya-lin,et al.

    既往经验认为甲真菌病是由皮肤癣菌引起的,故称“甲癣”,随着认识的深入,目前将甲真菌病的致病菌分为皮肤癣菌、酵母菌和皮肤癣菌以外的霉菌(以下简称霉菌)三类。为了解甲真菌病变化情况,我们对我科自1981年6月~1997年12月门诊和住院病人疑为甲真菌感染者进行了大样本连续多年动态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表2.甲真菌病就诊患者不同年龄分布情况 年龄组(岁)

    0~

    10~

    20~
, 百拇医药
    30~

    40~

    50~

    60~

    70~

    80~

    患者数

    15

    40

    369

    269

    178

    138
, 百拇医药
    88

    20

    3

    确诊率(%)

    19.0

    38.0

    65.0

    67.0

    70.0

    68.0

    66.0

    77.0

    100.0
, 百拇医药
    表3.甲真菌病就诊患者不同月份分布情况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百拇医药
    患者数

    43

    60

    135

    123

    128

    104

    139

    101

    68

    74

    72

    73

, 百拇医药     确诊率(%)

    56.0

    64.0

    78.0

    65.0

    67.0

    67.0

    62.0

    66.0

    55.0

    56.0

    50.0

    62.0
, 百拇医药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及标本处理 1981年6月~1997年12月我科门诊和住院病人疑为甲真菌感染者,以75%酒精消毒后取尽可能多的甲屑,量足够多时行常规真菌镜检和培养,量少时仅作直接镜检。

    1.2 诊断方法

    (1)直接镜检法:镜下见菌丝和/孢子者为阳性。

    (2)培养法:选用不同培养基,常规使用:

    a.含氯霉素、放线菌酮的沙堡培养基,25~28℃培养;

    b.含氯霉素、不含放线菌酮的沙堡培养基,25~28℃;

    c.含菜籽油的沙堡培养基,37℃培养〔1〕
, 百拇医药
    培养4周无菌落生长为阴性者;有菌落生长者,据其生长特征及玻片法或钢圈法小培养结构特点做菌种鉴定,必要时转种尿素培养基。

    直接镜检法和培养法两者之一为阳性,即诊断为甲真菌病。

    以上标本处理及实验室诊断由两位经过培训的检验师完成。

    1.3 分析及统计方法 将所有临床和实验室记录资料编码,输入SPSS软件建立数据文件,数据输入后反复交叉核对,确认无误后在SPSS软件中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17年间,拟诊患者1774例,经真菌学检查阳性者1120例,检出率63.14%。直接镜检阳性者1019例,阳性率57.44%;1459例甲标本接受培养,病原真菌生长801例,阳性率54.90%。1120例诊断明确者中,男441例,女679例,男∶女=1∶1.54。
, 百拇医药
    2.2 甲真菌病就诊患者逐年变化情况见表1。

    表1.甲真菌病就诊患者逐年变化情况 年份

    确诊数

    确诊率(%)

    1981

    0

    0

    1982

    0

    0

    1983

    1

, http://www.100md.com     50.0

    1984

    1

    25.0

    1985

    5

    55.6

    1986

    3

    37.5

    1987

    3

    30.0

, 百拇医药     1988

    20

    41.7

    1989

    11

    28.2

    1990

    27

    73.0

    1991

    44

    69.8

    1992
, 百拇医药
    33

    50.0

    1993

    56

    55.4

    1994

    174

    64.4

    1995

    121

    54.3

    1996

    286
, 百拇医药
    65.0

    1997

    335

    74.4

    对逐年确诊率做趋势性检验,P<0.01,说明甲真菌病就诊患者逐渐增多。

    2.3 甲真菌病就诊患者不同年龄分布情况,见表2。

    2.4 甲真菌病就诊患者不同月份分布情况,见表3。

    2.5 病原菌分离情况

    807例拟诊患者(男322例,女485例,男∶女=1∶1.51)培养出818株真菌,其中812株病原菌,6株污染菌。20~39岁组459例(57.30%),3~8月分离菌株551份,占68.22%。
, http://www.100md.com
    单一致病菌感染790例(98.64%);混合感染11例(1.36%),其病原菌组成情况:红色毛癣菌与糠秕马拉色菌3例,红色毛癣菌与酵母菌3例,酵母菌与糖秕马拉色菌3例,石膏样毛癣菌与糠秕马拉色菌1例,红色毛癣菌与曲霉菌1例。

    甲真菌病分离真菌构成比:皮肤癣菌87.8%,其中红色毛癣菌86.8%;酵母菌11.2%,其中白念珠菌3.9%,糠秕马拉色菌3.5%;霉菌及污染菌1.0%。

    甲真菌病分离真菌逐年构成百分比见图1。

    图1.分离真菌逐年构成百分比

    3 讨论

    甲真菌病的明确诊断依赖于真菌学检查阳性结果。常规方法包括直接镜检和培养,前者能了解真菌存在与否,阳性率为50%~75%;后者可以确定菌种,阳性率25%~80%〔2〕;本资料直接镜检阳性率57.44%,培养阳性率54.90%,与国外报道一致。
, 百拇医药
    17年来因甲病就诊者日趋增多,甲真菌病病例数和确诊率均呈上升趋势,其原因可能是:健康教育的广泛宣传提高了病者对甲病的认识,生活质量的高要求促进其就诊:免疫相关疾病剧增;新的广谱、高效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等的问世为治疗提供了可行性。就诊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可能与女性更在意自身甲健关有关。年龄频数表可见20~39岁为高就诊年龄段;确诊率变化则示真菌所致成人甲病患者远较儿童常见,且随着年龄增大感染机率更高。一般意义上,甲真菌病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增高〔3〕,高年龄段出现低值的可能原因:老年人对致命性器官病变关注程度远甚于甲真菌病。3~8月甲真菌病就诊病例数远远多于其它时间,这与真菌在温暖潮湿环境中生长繁殖较为活跃一致。

    病原菌随地理环境、气候、人口迁移、人类生活习惯不同而有很大差异,而甲能否感染真菌与人的生活习惯、健康状况、环境条件、机体敏感性及菌种特点等有关。我室自1981年开始常规真菌实验室检查,初期受实验条件、方法探索等因素影响,污染菌生长明显,如1981~1982年共4例标本有3例为污染菌生长。17年分离得皮肤癣菌最为常见(占87.8%,其中红色毛癣菌是优势菌),酵母菌次之(11.2%),霉菌及污染菌少(1.0%);Midgley等从甲真菌病中分离出181株真菌,其中皮肤癣菌占88.4%,酵母6.6%,霉菌5%〔4〕;我们的结果与此接近。由于既往认为皮肤癣菌是甲癣病原菌,培养出霉菌被判断为污染菌而弃之,以及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仅选用含氯霉素、放线菌酮沙堡培养基可抑制部分皮肤癣菌以外真菌生长,可能是本资料中霉菌比例偏小原因。
, 百拇医药
    病原菌分离17年的动态观察发现,皮肤癣菌(主要是红色毛癣菌)由于酵母菌分离增多而呈相对下降趋势。1996年始运用不含放线菌酮的沙堡培养基和含菜籽油的沙堡培养基,分离出霉菌、糠秕马拉色菌等单一感染和混合感染菌株。随着对甲真菌病认识的深入,选用不同培养基可帮助明确病原菌。

    Crozier等于1993年第一次报道了10例糠秕马拉色菌致甲真菌病〔5〕。1996年我室从一女性患者病甲中培养出卵形糠秕孢子菌,并经病理检查及扫描电镜证实,乃国内首例报告〔6〕。此后,在328例甲标本中共有29例糠秕马拉色菌甲感染被发现,占8.84%;其中单一感染22例,混合感染7例。糠秕马拉色菌在90%的健康成人皮肤均可检出,是人体正常菌群之一。该菌引起花斑癣、糠批孢子菌毛囊炎等皮肤病已为人们熟知,作为条件致病菌之一的糠秕马拉色菌所致系统感染的报告越来越多〔7〕。随着免疫相关疾病的急剧增加,以及人们对糠秕马拉色菌认识的深入,由它引起的各种感染将成为一新的引人注目的研究课题。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冉玉平等:含菜籽油培养基对花斑癣致病真菌的培养研究。中华皮肤科杂志,1987;20(1)∶4~6。

    2,Daniel CR,et al:The diagnosis of nail fungal infection.Arch Dermatol,1991;127∶1566~1567.

    3,朱文元等:甲病与甲真菌病。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4。

    4,Midgley G,et al:Mycology of nail disorder.J Am Acad Dermatol,1994;31∶s68~73.

    5,Crozier WJ,et al:nychomycosis due to Pityrosporum.Australas J Dermatol,1993;34∶109~112.

    6,冉玉平等:从一例甲真菌病患者病甲中分离出糠秕孢子菌临床和实验研究报告。中华皮肤科杂志,1998;31(5)∶276~279。

    7,李薇等:糠秕马拉色菌的系统感染。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7;23(5)∶263~265。

    (收稿日期:2000-03-21),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