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86709
闭合复位管型石膏固定治疗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或并脱位
http://www.100md.com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00年第1期
     作者:陈志生

    单位:陈志生(福建省南安市医院 福建 南安 362300)

    关键词: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治疗;骨折固定术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000117 中图分类法:R68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205(2000)01-0041-02▲

    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或并脱位,临床表现为拇指腕掌关节桡背侧明显突出,有压痛,拇指外展、内收、对掌等均受限[1]。根据其骨折线是否与关节相通为2类:不通关节的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和通关节的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并脱位(即Bennett骨折)[2]。此类骨折,治疗上整复容易固定较难,如果治疗不当,往往形成一个疼痛而僵硬、畸形的关节,影响手部功能,故越来越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重视。笔者自1985~1999年,采用闭合复位管型石膏固定,治疗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或并脱位63例,取得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3例,均为闭合骨折,男38例,女25例;年龄15~56岁,平均28.8岁;就诊距受伤时间0.5小时~6天,不通关节的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42例,通关节的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并脱位21例,左24例,右39例,撞击伤40例,挤压伤18例,其它伤5例。

    1.2 治疗方法

    1.2.1 手法复位 患者端坐,患肢屈肘中立位,用绷带在患拇第一指节处打一活结并留带长约20cm作牵引用,第一助手握住前臂;第二助手一手握住患手第二至四指,在俩助手对抗牵引固定下,第二助手另一手握住扎在拇指上的绷带,先顺势向掌尺牵引,接着徐徐向桡侧展掌骨头;术者一手握住掌骨头尺侧助其桡展,另一拇指由桡背侧压迫骨折成角畸形突出部,以完全纠正畸形或及脱位。

    1.2.2 固定方法 手法复位满意后,令助手维持牵引保持对位,术者在其掌部及其前臂下段垫上棉花,在第1掌骨基底部及虎口处加厚棉花垫,把浸泡好的石膏绷带通过虎口处、第1掌骨基底部和掌部尺侧呈“∞”形包扎,交叉在第一掌骨基底部,并把石膏绷带延伸到前臂下段、第2~5指第1指节,使石膏紧贴肢体,腕关节背伸约20°,桡偏约10°(掌部尺侧与前臂尺侧约成一直线),术者在石膏外用拇指对第1掌骨基底部向掌尺侧和用食指对第1掌骨头尺侧向桡背侧加压,使其与前臂桡侧约成35°,助手牵引和术者加压要维持到石膏凝固,接着屈肘90°用绷带把患肢前臂悬吊于胸前,解除扎在拇指上的绷带,拍片复查以确定骨折对位。并每周复查1次对位情况,及时调整固定和松紧度,以保证对位,预防压疮。一般,不通关节的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固定4周,通关节的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并脱位固定5周(解除固定前先拍片,根据骨痂具体情况确定)。
, 百拇医药
    1.2.3 按骨折常规用药,解除固定后,配合舒筋活络中药熏洗,进行关节功能锻炼。

    1.3 治疗结果 通过2~8年随访,根据有关标准评定[3],结果:治愈60例,好转3例(粉碎性骨折和过早解除固定)。治愈率为95.2%。

    2 讨论

    2.1 固定方法的选择 本类型骨折是复位后有再移位倾向的不稳定骨折,治疗的关键是固定。然而固定有:闭合复位外固定,闭合复位经皮内、外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等多种方法[4]。作者认为,除开放性骨折以外,大多数均可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法,这样既可以避免因手术再损伤骨折端的血供影响骨折愈合,增加感染机会;又可保证骨折的复位;而且石膏塑型好,不用因外固定器材与肢体不合而烦恼,固定较稳定有保障,因此作者选择闭合复位外固定。

    2.2 固定位置与要点 本类型骨折,由于拇长屈肌、大鱼际肌及拇内收肌的牵拉,使骨折远段向掌侧及尺侧移位;拇长展肌的牵拉,使骨折近段向背侧及桡侧移位,形成向背桡侧成角畸形[5],因此固定时,应使石膏塑形于腕关节桡偏稍背伸第1掌骨桡展的位置上,以减低拇长展肌等的张力;在骨折背桡侧加垫加压并至其凝固塑形,是使其为一支点产生压力,以抵消骨折端向背桡侧成角畸形趋势;另一支点为第1掌骨头,由掌骨头尺侧向桡背侧加压,使其向桡展,而不能以其掌指关节为支点,否则就会产生使骨折远端内收和掌屈的力矩,这样就既不能复位又固定不好[6]。另外为了保证骨折端的对位,固定时助手的牵引和术者对石膏的按压要维持到其凝固。
, 百拇医药
    2.3 固定时间的确定 由于本类型骨折的主要后遗症是关节畸形、拇指活动与力量减弱、手部疼痛和骨关节退行性变[7]。就其基本原因是由于骨折端受到拇长屈肌和拇长展肌等肌的牵拉,长期存在形成向背桡侧成角畸形的趋势,而形成关节畸形是中心环节。因此,每周复查一次,及时调整松紧度,纠正移位,预防压疮。解除固定时,骨折端要有足够的骨痂,不能只根据时间决定。

    综上所述,本固定方法具有避免再损伤,固定合理,效果可靠,方法方便,费用较低。闭合型的本类型骨折大多数都可采用本法,只要认真复位,合理固定,及时调整,适时解固,功能锻炼,是可以取得满意效果的。

    作者简介:陈志生(1955-),男(汉族),福建南安人,副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1]王树寰.手外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229
, 百拇医药
    [2]陆裕朴,胥少汀,葛宝丰,等.实用骨科学.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517~518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69

    [4]曹亚飞,阮成群,郑怀亮,等.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治疗进展.中医正骨,1999,11(2):48

    [5]孟继懋.中国医学百科全书.骨科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4,96

    [6]冯宝龄,李庆涛.本奈氏骨折治疗失误21例分析.中医正骨,1995,7(1):24

    [7]廖苏平.Bennett骨折的保守治疗11~26年后的随访报告.国外医学.创伤与外科基本问题分册,1991,3:190

    收稿日期:1999-04-05,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