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zheimer型痴呆和多发梗塞性痴呆事件相关电位P3的纵向研究
作者:薛寿儒 徐培锡 吴爱勤 张正春 李建平 于淳民 陈国平 杨健身
单位:薛寿儒 徐培锡(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苏州 215006);吴爱勤 张正春(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精神科);李建平 于淳民(苏州市老年病院);陈国平 杨健身(苏州市普济医院)
关键词:阿尔采默型痴呆;多发梗塞性痴呆;事件相关电位;认知障碍;衰老
中国老年学杂志/990109 摘 要 目的 对Alzheimer型痴呆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纵向研究。方法 对24例老年期痴呆患者和18例正常老年人进行听觉ERP和MMSE多次随访测试。结果 痴呆组N1、N2、P3 PL比正常老年组延长,P3PL变化率明显大于老年组。结论 (1)本组痴呆除认知功能损害外,尚合并选择性注意障碍;(2)P3作为衰老的生物学标志具有一定实用价值;(3)P3PL测定对判断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观察其动态变化有一定意义;(4)听觉P3成分对DAT和MID两者无鉴别作用。
, 百拇医药
1965年Sutton等〔1〕首先报道并被广泛证实的事件相关电位(ERPs)晚期成分P3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已得到普遍肯定。不少作者观察到痴呆患者P3峰潜期(PL)明显延长〔2〕,进一步研究表明痴呆患者当智能状况改善时P3PL缩短,恶化时延长〔3〕。可见,P3PL的测定对判断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具有一定意义。本文在我科既往老年期痴呆P3研究的基础上〔4〕,对痴呆患者多次随访,进行MMSE和听觉ERPs测试,试探讨老年期痴呆不同时期的认知功能状况及其变化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32例痴呆随访30个月,发现死亡3例,遗失2例,未引起P波形3例,实际8组24例。年龄61~75岁,平均69岁。文化程度:大学2例,中学17例,小学5例。简易精神状态(MMSE)评分12~21分,平均16分。符合DSM-Ⅲ-R关于痴呆的临床诊断标准,痴呆程度为轻至中度。按Hackinski缺血指数评分,分为10例多发梗塞性痴呆(MID),8例老年性痴呆(DAT)和6例混合性痴呆,排除非DAT和MID原因的痴呆。痴呆组MMSE和ERPs测试次数平均为2.5次,记录间隔时间平均为14个月。痴呆患者病程中未使用抗胆碱类、拟胆碱类以及5-羟色胺类药物。20例正常老年人,随访18例,其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与痴呆组匹配,MMSE评分30分,其MMSE和ERPs测试次数平均为2次,记录间隔时间平均为10个月。
, http://www.100md.com
1.2 测试方法 为我室已建立的听觉Oddball序列〔5〕,靶刺激概率占20%,受试者默计的靶刺激与荧屏显示的数字相差不超过3,无法计数者则以听到靶刺激音后手动表示。MMSE测验完后休息15 min再进行ERPs测试,受试者测试前3 d禁服苯二氮类药物。
1.3 统计分析 应用t检验正常组和痴呆组的直线回归进行组间比较,以及每次测试获得P3PL均值进行组内比较:对痴呆组年龄MMSE评分进行相关检验,显著性水平取P<0.05。
2 结 果
2.1 正常组和痴呆组靶刺激ERPs成分直线回归方程比较,直线回归方程表达式:Y=a+bX式中Y代表PL,a代表截距,代表首次ERPs测试各成分PL均值,b为直线斜率,单位mSec/年,X代表时间,单位月。
, http://www.100md.com
表1 正常组和痴呆组靶刺激ERPs成分直线回归方程比较
n
N1
P2
N2
P3
正常组
18
Y=90±1.6X
Y=180±1.5X
Y=250±0.8X
Y=345±4.1X
, 百拇医药
痴呆组
24
Y=116±0.9X1)
Y=182±2.1X
Y=287±7.2X1)
Y=401±275X2)
1)P<0.05,2)P<0.01,下同
t检验得出:痴呆组N1、N2成分截距大于正常老年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痴呆组P3成分截距和直线斜率明显大于正常老年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10例MID和8例DATP3成分的直线回归方程分别为:YMID=406±21.6X,YDAT=388±30.5X,比较这两条直线的截距和斜率,t检验发现差异无显著性(P>0.05)。
, http://www.100md.com
2.2 正常老年人和DAT、MID患者P3PL(以相对标准差为单位)的动态变化见图1。由图1可以看出,正常老年人P3PL变化率在±2s范围内,每次测试得到P3PL均值经t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DAT和MID患者P3PL变化率大于正常老年人,DAT和MID之间P3PL变化率无明显差异。
2.3 痴呆组年龄MMSE评分与P3成分之间相关性比较见表2。
图1 正常老年人和DAT、MID患者P3PL的动态变化
, 百拇医药 表2 痴呆组年龄MMSE评分与P3成分之间相关性比较
年龄
首次MMSE评分
MMSE斜率
首次P3PL
+0.31
-0.521)
+0.26
P3斜率
+0.25
+0.47
-0.71
, 百拇医药
3 讨 论
痴呆组ERPs晚期成分N2、P3PL延长超过正常组均值的2.5s。该结论与许多作者的测试结果相似〔2〕。本研究还发现痴呆组其N1PL亦比正常老年组延长,经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推测与本文选择的病例有些存在皮层下病灶有关。Goodin等〔6〕应用ERPs研究皮层痴呆和皮层下痴呆,发现后者ERPs早期成分N1、P2PL可以延长。靶刺激所获得的N1成分,其神经心理学意义主要与选择性注意有关,痴呆患者出现N1PL延长,这与临床上见到的痴呆患者注意力涣散现象相符,提示本组痴呆除认知功能障碍外,尚存在选择性注意障碍。
本研究认为,虽然正常老年人P3PL随年龄增大而延长,但是,不同间隔每次测试得到的P3PL均值无显著性差异,表明正常老年人P3PL具有相对稳定性〔7〕,这为P3应用于正常和异常认知过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得出痴呆患者的P3斜率和P3PL变化率均明显大于正常老年人,揭示痴呆患者其大脑高级心理活动——认知过程出现加速衰老,因此,作者认为,P3成分作为衰老的生物学标志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 百拇医药
10例MID和8例DAT P3成分的直线回归方程经t检验未发现差异有显著性,DAT和MID之间P3PL变化亦未出现明显差异,考虑是否与本文样本数目少有关?同时亦说明:DAT和MID两者的听觉P3成分变化对MID和DAT两者之间无鉴别作用,这与藤本修〔8〕的测试和认识一致。本组痴呆P3PL、P3斜率与MMSE评分呈显著负相关,与Polich、Patterson等〔9,10〕测试结果相类似,表明作为感知加工速度指标的P3成分,能够反映MMSE所包含认知功能的细微变化,Pfefferbaum〔11〕的测试发现P3PL与MMSE之间无相关性,可能与Pfefferbaum〔12〕采用3-tone Oddball序列按键反应有关,因为默计在反映认知缺陷方面比按键反应更为敏感。因此,我们认为P3PL的测定对判断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观察其动态变化有一定意义。
作者简介:薛寿儒,男,33岁,博士生,主治医师,讲师,研究方向:痴呆的神经电生理及分子生物学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Sutton S,Braren M,Zubin J.Evoked-potentia correlates of stimulus uncertainty.Science,1965;150:1 187
2 Goodin DS.Clinical utility of long latency cognitive event-related potentials(P3):the pros.Electroenceph Clin Neurophysiol,1990;76:2
3 Goodin DS,Starr A,Chippendale T.Sequential changes in the P3 component of the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in confusional states and dementing illness.Neurology,1983;3:1 215
, http://www.100md.com
4 薛寿儒,徐培锡,许丽玲 et al.老年期痴呆事件相关电位内源性成分改变与认知障碍的相关研究.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5;3:133
5 薛寿儒,徐培锡,夏冬民 et al.不同个性大学生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心理科学,1994;2:114
6 Goodin DS,Aminoff MJ.Electrophysiololg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subtypes of dementia.Brain,1986;109:1 103
7 Zamrini EY.Reproducibility of P3.Neuroscience,1991;34:285
8 藤本修.痴呆的事件相关电位.临床脑波,1992;34:285
9 Polich J,Ehlers CL,Otis S et al.P300 latency reflects the degree of cognitive decline in denemting illness.Electroenceph Clin Neurophysiol,1986;63:138
, 百拇医药
10 Patterson JF,Michalewski HJ,Starr A et al.Latency variability of the components of auditory eventrelated potentials to infrequent stimuli in aging,Alzheimer type demintia and depression.Electroenceph Clin Neurophysiol,1988;71:450
11 Pfefferbaum A,Wenegrat BG,Ford JM et al.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P3 component of eventrelated potentials Ⅱ Dementia,depression and schizophrenics.Electroenceph Clin Neurophysiol,1984;59:104
12 Polich J.On the clinical appication of P300.Bol Psychiatry,1992;31:647
〔1997-11-12收稿 1998-11-09修回〕, 百拇医药
单位:薛寿儒 徐培锡(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苏州 215006);吴爱勤 张正春(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精神科);李建平 于淳民(苏州市老年病院);陈国平 杨健身(苏州市普济医院)
关键词:阿尔采默型痴呆;多发梗塞性痴呆;事件相关电位;认知障碍;衰老
中国老年学杂志/990109 摘 要 目的 对Alzheimer型痴呆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纵向研究。方法 对24例老年期痴呆患者和18例正常老年人进行听觉ERP和MMSE多次随访测试。结果 痴呆组N1、N2、P3 PL比正常老年组延长,P3PL变化率明显大于老年组。结论 (1)本组痴呆除认知功能损害外,尚合并选择性注意障碍;(2)P3作为衰老的生物学标志具有一定实用价值;(3)P3PL测定对判断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观察其动态变化有一定意义;(4)听觉P3成分对DAT和MID两者无鉴别作用。
, 百拇医药
1965年Sutton等〔1〕首先报道并被广泛证实的事件相关电位(ERPs)晚期成分P3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已得到普遍肯定。不少作者观察到痴呆患者P3峰潜期(PL)明显延长〔2〕,进一步研究表明痴呆患者当智能状况改善时P3PL缩短,恶化时延长〔3〕。可见,P3PL的测定对判断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具有一定意义。本文在我科既往老年期痴呆P3研究的基础上〔4〕,对痴呆患者多次随访,进行MMSE和听觉ERPs测试,试探讨老年期痴呆不同时期的认知功能状况及其变化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32例痴呆随访30个月,发现死亡3例,遗失2例,未引起P波形3例,实际8组24例。年龄61~75岁,平均69岁。文化程度:大学2例,中学17例,小学5例。简易精神状态(MMSE)评分12~21分,平均16分。符合DSM-Ⅲ-R关于痴呆的临床诊断标准,痴呆程度为轻至中度。按Hackinski缺血指数评分,分为10例多发梗塞性痴呆(MID),8例老年性痴呆(DAT)和6例混合性痴呆,排除非DAT和MID原因的痴呆。痴呆组MMSE和ERPs测试次数平均为2.5次,记录间隔时间平均为14个月。痴呆患者病程中未使用抗胆碱类、拟胆碱类以及5-羟色胺类药物。20例正常老年人,随访18例,其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与痴呆组匹配,MMSE评分30分,其MMSE和ERPs测试次数平均为2次,记录间隔时间平均为10个月。
, http://www.100md.com
1.2 测试方法 为我室已建立的听觉Oddball序列〔5〕,靶刺激概率占20%,受试者默计的靶刺激与荧屏显示的数字相差不超过3,无法计数者则以听到靶刺激音后手动表示。MMSE测验完后休息15 min再进行ERPs测试,受试者测试前3 d禁服苯二氮类药物。
1.3 统计分析 应用t检验正常组和痴呆组的直线回归进行组间比较,以及每次测试获得P3PL均值进行组内比较:对痴呆组年龄MMSE评分进行相关检验,显著性水平取P<0.05。
2 结 果
2.1 正常组和痴呆组靶刺激ERPs成分直线回归方程比较,直线回归方程表达式:Y=a+bX式中Y代表PL,a代表截距,代表首次ERPs测试各成分PL均值,b为直线斜率,单位mSec/年,X代表时间,单位月。
, http://www.100md.com
表1 正常组和痴呆组靶刺激ERPs成分直线回归方程比较
n
N1
P2
N2
P3
正常组
18
Y=90±1.6X
Y=180±1.5X
Y=250±0.8X
Y=345±4.1X
, 百拇医药
痴呆组
24
Y=116±0.9X1)
Y=182±2.1X
Y=287±7.2X1)
Y=401±275X2)
1)P<0.05,2)P<0.01,下同
t检验得出:痴呆组N1、N2成分截距大于正常老年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痴呆组P3成分截距和直线斜率明显大于正常老年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10例MID和8例DATP3成分的直线回归方程分别为:YMID=406±21.6X,YDAT=388±30.5X,比较这两条直线的截距和斜率,t检验发现差异无显著性(P>0.05)。
, http://www.100md.com
2.2 正常老年人和DAT、MID患者P3PL(以相对标准差为单位)的动态变化见图1。由图1可以看出,正常老年人P3PL变化率在±2s范围内,每次测试得到P3PL均值经t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DAT和MID患者P3PL变化率大于正常老年人,DAT和MID之间P3PL变化率无明显差异。
2.3 痴呆组年龄MMSE评分与P3成分之间相关性比较见表2。
图1 正常老年人和DAT、MID患者P3PL的动态变化
, 百拇医药 表2 痴呆组年龄MMSE评分与P3成分之间相关性比较
年龄
首次MMSE评分
MMSE斜率
首次P3PL
+0.31
-0.521)
+0.26
P3斜率
+0.25
+0.47
-0.71
, 百拇医药
3 讨 论
痴呆组ERPs晚期成分N2、P3PL延长超过正常组均值的2.5s。该结论与许多作者的测试结果相似〔2〕。本研究还发现痴呆组其N1PL亦比正常老年组延长,经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推测与本文选择的病例有些存在皮层下病灶有关。Goodin等〔6〕应用ERPs研究皮层痴呆和皮层下痴呆,发现后者ERPs早期成分N1、P2PL可以延长。靶刺激所获得的N1成分,其神经心理学意义主要与选择性注意有关,痴呆患者出现N1PL延长,这与临床上见到的痴呆患者注意力涣散现象相符,提示本组痴呆除认知功能障碍外,尚存在选择性注意障碍。
本研究认为,虽然正常老年人P3PL随年龄增大而延长,但是,不同间隔每次测试得到的P3PL均值无显著性差异,表明正常老年人P3PL具有相对稳定性〔7〕,这为P3应用于正常和异常认知过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得出痴呆患者的P3斜率和P3PL变化率均明显大于正常老年人,揭示痴呆患者其大脑高级心理活动——认知过程出现加速衰老,因此,作者认为,P3成分作为衰老的生物学标志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 百拇医药
10例MID和8例DAT P3成分的直线回归方程经t检验未发现差异有显著性,DAT和MID之间P3PL变化亦未出现明显差异,考虑是否与本文样本数目少有关?同时亦说明:DAT和MID两者的听觉P3成分变化对MID和DAT两者之间无鉴别作用,这与藤本修〔8〕的测试和认识一致。本组痴呆P3PL、P3斜率与MMSE评分呈显著负相关,与Polich、Patterson等〔9,10〕测试结果相类似,表明作为感知加工速度指标的P3成分,能够反映MMSE所包含认知功能的细微变化,Pfefferbaum〔11〕的测试发现P3PL与MMSE之间无相关性,可能与Pfefferbaum〔12〕采用3-tone Oddball序列按键反应有关,因为默计在反映认知缺陷方面比按键反应更为敏感。因此,我们认为P3PL的测定对判断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观察其动态变化有一定意义。
作者简介:薛寿儒,男,33岁,博士生,主治医师,讲师,研究方向:痴呆的神经电生理及分子生物学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Sutton S,Braren M,Zubin J.Evoked-potentia correlates of stimulus uncertainty.Science,1965;150:1 187
2 Goodin DS.Clinical utility of long latency cognitive event-related potentials(P3):the pros.Electroenceph Clin Neurophysiol,1990;76:2
3 Goodin DS,Starr A,Chippendale T.Sequential changes in the P3 component of the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in confusional states and dementing illness.Neurology,1983;3:1 215
, http://www.100md.com
4 薛寿儒,徐培锡,许丽玲 et al.老年期痴呆事件相关电位内源性成分改变与认知障碍的相关研究.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5;3:133
5 薛寿儒,徐培锡,夏冬民 et al.不同个性大学生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心理科学,1994;2:114
6 Goodin DS,Aminoff MJ.Electrophysiololg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subtypes of dementia.Brain,1986;109:1 103
7 Zamrini EY.Reproducibility of P3.Neuroscience,1991;34:285
8 藤本修.痴呆的事件相关电位.临床脑波,1992;34:285
9 Polich J,Ehlers CL,Otis S et al.P300 latency reflects the degree of cognitive decline in denemting illness.Electroenceph Clin Neurophysiol,1986;63:138
, 百拇医药
10 Patterson JF,Michalewski HJ,Starr A et al.Latency variability of the components of auditory eventrelated potentials to infrequent stimuli in aging,Alzheimer type demintia and depression.Electroenceph Clin Neurophysiol,1988;71:450
11 Pfefferbaum A,Wenegrat BG,Ford JM et al.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P3 component of eventrelated potentials Ⅱ Dementia,depression and schizophrenics.Electroenceph Clin Neurophysiol,1984;59:104
12 Polich J.On the clinical appication of P300.Bol Psychiatry,1992;31:647
〔1997-11-12收稿 1998-11-09修回〕,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