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287120
彩色多普勒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http://www.100md.com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00年第2期
     作者:曾碧丹 邱少东 刘基高 陈澍 黄季春 陈行政 陈晓霓

    单位: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高级诊疗中心超声科,广东广州510260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意外;颈动脉;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000218

    [中图分类号]R543.504.51;R743.0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062(2000)02-0127-02

    Correlation studies between ischemic apoplexy and carotid atheromatous sclerosis detected by color Doppler

, http://www.100md.com     ENG Bi-dan,QIU SHAO-dong,LIU Ji-gao,CHEN Shu,HUANG Ji-chun,CHEN Xing-zheng,CHEN Xiao-ni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Medical College,Guangzhou 510260,China

    我国每年死于脑血管意外的人数仅次于恶性肿瘤。脑血管意外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1]。本文通过彩色多普勒检测颈动脉二维及彩色血流变化,特别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以期达到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目的。

    1资料和方法

    研究对象:1995年2月~1999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115例,女45例,男70例。年龄45~81岁,平均年龄59岁。所有病例都经临床、CT、MRI或脑血管造影而确诊。
, 百拇医药
    颈动脉超声:应用美国ATL超9HDI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探头频率10~5MHz,取样容积2~4mm,血流与声束夹角≤60°。受检者取平卧头仰位,探头沿颈动脉走向,自下向上作连续纵、横切面扫查。仔细观察血管内膜及有无斑块,斑块的形态、大小及性质。在颈动脉壁结构显示最清晰切面停帧,测量颈总动脉(CCA)、颈动脉分叉(BIF)和颈内动脉(ICA)后壁IMT值[2、3],IMT即管腔与内膜交界面到中膜与外膜交界面之间的垂直距离。用二维和彩色血流图像确定斑块存在与否。

    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分型:①血管内膜增厚、粗糙型(Ⅰ型):以CCA、ICA、BIF的IMT值≥1.0mm但≤1.2mm为标准[2]。②管腔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型(Ⅱ型):以IMT值>1.2mm或比邻近部位厚0.5mm或彩色图像显示血管腔内彩色血流充盈缺损≥10mm2确定为斑块[4]。分为软斑、硬斑和溃疡斑。

, http://www.100md.com     2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有颈动脉粥样硬化105例,占91.3%。Ⅰ型20例,Ⅱ型85例。Ⅱ型发现斑块183个,斑块部位及超声分型见表1。

    表1不同部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超声分型

    \部位

    \

    类型\

    左侧

    右侧

    CCA

    BIF

    ICA

    CCA
, 百拇医药
    BIF

    ICA

    软斑

    4

    35

    7

    2

    30

    5

    硬斑

    3

    25

    5

    3
, http://www.100md.com
    22

    6

    溃疡斑

    0

    18

    3

    2

    9

    4

    3讨论

    3.1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征象

    最早的征象是动脉壁条纹状脂质沉积使内膜增厚,促使管壁纤维化或瘢痕形成,当脂质释放到细胞外引起炎性反应及胶原蛋白增多,继之在游离的脂质周围可见平滑肌细胞与纤维组织进一步增多,最后形成纤维斑块。斑块中心含有胆固醇结晶、钙质沉积与脂质颗粒。纤维斑块内膜也可发生溃疡,并向血流中释放脂质碎屑。在内膜缺损处血小板可凝聚在溃疡面上并形成血栓。依据动脉粥样硬化的不同病理变化,将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分为:
, http://www.100md.com
    Ⅰ型:内膜粗糙呈锯齿状,IMT值≥1.0mm但≤1.2mm。

    Ⅱ型:局部隆起、增厚,向管腔内突起,IMT值>1.2mm。

    依据斑块的物理特征分为:①软斑:斑块突出于管腔内,呈均匀低回声或混合性回声。表面有连续的回声轮廓及光滑的纤维帽(图1)。②硬斑:斑块回声增强,可伴有明显声影(图2)。③溃疡斑:斑块呈混合性回声,表面不平滑,有“壁龛”样影像。

    3.2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好发部位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处,占75.9%。这可能由于BIF处血流复杂、紊乱,高切应力和湍流的机械损伤,加重内膜损害,使管壁纤维化或瘢痕形成,脂质和纤维组织进一步聚集,最后形成纤维斑块所致。

    3.3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 百拇医药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主要原因,脑卒中的发生不仅与血管狭窄程度有关,更重要的与斑块的性质密切相关[5]。质地不均匀、回声较弱、松散状的软斑较易出血、脱落,为不稳定斑块,是脑栓塞栓子主要来源之一。本文结果显示:缺血性脑卒中85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软斑居多。35例缺血性脑卒中起病前出现TIA,以溃疡斑和软斑为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微栓子可能是TIA最常见重要的病因。从溃疡面上脱落下来的血小板颗粒与胆固醇结晶颗粒是TIA的策源地。Gunining发现频发TIA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面有新鲜血栓,因表面溃疡、斑块破裂、内出血等原因,可持续地向血循环中释放栓子而导致TIA。我们认为斑块的发展速度及斑块的性质能够反映出脑血管病变是否处于高危状态,对疾病的起因和发展有一定的预测作用。而临床症状的轻重则取决于阻塞程度与远端侧枝循环充足与否。

    颈动脉超声是易于重复的无创性诊断方法,它对观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进展或评定治疗的效果有一定的意义。特别是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观察,为预测缺血性脑卒中病情发展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百拇医药
    图1颈内动脉(ICA)起始部软斑

    图2颈内动脉(ICA)硬斑

    曾碧丹: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高级诊疗中心超声科主治医师

    〔参考文献〕

    〔1〕隋帮森脑血管疾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120~190

    〔2〕施仲伟,沈蓓蓓,沈戈,等正常老年人颈动脉壁厚度及超声多普勒血流参数测定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5,11(10):737~739

    〔 3〕 Pignoli P,Tremdi E,Poli A,et al.Intimal plus medical thichness of the arterial wall.A direct measurement with ultrasound imagine.Circulation,1986,74:1339~ 1341

    〔4〕陈丽萍高分辨率超声检测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的动脉壁厚度及粥样硬化斑块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8,14(3):13~15

    〔5〕罗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诊断心血管病学进展,1992,13(1):29~33

    (1999-06-28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