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放射学实践》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87154
采用注气或气/碘水双重造影CT扫描对直肠病变CT诊断的评价
http://www.100md.com 《放射学实践》 1999年第4期
     作者:蔡新宇 赵云龙 李琼 韩昌珍

    单位:434000 湖北省,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关键词:

    放射学实践990428 【摘要】 目的:探讨注气或气/碘水双重造影CT扫描,描述正常直肠CT的表现及对直肠病变作CT诊断分析的实用性和可靠性。方法:复习15例采用此法CT扫描图像并描述正常直肠CT表现,分析了其中8例经直肠镜检取样病理证实之直肠5种病变,及依其各自病理下相应特征CT改变。结果:正常注气下直肠CT表现是肠管呈圆柱状充气状态,管壁呈细线状等密度,表现舒张柔和,管内空虚,内壁光滑,外壁与肠周间隙或邻近结构境界清晰。5种病变依各自相应病理基础均可引起肠腔内、管内外壁及肠周结构相应病理CT表现。结论:采用此法对直肠作CT诊断分析具有一定实用性和提高诊断可靠性,且此法简单易行,更适合于基层推广应用。

    对直肠病变的检查方法较多,CT检查应用临床以来可对直肠癌进行诊断和分期,有利于手术的正确选择,但如何判断直肠腔内改变和邻近病变处的表现尚有待进一步研究,作者采用注气或气/碘水双重造影CT扫描的技术,对15例直肠病变进行了检查,现将临床和CT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 http://www.100md.com
    方 法

    1.病例资料

    男6例,女9例,年龄30~61岁,临床症状:长期腹泻、便血8例,腹痛腹泻间断发作6例,便血排便困难者2例。

    2.检查方法

    于检查前一天下午6点开始,将20克番泻叶多次用开水泡服清洁肠道,或于检查前先行清洁灌肠后,经肛管插管嘱患者俯卧,然后注入空气约100~250ml;若注入碘水时,则需嘱患者于检查床上翻滚2~3周以涂布肠腔内壁,扫描前患者仰卧定位。

    3.扫描范围

    使用GE 9800Quick型CT机,以耻骨联合为基线,层厚10mm,层距5mm,矩阵256×256,窗宽300HU,窗位25Hu。
, 百拇医药
    4.采用注气或气/碘水双重造影CT扫描共作直肠CT扫描15例,其中8例经直肠镜检取样活检病理诊断证实,涉及5种直肠病变:直肠粘膜慢性炎症2例,直肠绒毛状腺瘤1例,直肠腺瘤恶变2例,直肠血吸虫病1例,直肠粘液腺癌2例。

    结 果

    1.正常直肠注气下的CT表现

    直肠呈圆柱状充气舒张状态,管壁薄如线状呈环形等密度影,且表现光滑柔和,管内为空气影,管外壁、肠周间隙及邻近结构境界清晰可认(图1)。

    2.五种直肠病变的CT表现

    直肠炎 肠壁呈向心性肿胀增厚,管腔向心性窄小,管内壁欠光整或呈齿状尖突改变,肠周间隙无特殊异常发现(图2)。

    直肠绒毛状腺瘤 直肠呈柱状充气舒张状态。于直肠子宫间隙层面示肠腔前内壁一约2.5cm×2.5cm圆形软组织密度影,CT值42HU,该影与管内壁呈锐角且似呈蒂状相关连悬于管腔内。病灶部肠壁薄而光滑柔和,肠周间隙无异常表现(图3)。
, http://www.100md.com
    直肠腺瘤恶变 于气/碘水双重造影下直肠充气不良,肠右侧壁呈偏心性明显肿胀增宽,肠腔偏心性变窄(提示肠壁受侵),肠管近段腔内示一约1.5cm×1.5cm圆形病灶,其表面不光整(为碘水涂布不匀改变),肠周间隙未见受侵犯表现(图4)。

    直肠血吸虫病 肠壁呈不规则肿胀增宽变形变窄,但肠外壁可认。肠周间隙相对变窄,但无明确转移改变,于双重造影下见管腔充气不良似线状扭曲变形变窄细(图5)。

    直肠粘液腺癌 肠壁呈偏心性增厚或环形增宽,管腔变形变窄,管内壁凹凸不整或见不规则高密度影,CT值70HU(提示有出血),肠周间隙变窄不清并转移性改变(图6)。
, 百拇医药
    图1 正常直肠肠腔呈柱状充气状态,壁薄如线状,表现柔软,内外壁光滑,肠周间隙正常。

    图2 肠壁向心性变窄,肠壁呈向心性肿块样增宽,内壁毛糙不整呈齿状尖突。

    图3 肠腔内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呈蒂状与肠内壁相连,表面光滑,密度均一,其他各部位肠壁及肠周间隙无异常表现。

    图4 腺瘤表现不整(造影剂涂布不匀)相邻上下肠壁呈病侧增厚,肿胀肠腔偏心性变窄,但肠周间隙可见。

    图5 肠壁不规则肿胀变形增厚,肠腔变窄,内壁不光整,不规则,外壁清晰,肠周间隙可见变窄。

    图6 肠壁形态不规则肿胀增厚,内壁不整,肠腔变窄并出血征,肠周间隙模糊不清。讨 论

    1.传统的X线气钡灌肠[1]只能显示腔内病变、肠粘膜、肠壁柔软度的变化,而无法显示肠壁及肠周邻近结构的改变;直肠指诊[2]能够了解到腔内病变、肠腔狭窄程度,肠壁的柔软度、肛管直肠环的松紧度以及感触到肠周情况,但不能客观地显示病变及其肠周改变;随着CT扫描技术的出现,对直肠壁及其周围病变的了解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在正常生理情况下直肠处于收缩状态,因此对直肠腔内病变的了解有限,而采用注气或气/碘水双重造影CT扫描技术既能如气钡灌肠显示腔内病变,又能发挥CT优势显示肠壁及肠周结构。
, http://www.100md.com
    2.本文采用注气或气/碘水双重造影CT扫描诊断的直肠病变,15例中显示:肠腔14例(占93.3%);显示肠壁者12例(占90%);均能满意地显示肠周间隙;对肠腔狭窄及腔内息肉样病变均显示清楚,特别对直肠恶性病变的腔内、肠壁及肠周转移显示尤佳。在本组检查的恶性病变中,既能显示直肠腔内肿物大小,又能显示肠壁变化及肠周受侵犯情况,故有利于手术的正确选择。

    3.应用这种方法,在病人准备上应注意肠道清洁,排除粪块或其他内容物。对于肠道狭窄严重者,肠腔通常充气不良,应酌情辅以注入碘水行双重造影CT扫描能够提高诊断的可靠性。鉴于此法在病人准备,CT扫描均简单安全,适用且能够提高对直肠病变诊断的可靠性,指导临床治疗,更适合基层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高育,高元桂主编.胃肠双对比造影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222-223.

    2 喻德洪主编.现代肛肠外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27.

    (1999-04-06 收稿),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