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右肺全切术后患者癔症发作的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
作者:杨艳玲 和中月 张桂萍
单位:071000 保定市 河北职工医学院附属医院
关键词:
中华护理杂志000825 我科在1998年5月收治1例右肺小细胞型肺癌的患者, 患者在右肺全切术后出现癔病症状,通过进行恰当的心理治疗、心理护理,并配合药物治疗,收到良好效果,52d后痊愈出院,随访半年,未见癔病发作 ,现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29岁,初中文化。因右侧胸痛,咳嗽,痰中带血5个月而入院,经病理检查确诊为 右肺中心型肺癌。术前化疗两个疗程,于1998年5月22日在全麻下行右肺全切术。手术第4d 后在长达48h内睡眠差,对症处理效果欠佳。术后第6d患者即出现精神症状,缄默不语, 经多方诱导后方能做出简单反应,但失音。当询问其为何不说话,是否感觉有外界“神”的 影响,患者点头,经用暗示及药物治疗后症状消失。术后第8d晚间患者又哭闹不止,经药物 治疗后入睡,以后未见发作。精神科会诊诊为癔病。
, http://www.100md.com
2 原因分析
2.1 疾病导致的心理压力
大手术对患者是一种高强度的刺激,它可以通过患者心理上的疑惧和生理上的创伤直接影响 其 心理活动。该患者面对的手术大、危险性高,且术前就知道自己身患癌症,承受着很大心理 压力。如术后患者曾对妻子说:“越想越后怕,万一在手术台上下不来怎么办?”这反映了 患者的内心恐惧。
2.2 强烈的情感体验
患者两次癔病发作皆有明显的精神因素。第1次发病与其父前来探望有关,第2次发病与儿子 前来 探视有关。患者为年轻男性,在家为独子,个性好强而又身患重病,面对自己的至亲骨肉, 认 为自己没能尽到为人父、为人子的责任,反而成了家人的累赘,自感痛心和内疚,强烈的内 心冲突和情感体验是癔病发作的重要诱因。
2.3 消极暗示
, 百拇医药
患者术后严重贫血导致抵抗力降低、伤口感染使体温居高不下,波动在38.5~39.5℃之 间 。患者自诉体温超过38.5℃就感到“脑子乱”,而且认为第1次发病是由于体温高造成 的。患者对体温的过度关切,可形成消极的自我暗示。
2.4 术后睡眠欠佳造成大脑兴奋抑制功能失调
长时间的不眠不休会造成精神紊乱乃至死亡,[1]术后住进抢救室,同室危重患者 的 呻吟声、忙碌的工作人员、抢救器械的使用以及患者自身的痛苦等,均可造成患者长时间睡 眠差,也是导致精神障碍的原因之一。
3 干预措施
3.1 解释和鼓励
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基础上,用肯定性语言向患者解释他只是暂时出现功能失调,是由 于休息不好造成的,只要配合治疗和护理,会很快恢复正常。结合其病情好转,如逐渐停止 吸氧、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及下地活动等事实,消除其思想顾虑和紧张情绪;并强调患者自 身在疾病恢复过程中的有利因素,如年轻、新陈代谢旺盛、组织修复能力强等,增强患者康 复信心,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
, 百拇医药
3.2 疏泄与劝慰
多次约家属一起,让患者畅谈自己的内心感受和痛苦,认真地倾听并表示自己的关心和同情 ,适时给予劝慰,向患者说明单侧肺全切术后,另一侧肺的功能代偿需要一段时间,等病情 恢复后,还可以适当做些体力劳动,承担起赡养父母、抚养幼子的责任,使患者心情逐渐开 朗。
3.3 暗示疗法
患者第1次发病时,认为有“神”的力量让他不能说话。考虑患者从小生活在农村,有迷信 思想等特定文化背景,让其家属在夜深、患者清醒的情况下,把患者熟悉的农村送“神”的 方法演示给患者,并暗示“神”已送走,患者遂安然入睡,第2天即恢复正常。在以后的药 物治疗过程中,配合语言暗示,患者用药后效果很好。
3.4 药物治疗
为保证患者的睡眠质量,从术后第7d起,每晚睡前给氯丙嗪、异丙嗪各25mg肌注,患者睡眠 状态逐渐恢复正常,连用5d后停用,未再出现失眠。
, 百拇医药
3.5 关心患者的症状
鉴于患者由于体温高而形成的消极自我暗示,专门为患者配备了1支体温表,以便随时测量 体温,当体温升至38.5℃时及时给予降温措施,在改善患者症状的同时,也阻断了其消 极的自我暗示。
3.6 争取家属的合作
由于患者治疗费用高、术后病情危重,家属因陪护身心疲惫,又得知患者精神方面出问题, 心情非常沉重,更不知如何去做。故及时给家属以心理支持,安排他们轮流守护,向其解释 患者发病的原因及机理,讲明家庭支持的重要性,力争家属同工作人员一起做好患者的劝慰 及鼓励工作。
3.7 环境的调整
为了给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安排患者住进一个安静的2人房间,加强病房管理, 减少干扰,让患者感到舒适、安宁。
4 体 会
患者身患癌症,又经历了大手术的痛苦,身心两方面承受着难以想象的巨大压力。所以,除 做好常规的护理工作外,还应该了解患者的认知水平、性格特征、家庭关系等,努力改变患 者“癌症=死亡”的错误认识。针对患者的性格特征做好解释、疏导工作,加强心理支持, 创造良好的环境,避免精神刺激,保证患者安全度过手术关。
参考文献
[1]甘兰君主编. 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108.
1998-11-23收稿, 百拇医药
单位:071000 保定市 河北职工医学院附属医院
关键词:
中华护理杂志000825 我科在1998年5月收治1例右肺小细胞型肺癌的患者, 患者在右肺全切术后出现癔病症状,通过进行恰当的心理治疗、心理护理,并配合药物治疗,收到良好效果,52d后痊愈出院,随访半年,未见癔病发作 ,现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29岁,初中文化。因右侧胸痛,咳嗽,痰中带血5个月而入院,经病理检查确诊为 右肺中心型肺癌。术前化疗两个疗程,于1998年5月22日在全麻下行右肺全切术。手术第4d 后在长达48h内睡眠差,对症处理效果欠佳。术后第6d患者即出现精神症状,缄默不语, 经多方诱导后方能做出简单反应,但失音。当询问其为何不说话,是否感觉有外界“神”的 影响,患者点头,经用暗示及药物治疗后症状消失。术后第8d晚间患者又哭闹不止,经药物 治疗后入睡,以后未见发作。精神科会诊诊为癔病。
, http://www.100md.com
2 原因分析
2.1 疾病导致的心理压力
大手术对患者是一种高强度的刺激,它可以通过患者心理上的疑惧和生理上的创伤直接影响 其 心理活动。该患者面对的手术大、危险性高,且术前就知道自己身患癌症,承受着很大心理 压力。如术后患者曾对妻子说:“越想越后怕,万一在手术台上下不来怎么办?”这反映了 患者的内心恐惧。
2.2 强烈的情感体验
患者两次癔病发作皆有明显的精神因素。第1次发病与其父前来探望有关,第2次发病与儿子 前来 探视有关。患者为年轻男性,在家为独子,个性好强而又身患重病,面对自己的至亲骨肉, 认 为自己没能尽到为人父、为人子的责任,反而成了家人的累赘,自感痛心和内疚,强烈的内 心冲突和情感体验是癔病发作的重要诱因。
2.3 消极暗示
, 百拇医药
患者术后严重贫血导致抵抗力降低、伤口感染使体温居高不下,波动在38.5~39.5℃之 间 。患者自诉体温超过38.5℃就感到“脑子乱”,而且认为第1次发病是由于体温高造成 的。患者对体温的过度关切,可形成消极的自我暗示。
2.4 术后睡眠欠佳造成大脑兴奋抑制功能失调
长时间的不眠不休会造成精神紊乱乃至死亡,[1]术后住进抢救室,同室危重患者 的 呻吟声、忙碌的工作人员、抢救器械的使用以及患者自身的痛苦等,均可造成患者长时间睡 眠差,也是导致精神障碍的原因之一。
3 干预措施
3.1 解释和鼓励
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基础上,用肯定性语言向患者解释他只是暂时出现功能失调,是由 于休息不好造成的,只要配合治疗和护理,会很快恢复正常。结合其病情好转,如逐渐停止 吸氧、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及下地活动等事实,消除其思想顾虑和紧张情绪;并强调患者自 身在疾病恢复过程中的有利因素,如年轻、新陈代谢旺盛、组织修复能力强等,增强患者康 复信心,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
, 百拇医药
3.2 疏泄与劝慰
多次约家属一起,让患者畅谈自己的内心感受和痛苦,认真地倾听并表示自己的关心和同情 ,适时给予劝慰,向患者说明单侧肺全切术后,另一侧肺的功能代偿需要一段时间,等病情 恢复后,还可以适当做些体力劳动,承担起赡养父母、抚养幼子的责任,使患者心情逐渐开 朗。
3.3 暗示疗法
患者第1次发病时,认为有“神”的力量让他不能说话。考虑患者从小生活在农村,有迷信 思想等特定文化背景,让其家属在夜深、患者清醒的情况下,把患者熟悉的农村送“神”的 方法演示给患者,并暗示“神”已送走,患者遂安然入睡,第2天即恢复正常。在以后的药 物治疗过程中,配合语言暗示,患者用药后效果很好。
3.4 药物治疗
为保证患者的睡眠质量,从术后第7d起,每晚睡前给氯丙嗪、异丙嗪各25mg肌注,患者睡眠 状态逐渐恢复正常,连用5d后停用,未再出现失眠。
, 百拇医药
3.5 关心患者的症状
鉴于患者由于体温高而形成的消极自我暗示,专门为患者配备了1支体温表,以便随时测量 体温,当体温升至38.5℃时及时给予降温措施,在改善患者症状的同时,也阻断了其消 极的自我暗示。
3.6 争取家属的合作
由于患者治疗费用高、术后病情危重,家属因陪护身心疲惫,又得知患者精神方面出问题, 心情非常沉重,更不知如何去做。故及时给家属以心理支持,安排他们轮流守护,向其解释 患者发病的原因及机理,讲明家庭支持的重要性,力争家属同工作人员一起做好患者的劝慰 及鼓励工作。
3.7 环境的调整
为了给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安排患者住进一个安静的2人房间,加强病房管理, 减少干扰,让患者感到舒适、安宁。
4 体 会
患者身患癌症,又经历了大手术的痛苦,身心两方面承受着难以想象的巨大压力。所以,除 做好常规的护理工作外,还应该了解患者的认知水平、性格特征、家庭关系等,努力改变患 者“癌症=死亡”的错误认识。针对患者的性格特征做好解释、疏导工作,加强心理支持, 创造良好的环境,避免精神刺激,保证患者安全度过手术关。
参考文献
[1]甘兰君主编. 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108.
1998-11-23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