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创伤杂志》 > 1998年第3期
编号:10287440
封闭式负压吸引治疗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
http://www.100md.com 《中华创伤杂志》 1998年第3期
     作者:黄雄飞 杜靖远 罗怀灿 王洪

    单位:黄雄飞 528333 顺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二区;杜靖远 罗怀灿 王洪 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骨外科

    关键词:

    中华创伤杂志980324 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治疗很困难,原则上要求尽早闭合伤口,预防继发感染。而早期闭合伤口又会导致引流不畅、皮下积血积液、皮肤张力过高、深筋膜压力高而致肢端血液循环障碍等。笔者设计了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自1994年6月~1996年5月应用这一技术治疗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17例,取得了确切的临床疗效。

    临床资料

    本组男13例,女4例;年龄14~52岁,平均31.8岁。车祸伤15例,坠落伤2例。胫腓骨骨折14例,足骨骨折3例,平均缺损面积100.2cm2。受伤时间2~12小时,平均3.8小时。按Gustilo等[1]开放性骨折分类标准,均属Ⅲ度开放性骨折,其中ⅢA型10例,ⅢB型6例,ⅢC型1例。
, 百拇医药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组成及操作方法为:

    1.组成:(1)比利时B.Braun公司生产的医用聚乙烯醇泡沫(PVA),长方形,大小为15cm×10cm×1cm,其孔径为0.2~1mm。(2)美国3M公司生产的医用聚氨酯薄膜(PU),面积为20cm×15cm,厚1~3μm,微孔直径0.25~1μm。(3)一端有多孔的14号硅胶引流管,长度为30cm。上述三种材料均置消毒袋内密封保存。(4)连接中心负压装置或电动吸引器的负压瓶。

    2.操作方法:首先伤口彻底清创,骨折复位,牢固的外固定,修复需要重建的血管、神经及肌腱。骨质裸露部位尽量用邻近肌瓣转移覆盖,邻近无合适肌瓣选用时,裸露骨质表面钻孔数个,以期毛细血管从孔道长出形成肉芽组织。随后将16号硅胶管的多孔段经导针引入PVA泡沫内,多数只需1根硅胶管作为引流管,创面污染严重时,需2根硅胶管相向引入,分别作滴注管和引流管。按创面大小修剪泡沫,植入创面内并与周围正常皮肤缝合固定,再用PU薄膜将PVA泡沫和14号硅胶管与周围正常皮肤一起覆盖密封,硅胶管经皮下引出。
, 百拇医药
    3.术后处理:(1)引流管接负压瓶,打开负压瓶形成持续负压吸引,维持40kPa(1kPa=7.5mmHg)左右的负压。(2)每日经灌注管间断滴入有效抗生素溶液500~1 000ml,一般1周后,吸引液转为清晰时可夹管。(3)未使用灌注管病例,应注意引流管的通畅,若引流管被分泌物堵塞,可在无菌条件下揭去PU薄膜,用等渗盐水浸洗PVA泡沫,冲洗引流管,再覆盖另一张PU薄膜,绝不可逆行冲洗。(4)静脉滴注广谱足量抗生素。(5)7~14天后,揭去PVA/PU敷料,依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决定是植皮修复创面,还是再次应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继续处理创面。

    4.评价方法:肉眼结合摄影观察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情况。应用此技术于治疗前(清创后)及治疗后,创面均取0.4~0.6g组织作细菌定量培养,计算每克组织的细菌数。

    结 果

    17例创面,治疗前细菌培养12例阳性,其中5例细菌数超过105/g,经7~14天(平均8.4天)的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创面细菌培养均呈阴性,且长出新鲜、平整的肉芽组织。经Ⅱ期游离植皮,创面均痊愈,无一例出现伤口感染或创伤性骨髓炎。
, http://www.100md.com
    讨 论

    1.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的作用机制:(1)PVA/PU复合型敷料类似皮肤,早期封闭了创面,阻止外部细菌侵入创面的同时,利于适量水份的蒸发。(2)通过PVA泡沫的毛孔和硅胶管的管腔加上持续负压吸引及时清除创面的渗出液、坏死液及细菌,并降低组织间压。(3)封闭式负压吸引使PVA泡沫紧贴创面,既消灭了死腔,又强烈刺激组织增生,形成一个血液循环良好的创面。(4)通过滴注管输入抗生素溶液,清洗创面,消灭创面局部细菌。

    2.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的优点:Ⅲ度开放性骨折的感染率很大程度与早期软组织创面的处理相关。常规的方法为清创后敞开伤口,换药引流5~7天后再闭合伤口,其感染率为10%~25%[1],后果严重,往往导致创伤性骨髓炎,有的甚至不得不行截肢治疗。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既能早期闭合伤口,又利于分泌物或坏死液的引流,从而大大降低感染率。本组病人17例清创后,有12例创面组织细菌培养阳性,其中5例细菌数超过105/g,经此技术治疗后,17例创面均无细菌生长,感染率为0,经Ⅱ期植皮,创面愈合率达100%。此外,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在保护创面的同时,无需经常更换敷料,既避免了因换药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又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负担。此方法对治疗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具有目前常规方法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Gustilo RB, MerRow RL, David T, et al. The management of open fractures. J Bone Joint Surg (Am), 1990, 72∶299-304.

    (收稿:1997-02-25 修回:1997-12-15),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