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教学行为”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现象分析
作者:周艳 王延光 王丽芬
单位:周艳 王延光(130021 长春市 白求恩医科大学附设卫生学校);王丽芬(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
关键词:“非教学行为”;教学情境;护理理念
中华护理杂志990815摘要 偏离教学大纲的“非教学行为”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本文着重例举并分析这种现象,旨在使教学情境更趋合理,使教师的教学行为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更加合乎护理理念。
Key words Non-teaching behaviour Teaching circumastances Nursing philosophy
教学是一种特定的行为过程,它由教师、学生、教室、教学内容及教学时间等因素构成,一旦进入教学过程,就意味着形成一种教学情境。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上课时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反应,都必然地成为教学情境的一部分,如讲解、板书、示范、提问等等。但同时,教师自身对教育内容的理解,教师在课堂上的自由发挥,在教学过程中的下意识动作,也都成为教学情境的一部分,并且同样对学生产生影响,有些影响甚至严重干扰了教学的主课内容。本文针对这些偏离教学大纲,干扰教学主旨的“非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讨论如下。
, 百拇医药
1 “非教学行为”的界定
基础护理教学在多年的实践中已形成较为完备的体系,从教学大纲到教材内容,从授课方式到教学观念都已规范化、科学化。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每一位教师都以极具个性化的操作来理解和演示他认为合理的教学内容,这一方面丰富了教学色彩,另一方面也形成了“非教学行为”现象。作者认为所谓“非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意或不经意的教学语言或教学动作,而这些语言和动作又形成一种影响或暗示,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并最终被学生所接受。这些随意或不经意的教学语言、动作会形成负面影响,并与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相背离,所以称为“非教学行为”。在心理学研究中,人们已经注意到“非正式规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所谓的“非正式规范”即指与社会主导规范相背离的行为取向。本文论述的“非教学行为”是与“非正式规范”相近的一种教学现象。[1]
在近几年的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曾有人通过实验证明,教师“通过看自己的录像,对自己的许多不良语言习惯,或多余动作等外显行为起到了较好的矫正作用”。[2]这表明“非教学行为”已经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
, 百拇医药
2 “非教学行为”现象及分析
2.1 合理教学与示教行为上的背离
护理教师在给学生讲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时,根据教科书的要求,反复强调为了防止和控制感染及交叉感染,在无菌操作时操作者一定要戴口罩。这是合理的教学行为,然而教师在进行无菌操作示教中,因讲话不方便,便常常很随意地摘下口罩。或许护生们理解教师此时的行为是为了讲课方便,但在接受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时,却也形成了打了折扣的无菌概念,即无菌操作时如果为了讲话方便,可以暂时摘下口罩;甚至还会形成,所谓无菌操作,只是相对的无菌,只要基本动作和规则对了就行,其余的小细节无碍大局。
2.2 教师课堂随意行为的不良影响
模型人在护理示教课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授课时,在模型人身上进行的每一个动作都会对学生形成暗示。然而我们经常看到的现象是,教师在使用模型人时,为使学生对自己在模型人身上作的示教动作看得更清楚,不经意地把模型人搬来挪去。而且动作简单,随意草率。这时的教师没有意识到,在其不经意地对模型人的搬弄中,已经构成了对护理理念的损害,那就是根本没有注意病人在体位变换中的不便和痛苦,病人的体位要以方便护士的操作为前提而安置。一些教师以为,这只是为了教学方便,或学生们只专注于教学内容,不会在意这些细枝末节,然而,正如我们前面说过的那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动作,每一种语言,都实质性地构成教学情境的一部分,它实际上已经在教师的不经意和学生的不经意中,构成了对学生的影响,这些影响开始可能是观念性的,而最终就可能是实践性的。
, 百拇医药
2.3 教学语言的负面影响
护生们在相互进行各种注射法的实践时,一些护生由于对打针惧怕,在接受注射时,会出现退缩、哭泣等表现,有时教师会对学生的行为表示出不以为然或抛出一句“打针能不疼吗?”或者“怕疼能学好吗?”。虽然在平素的教育中,对病人要有同情心,要充满爱心是出现在教科书和教师口中的经典语言,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教师传达给护生的言行则与课堂的说教正好相反,即疼痛对病人来说是不可避免的。病人就应该忍受,护士此时最重要的不是对病人疼痛的关注,而是如何完成注射这种操作。
3 “非教学行为”结果及相应措施
3.1 “非教学行为”的不良影响及后果
“非教学行为”在实质上讲,是以个人的习惯性行为,妨碍和干扰了合理的正当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过程。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有这种现象,比如在家庭中,家长总要教育孩子要诚实,然而孩子真正注意到的,倒是家长也曾做过的不诚实的事。人们都知道身教重于言教,身教与言教的严重背离常常是教育失败的根本原因。在护理学教学过程中,虽然“非教学行为”只是一些个别语言、动作,但它在根本上违背了护理理念,而且是在观念和态度上直接作用于学生,这就使学生在学会了护理技能的同时,反过来又接受了与之相悖的观念。而观念一旦形成,则肯定影响她在日后护理工作中的操作方式。
, 百拇医药
护生求学时的年龄尚小,因而模仿能力较强,她们往往很轻易地便接受了教师的“非教学行为”,形成一种习惯化了的思维定势,这种习惯化的思维定势使她们很自然地在护理理念与护理操作上相互背离,她们会在谙熟职业道德要求的同时,做出与之相悖的事情。它们可以使护生在各种护理操作中,虽违背了原则而不知自责;可以在病人的病情与自己的工作之间很自然地将重心倾斜于自己,变以病人为中心为以自我为中心,更可以使护生原有的同情心和善良的天性被职业的冷默和麻木所代替。
3.2 “非教学行为”的矫正
“非教学行为”说到底既是一种教学的规范化问题,更是护理教师的护理观念问题,因而,从根本上加强教师对护理理念的学习,加强教师的综合素质训练,严格要求教学过程中的一言一行,一招一式,应该是解决“非教学行为”的有效途径。但是,第一步是要对“非教学行为”给予足够的注意,通过示范课、观摩课等方式,确立规范化的教学模式。目前许多学校都在教室中配备了电视摄录系统,完全可以通过组织教师看录像回放的方式,发现一些不良语言习惯和不经意的误导动作,通过课后教师的自省来提高课堂上的自觉。还可以通过定期组织教师与学生的专题对话,有针对性地点评教师的教学语言和教学习惯,促进教师的自我规范意识。而且,“非教学行为”还不仅仅是一个纠正的问题,而是可以通过大量的教学手段,使教学过程更加合理,教学情境更加优化。试想在教学中,教师对惧怕打针的学生投过一个同情理解的眼神,轻轻地对她说,打针都会有疼痛的,你想病人每天都要接受这种疼痛,我们今天在自己身上练就是要体会一下病人的感觉,只有熟练的技术才能减轻病人的痛苦。此时学生不仅会感觉到自己的痛苦已经被人理解和关注,更为老师的语言所打动,在以后参加工作的时候,她也会体谅理解病人的痛苦。再试想,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搬动模型人的时候,非常细致得体地对模型人表现出一种呵护与照顾,会使学生意外地感受到一种身为护士的责任,这种细微的教学动作有时甚至比语言更有影响力,而由此形成的将是一种良性循环,使护理理念得到实际贯彻,并推动护理事业向更富于道德,更富有人情味的方向发展。
, http://www.100md.com
基础护理学教学作为较为成熟的教学体系,已为各教学单位所接受,而“非教学行为”现象在许多护士学校都存在,本文提出这个问题,目的在于使我们的教学情境更趋合理,使教师的教学行为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更加合乎护理理念,以培养出面向新世纪的高质量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仙梅.非正式规范对儿童青少年心理的影响.应用心理学. 1992,6(2):28-32.
2 沃建中,申继亮,林崇德.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方法的实验研究. 心理科学,1996,11(6):340-344.
1998-04-02收稿 1998-10-18修回, 百拇医药
单位:周艳 王延光(130021 长春市 白求恩医科大学附设卫生学校);王丽芬(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
关键词:“非教学行为”;教学情境;护理理念
中华护理杂志990815摘要 偏离教学大纲的“非教学行为”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本文着重例举并分析这种现象,旨在使教学情境更趋合理,使教师的教学行为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更加合乎护理理念。
Key words Non-teaching behaviour Teaching circumastances Nursing philosophy
教学是一种特定的行为过程,它由教师、学生、教室、教学内容及教学时间等因素构成,一旦进入教学过程,就意味着形成一种教学情境。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上课时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反应,都必然地成为教学情境的一部分,如讲解、板书、示范、提问等等。但同时,教师自身对教育内容的理解,教师在课堂上的自由发挥,在教学过程中的下意识动作,也都成为教学情境的一部分,并且同样对学生产生影响,有些影响甚至严重干扰了教学的主课内容。本文针对这些偏离教学大纲,干扰教学主旨的“非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讨论如下。
, 百拇医药
1 “非教学行为”的界定
基础护理教学在多年的实践中已形成较为完备的体系,从教学大纲到教材内容,从授课方式到教学观念都已规范化、科学化。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每一位教师都以极具个性化的操作来理解和演示他认为合理的教学内容,这一方面丰富了教学色彩,另一方面也形成了“非教学行为”现象。作者认为所谓“非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意或不经意的教学语言或教学动作,而这些语言和动作又形成一种影响或暗示,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并最终被学生所接受。这些随意或不经意的教学语言、动作会形成负面影响,并与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相背离,所以称为“非教学行为”。在心理学研究中,人们已经注意到“非正式规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所谓的“非正式规范”即指与社会主导规范相背离的行为取向。本文论述的“非教学行为”是与“非正式规范”相近的一种教学现象。[1]
在近几年的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曾有人通过实验证明,教师“通过看自己的录像,对自己的许多不良语言习惯,或多余动作等外显行为起到了较好的矫正作用”。[2]这表明“非教学行为”已经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
, 百拇医药
2 “非教学行为”现象及分析
2.1 合理教学与示教行为上的背离
护理教师在给学生讲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时,根据教科书的要求,反复强调为了防止和控制感染及交叉感染,在无菌操作时操作者一定要戴口罩。这是合理的教学行为,然而教师在进行无菌操作示教中,因讲话不方便,便常常很随意地摘下口罩。或许护生们理解教师此时的行为是为了讲课方便,但在接受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时,却也形成了打了折扣的无菌概念,即无菌操作时如果为了讲话方便,可以暂时摘下口罩;甚至还会形成,所谓无菌操作,只是相对的无菌,只要基本动作和规则对了就行,其余的小细节无碍大局。
2.2 教师课堂随意行为的不良影响
模型人在护理示教课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授课时,在模型人身上进行的每一个动作都会对学生形成暗示。然而我们经常看到的现象是,教师在使用模型人时,为使学生对自己在模型人身上作的示教动作看得更清楚,不经意地把模型人搬来挪去。而且动作简单,随意草率。这时的教师没有意识到,在其不经意地对模型人的搬弄中,已经构成了对护理理念的损害,那就是根本没有注意病人在体位变换中的不便和痛苦,病人的体位要以方便护士的操作为前提而安置。一些教师以为,这只是为了教学方便,或学生们只专注于教学内容,不会在意这些细枝末节,然而,正如我们前面说过的那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动作,每一种语言,都实质性地构成教学情境的一部分,它实际上已经在教师的不经意和学生的不经意中,构成了对学生的影响,这些影响开始可能是观念性的,而最终就可能是实践性的。
, 百拇医药
2.3 教学语言的负面影响
护生们在相互进行各种注射法的实践时,一些护生由于对打针惧怕,在接受注射时,会出现退缩、哭泣等表现,有时教师会对学生的行为表示出不以为然或抛出一句“打针能不疼吗?”或者“怕疼能学好吗?”。虽然在平素的教育中,对病人要有同情心,要充满爱心是出现在教科书和教师口中的经典语言,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教师传达给护生的言行则与课堂的说教正好相反,即疼痛对病人来说是不可避免的。病人就应该忍受,护士此时最重要的不是对病人疼痛的关注,而是如何完成注射这种操作。
3 “非教学行为”结果及相应措施
3.1 “非教学行为”的不良影响及后果
“非教学行为”在实质上讲,是以个人的习惯性行为,妨碍和干扰了合理的正当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过程。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有这种现象,比如在家庭中,家长总要教育孩子要诚实,然而孩子真正注意到的,倒是家长也曾做过的不诚实的事。人们都知道身教重于言教,身教与言教的严重背离常常是教育失败的根本原因。在护理学教学过程中,虽然“非教学行为”只是一些个别语言、动作,但它在根本上违背了护理理念,而且是在观念和态度上直接作用于学生,这就使学生在学会了护理技能的同时,反过来又接受了与之相悖的观念。而观念一旦形成,则肯定影响她在日后护理工作中的操作方式。
, 百拇医药
护生求学时的年龄尚小,因而模仿能力较强,她们往往很轻易地便接受了教师的“非教学行为”,形成一种习惯化了的思维定势,这种习惯化的思维定势使她们很自然地在护理理念与护理操作上相互背离,她们会在谙熟职业道德要求的同时,做出与之相悖的事情。它们可以使护生在各种护理操作中,虽违背了原则而不知自责;可以在病人的病情与自己的工作之间很自然地将重心倾斜于自己,变以病人为中心为以自我为中心,更可以使护生原有的同情心和善良的天性被职业的冷默和麻木所代替。
3.2 “非教学行为”的矫正
“非教学行为”说到底既是一种教学的规范化问题,更是护理教师的护理观念问题,因而,从根本上加强教师对护理理念的学习,加强教师的综合素质训练,严格要求教学过程中的一言一行,一招一式,应该是解决“非教学行为”的有效途径。但是,第一步是要对“非教学行为”给予足够的注意,通过示范课、观摩课等方式,确立规范化的教学模式。目前许多学校都在教室中配备了电视摄录系统,完全可以通过组织教师看录像回放的方式,发现一些不良语言习惯和不经意的误导动作,通过课后教师的自省来提高课堂上的自觉。还可以通过定期组织教师与学生的专题对话,有针对性地点评教师的教学语言和教学习惯,促进教师的自我规范意识。而且,“非教学行为”还不仅仅是一个纠正的问题,而是可以通过大量的教学手段,使教学过程更加合理,教学情境更加优化。试想在教学中,教师对惧怕打针的学生投过一个同情理解的眼神,轻轻地对她说,打针都会有疼痛的,你想病人每天都要接受这种疼痛,我们今天在自己身上练就是要体会一下病人的感觉,只有熟练的技术才能减轻病人的痛苦。此时学生不仅会感觉到自己的痛苦已经被人理解和关注,更为老师的语言所打动,在以后参加工作的时候,她也会体谅理解病人的痛苦。再试想,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搬动模型人的时候,非常细致得体地对模型人表现出一种呵护与照顾,会使学生意外地感受到一种身为护士的责任,这种细微的教学动作有时甚至比语言更有影响力,而由此形成的将是一种良性循环,使护理理念得到实际贯彻,并推动护理事业向更富于道德,更富有人情味的方向发展。
, http://www.100md.com
基础护理学教学作为较为成熟的教学体系,已为各教学单位所接受,而“非教学行为”现象在许多护士学校都存在,本文提出这个问题,目的在于使我们的教学情境更趋合理,使教师的教学行为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更加合乎护理理念,以培养出面向新世纪的高质量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仙梅.非正式规范对儿童青少年心理的影响.应用心理学. 1992,6(2):28-32.
2 沃建中,申继亮,林崇德.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方法的实验研究. 心理科学,1996,11(6):340-344.
1998-04-02收稿 1998-10-18修回,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