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287648
超常量外直肌徒后矫正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疗效探讨
http://www.100md.com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1期
     作者:刘双珍 吴小影 夏小波 王平宝

    单位:刘双珍 吴小影 夏小波 王平宝(附属湘雅医院眼科 长沙 410008)

    关键词:外直肌;超常量后徒;外斜视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990129 中国图书分类号 R777.41

    间歇性外斜视是介于外隐斜和恒定性外斜视之间的一种斜视。其特点:幼年发病,外隐斜和显斜交替出现,精神不集中或遮盖后可诱发明显外斜。外斜不仅影响患者美容,而且对患者双眼单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外直肌徒后是矫正外斜视常用的手术方式,传统认为外直肌后徒量不应超过8mm,需要行3~4条眼外肌手术。近年来,一些作者提出增加外直肌后徒量,以避免多肌肉手术。作者自1995年以来,对32例儿童间歇性外斜进行了超常量手术治疗,行双眼外直肌徒后9~12mm,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6~14(平均9.7)岁;发病年龄从2~14(平均6.3)岁;随访6周~1.5年,平均1.2年。

    1.2 眼部情况 裸眼远视力0.2~0.7者3例,1.0以上者29例。屈光状态均用麻痹扩瞳剂视网镜检影确定。3例近视屈光度为-1.00~3.00D,平均-1.75D,29例远视屈光度为+0.50~+3.25D,平均+2.50D。屈光间质及眼底均正常。斜视角以5米远距离角膜映光法记录,32例均为分开过强型,斜视度为-20~-45°,平均-27°,并行同视机检查双眼视功能。

    1.3 手术方法 手术均采用局麻,术中调整缝线观察眼位,角膜映光正位、交替遮盖不动,或轻度过矫在+5°以内结束手术。手术量计算,根据斜度为-20°行双眼外直肌徒后9mm共5例,斜视度为-25°行双眼外直肌徒后10mm共8例,斜视度为-30°以上者双眼外直肌徒后11~12mm者19例,其中11例并一条内直肌截除。
, 百拇医药
    2 结 果

    2.1 术后眼位评价 双眼外直肌徒后者21例,双眼外直肌徒后并一条内直肌截除者11例。术后1周眼位观察以远距离角膜映光法,测定斜视度,正位或≤±5°者,有29例(占90.6%)。

    2.2 视功能 术后复查11例建立了融合功能,10例建立了立体视,8例术后坚持眼球转动辐辏训练。

    2.3 手术量计算结果 术后一周,正位23例,欠矫5°者7例,欠矫10°者2例。对于斜视度在-20°,-30°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患者采用双眼外直徒后术,外直肌徒后1mm可矫正1.06°~1.3°(1.18°±0.12°),对于斜视度大于-30°的患者,行双眼外直肌徒后10mm,余下的斜度通过内直肌截除达到矫正的目的。32例中术后外展均未受限。

    3 讨 论

    外直肌后徒术是矫正外斜视常用的手术,通常认为后徒量为6~8mm[1]。传统观念,眼肌手术临床按Kunz氏公式,亦即眼外肌后退及缩短各1mm矫正约相当5°。对大角度外斜视就需要做3~4条水平肌。1980年Schwartz[2]等报道了22例大角度外斜超常量外直肌后徒8~14mm,成功度(≤±15△)为77%,术后无外展受限。1987年申长礼[3]报道115例水平斜视超常量手术,外直肌后退1mm可矫正1.53°,内直肌缩短1mm可矫正2.03,外直肌退后加内直肌缩短每1mm矫正3.49°,治愈率达96.7%。1995年关航[4]报道75例超常量外直肌后徒9~12mm,每后徒1mm可矫正1.26°,成功率为86.67%。本文对32例间歇性外斜视、分开过强 型患儿的 手术效果分析表明,对于外斜度为-20°,-30°的患儿,采用双外直肌超常量徒后,每毫米可矫正1.06~1.3°(1.18±0.12°);对于斜度大于30°者,行双外直肌徒后联合一眼内直肌截除。术后一周,正位或≤±5°者有30例,成功率为93.8%,随访1.2年,成功率为90.6%,术后外展均未受限,而且部分病人建立了双眼单视。
, http://www.100md.com
    Schwartz等[2]提出大概的手术量设计方案,认为对35△,45△,55△,65△,80△外斜视分别做双外直肌后徒8,9,10,11,12mm,并对大角度外斜视限做二条肌肉。关航[4]报道认为30°以上的外斜视必加做一内直肌截除术。本组32例中,30°以上者有19例,其中11例行双眼外直肌徒后联合一眼内直肌截除,8例单行双眼外直肌徒后;术后一周,9例欠矫中有6例为30°以上单行双眼外直肌徒后者,与关舫观点一致。

    综上所述,斜视手术量的设计,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要做好一个儿童间歇性外斜视,必须耐心、细致的做好术前准备,术中要注意解剖的异常,手术技巧,手术量的测量,观察眼位时应注意分散患儿的注意力,用角膜映光法、交替遮盖法,反复测远近距离的光点。外直肌超常量后徒术,操作容易,痛苦少,创伤小,6岁以上儿童局麻下能完成手术,同时对称性手术有利于双眼单视的建立,术后无外展受限,并发症少,治愈率高,是治疗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一种安全、有效、合理的手术方式。
, 百拇医药
    作者:刘双珍 女 47岁 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1]杨钧.现代眼科手册.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776

    [2]Schwartz RL, Calnoun JH. Surgery of large angle exotropia. J Pediatrophtalmol Strabismus, 1980,17:359

    [3]申长礼,阎爱珍,张丽军.超常量矫正水平斜视的探讨.实用眼科杂志,1987,5(9):537-539

    [4]关航,赵宋梅,陈彤,等.超常量外直肌后徒术矫正大角度外斜视的疗效探讨.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1995,3(1):33-35

    1997-12-20 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