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贵阳医学院学报》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87805
辨证治疗术后多汗症
http://www.100md.com 《贵阳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
     作者:凌湘力

    单位:凌湘力(贵阳医学院附院中医科 贵阳 550004)

    关键词:多汗症;医学,中国传统;手术后期间

    贵阳医学院学报000123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号 R250.5

    出汗是人体正常生理现象,是由阳气蒸化津液自玄腑而出,人体通过出汗来疏泄腠理,抗御外邪,调和营卫,保持阴阳的相对平衡。凡与气候、劳动、情绪等因素无关而汗出者,皆属于异常的病理性出汗,当汗出异常成为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时,称为汗症,又称多汗症。外科手术后,部分患者因手术创伤或术中出血,术后进食不足或疏于调理等原因导致正气亏虚,常发生多汗症。笔者近年来治疗术后多汗症100例,获得较好效果。

    1 临床资料

    100例患者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22岁,平均年龄57岁。全部患者均有近期手术史,且术后出现多汗,重者汗出不止,每日需数次更换内衣。均因多汗而求治于中医,其中胆囊切除术后25例,胃大部切除术后17例,肠癌术后23例,阑尾切除术后6例,肺癌术后15例,其它手术后14例。
, http://www.100md.com
    2 辨证论治

    辨证分为7型:脾气虚型25例,肺气虚型23例,气阴两虚30例,肾阴虚型3例,心阴虚型5例,肺阴虚型7例,心血不足型7例。

    2.1 肺气虚型:证见自汗出,动则加剧,背部汗出尤甚,时时畏风,面色白,气短懒言,精神困倦或咳喘乏力,平素易感冒,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治法:补益肺气,固表敛汗。方用玉屏风散加味。药物:黄芪20 g,白术10 g,防风3 g,党参12 g,麻黄根10 g,糯稻根20 g,煅牡蛎30 g,当归12 g,五味子10 g。

    2.2 脾气虚型:证见自汗频出,四肢、脘腹汗出较多,动则尤甚,面色萎黄,肢倦乏力,腹胀,纳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虚。治法:补脾益气敛汗。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药物:黄芪12 g,白术12 g,陈皮10 g,升麻3 g,柴胡3 g,当归12 g,党参15 g,浮小麦30 g,五味子6 g。
, 百拇医药
    2.3 肾阴虚型:证见盗汗,咽干目眩,耳鸣,五心烦热,潮热颧红,失眠,腰膝酸软,大便干,小便黄,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治法:滋阴补肾。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减。药物:生地15 g,泽泻10 g,茯苓15 g,山药12 g,山茱萸,当归10 g,鳖甲12 g,地骨皮12 g,五味子10 g,麻黄根10 g,枳壳15 g,黄芪10 g。

    2.4 心阴虚型:证见盗汗,烦躁,惊惕不安,失眠,多梦,舌质嫩红少津,脉细数。治法:滋阴养心敛汗。方用天王补心丹加减。药物:生地黄30 g,五味子10 g,当归12 g,天冬12 g,麦冬12 g,玄参12 g,丹参15 g,白茯苓15 g,桔梗12 g,白芍20 g,煅龙骨30 g,煅牡蛎30 g,黄芪6 g。

    2.5 肺阴虚型:证见盗汗,胸部较多,伴干咳或咳而少痰,痰中带血或咯血,午后低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滋阴润肺敛汗。方用百合固金汤加减。药物:生地黄10 g,黄芪10 g,麦冬15 g,百合15 g,芍药15 g,当归10 g,玄参12 g,桔梗12 g,五味子10 g,麻黄根30 g,甘草3 g。
, http://www.100md.com
    2.6 心血不足型:证见盗汗心烦,心悸少寐,面色不华,气短神疲,舌淡苔薄白,脉虚大或细涩。治法:养心补血敛汗。方用归脾汤化裁。药物:白术10 g,茯苓15 g,黄芪12 g,酸枣仁10 g,党参12 g,木香5 g,甘草5 g,当归15 g,大枣15 g,糯稻根30 g,浮小麦15 g,五味子10 g。

    2.7 气阴两虚型:证见盗汗不止,时时自汗,气短懒言,神疲体倦,口干唇燥,大便艰难,小便短黄,舌淡红或红,少苔,脉虚细或细数。治法:滋阴降火,益气敛汗。方用生脉饮加味。药物:西洋参6 g或太子参60 g,麦冬12 g,当归12 g,银柴胡10 g,五味子12 g,黄芪15 g,地骨皮12 g,煅龙骨20 g,煅牡蛎20 g,浮小麦30 g。

    3 结果

    服中药每日1剂,2周内病理性汗出完全消失为治愈;出汗明显减少为好转;出汗无减轻为无效。结果:100例患者治愈68例,好转2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8%。
, 百拇医药
    4 讨论

    术后多汗症以气阴两虚、脾气虚、肺气虚3型最为多见,占78%。脾气虚型常见于消化系统手术后,如胃大部切除术、肠癌切除术等,手术除可致脾胃功能受损外,还因切口愈合需一定时日而限制饮食。脾胃既伤,又化源不足,后天水谷精气失于补充,肌肤失养,腠理疏松则汗出;肺气虚型常见于素患咳喘或禀赋不足的手术患者,尤其是肺癌术后,导致肺气更虚,肌表不固,津液外泄而自汗。正如沈金鳌曰:“气虚阳弱者,必体倦自汗。”;气阴两虚型常因术中失血较多,术后进食过少,失于调理,或年老体弱,重病缠身,加上手术创伤而致。阳气不足,固摄失职而自汗,阴津亏虚,虚火内生,迫津外泄而盗汗。《寿世保元》记载:“盗汗者,寐中出,通身如浴,觉来方止,属阴虚,荣血之所主也。”

    临床根据不同证型而分别施以益气、养阴、补血、固摄等法治疗。由于手术之后,气血亏虚是导致多汗症的重要因素,故在分证治疗的基础上,注意使用当归、黄芪、五味子。其中黄芪为补气摄津要药;当归既能补血,又能活血,治手术创伤瘀血疼痛;五味子敛汗生津。诸药配伍,相得益彰。

    外科手术后,病人常发生自汗、盗汗,一般不被医生重视,以至于有的患者数月不愈。中医认为:汗的物质基础是体内的阴津,汗的排泄在于人体卫外之阳气。因此,汗液是体内阳气蒸化阴津所生成,从腠理汗孔而透达于体外。《素问.阴阳别论》曰:“阳加于阴谓之汗。”《素问.评热病论》曰:“汗者,津气也”。津液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有“血汗同源”之说。若汗出过多,易伤及气血、阴津与阳气,既不利于伤口愈合,又不利于身体康复,甚则发生变证,应予充分重视。

    (1999—11—08收稿),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