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临床研究》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87919
超声晶氧造影诊断输卵管源性不孕的评价
http://www.100md.com 《医学临床研究》 1999年第2期
     作者:李暑莲 许海南 谭学军

    单位:湖南省邵阳市中心医院(邵阳 422000)

    关键词:超声检查;不育,女性;输卵管疾病;造影剂;结晶氧*

    湖南医学990238 输卵管疾病占不孕妇女的25%~50%[1]。传统的诊断方法各有利弊。为探求一种新的诊断方法,作者将本院88例不孕患者进行超声晶氧造影检查,并选取23例同时作子宫输卵管造影以作对照,探讨超声晶氧造影在诊断输卵管因素所致不孕的价值。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96年1~12月,由专人专表收集门诊不孕症患者88例,平均年龄26.5(24~37)岁。不孕时间1~15年,平均为5.6年。其中原发不孕35例,占40%,继发不孕53例,占60%。继发不孕中宫外孕保留输卵管手术6例,输卵管吻合术5例。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①试剂与仪器:超声晶氧由湖南省长沙天然医药研究所提供,结晶氧100 mg/支,术中配成1%超声晶氧液,即结晶氧200 mg溶于20 ml生理盐水备用。使用日立EUB-200型B超机,探头频率为3.5 MHz。②超声造影方法:患者于月经干净后3~7 d进行造影检测。术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5 mg,膀胱中度充盈,常规宫颈放置双腔造影导管,根据宫颈松弛度于外腔内注入生理盐水1.5~2.5 ml,使水囊堵塞宫颈内口。术前B超常规扫描子宫及双侧附件,并了解子宫直肠窝有无积液。先经注药管缓慢向宫腔注药6 ml,观察宫腔内改变,再注药8 ml,重点观察输卵管通畅情况。然后再注6 ml观察盆腔内小气泡弥散情况,术后数分钟测子宫直肠窝液暗区大小。

    1.3 判断标准 ①输卵管通畅:能顺利注药20 ml无阻力,患者无痛苦,B超下宫腔内小气泡迅速向两侧输卵管流动,术后子宫直肠窝有液暗区。②输卵管阻塞:注药10 ml有阻力,输卵管内气流缓慢,弥漫聚积于某段,甚至反流或无气流者。
, 百拇医药
    2 结果

    2.1 输卵管通畅情况 双侧输卵管通畅24例,其中原发不孕35例中有9例通畅。不孕年限1~3年,继发不孕53例中有15例通畅,此15例中输卵管吻合术5例有4例通畅,宫外孕保留输卵管手术6例中有3例通畅,其余8例为人工流产或引产术后1~4年不孕者。一侧输卵管通畅、一侧阻塞者35例;原发不孕16例,继发不孕19例,双侧输卵管阻塞者29例,其中原发不孕10例,继发不孕19例。

    3.2 超声晶氧造影与X线造影的比较 超声晶氧造影23例,通畅者10例,阻塞13例,而X线造影23例,通畅者8例,阻塞者15例,二者通畅符合率为80%;阻塞相符率87%。

    3.3 随访 77例随访1年,11例失访,随访率81%,已妊娠者18例,其中半年内妊娠12例,半年后6例。妊娠结果:分娩15例,自然流产2例,宫外孕1例。
, 百拇医药
    3 讨论

    超声晶氧为一种新型纯白结晶的过氧化氢复合物。溶于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液后注入宫体内,在子宫液及输卵管液中的过氧化氢酶催化下释放出氧,形成微小气泡。当超声波通过气泡时将出现密集的云雾状反射,与体内均质状态的无声区形成鲜明对比而显示良好的声学造影效果,具有显像清晰的特点。

    过去国内外不少医院曾用“双氧水”进行子宫输卵管声学造影,取得满意效果[1,2]。罗丽兰等报道[4]用1.5%双氧水作声学造影剂,有30%患者出现轻度下腹痛,10%患者诉头痛、心慌、恶心,本院也曾应用过,但多数患者出现腹痛且症状较重而停止使用。而超声晶氧系内给氧药物,曾广泛用于心血管造影及缺氧性疾病的治疗。在注射速度适当的情况下,未见明显副作用,故用于子宫输卵管造影较为安全。

    本文两种方法结果相符21例,符合率91.3%。X线造影医务人员与患者均有受放射线伤害之虑,碘过敏者禁用,而超声晶氧造影操作简便,安全无创伤。随访的77例中已妊娠18例,均为多年经多方面治疗不孕者。超声造影未作其他特殊治疗已妊娠,提示声学造影对轻度粘连梗阻的输卵管无疑有良好的疏通效果,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米桂金,顾美姣.近端输卵管阻塞诊疗的新进展.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1992,11(1):15

    2 宋阳光.碘化油和双氧水的子宫输卵管声学造影对比分析.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5,11(7):549

    3 卢桂真.B超下行输卵管双氧水药物声学造影配合脉冲加压法治疗输卵管梗阻的研究.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5,11(6):479

    4 罗丽兰,张青萍,尤凤娣,等.子宫输卵管声学造影的研究.中华妇产科杂志,1990,23(3):149

    (19980325 收稿),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