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血液学杂志》 > 2000年第5期
编号:10287937
不稳定型心绞痛血浆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水平与高凝状态的关系
http://www.100md.com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00年第5期
     作者:翟亚萍 张菲斐 商保军 张琳 张嘉莹 徐予

    单位:450003 郑州,河南省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

    关键词:

    中华血液学杂志000516 我们测定了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在心绞痛发作期和缓解期血浆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血小板P-选择素以及D-二聚体浓度的改变,旨在探讨炎症反应在UA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血小板活化、凝血系统激活的关系。

    对象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UA组:22例UA患者均为住院病例,男19例,女3例,年龄(55.4±10.0)岁。按照1979年WHO的心绞痛分型标准,其中初发劳累型心绞痛8例,恶化劳累型心绞痛7例,自发性心绞痛7例(2例为变异型心绞痛)。全部患者均有反复的心绞痛发作,入院后给予内科强化治疗(根据心绞痛类型分别选用硝酸酯类、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应用阿司匹林75mg/d,急性期应用肝素3~5d),所有病例均在5~10d内心绞痛症状得到完全控制。
, http://www.100md.com
    1.2 稳定劳累型心绞痛(SA)组:20例SA患者选自住院及部分门诊病例,男18例,女2例,年龄(57.9±11.0)岁。均有典型的临床及心电图表现,其中8例经冠脉造影证实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狭窄超过75%。两组间在年龄、性别、高血压分期、体重指数、吸烟比例及血脂、血糖水平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的共同排除条件为:严重心功能不全,心肌梗死病史在4周以内,恶性肿瘤,急、慢性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

    1.3 正常对照组:25名,男19名,女6名,年龄(54.2±11.0)岁,为门诊健康体检者及部分本院职工,均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心、肝、肾疾病。

    2 标本采集及检测方法

    2.1 取血时间:UA组患者分别于心绞痛反复发作24h内及症状完全消退后2周各取血1次,SA组为运动诱发心绞痛终止后30min内取血1次,正常对照组为清晨空腹取血1次。
, http://www.100md.com
    2.2 检测方法:取静脉血5ml,其中3ml缓慢注入1/10体积20g/L EDTA-Na抗凝塑料试管中(测sIL-6R及P-选择素),余2ml注入1/10体积129mmol/L枸橼酸钠抗凝塑料试管中(测D-二聚体),分别小心混匀。采血后60min内离心(4℃,3000r/min,15min),分别分离上层乏血小板血浆。3项指标测定均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ELISA),严格按照各自的说明书操作。sIL-6R试剂盒购自Immunotech公司,P-选择素和D-二聚体试剂盒均购自福建太阳生物技术公司。

    3 统计学分析 数据均以±s表示,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直线相关分析及q检验。

    结果

    1 UA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期血浆sIL-6R、P-选择素及D-二聚体浓度显著高于SA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但上述3项指标检测结果在SA组与正常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UA组患者经治疗进入缓解期后,血浆上述3项指标较其急性发作期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并仍显著高于SA组(P<0.05)(见表1)。
, http://www.100md.com
    2 直线相关分析显示,UA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浆sIL-6R水平分别与其血小板P-选择素及D-二聚体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406及0.397,P值均<0.05)。

    表1 UA、SA及对照组血浆sIL-6R、P-选择素、D-二聚体

    水平(μg/L,±s) 组别

    例数

    sIL-6R

    P-选择素

    D-二聚体

    UA1组

    22
, http://www.100md.com
    99.8±26.2#▲

    20.1±3.8#▲

    417.6±162.3#▲

    UA2组

    22

    91.4±34.3*△

    18.8±4.7*△

    375.9±73.4*△

    SA组

    20

, 百拇医药     68.8±31.2*

    15.5±4.8*

    293.4±112.5*

    对照组

    25

    55.2±30.1

    14.7±5.2

    228.8±81.7

    注:UA1组为发作期,UA2组为缓解期;与对照组比较,#P<0.01,*P<0.05,与SA组比较,▲P<0.01;△P<0.05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UA患者心绞痛发作时血浆sIL-6R、P-选择素和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SA患者心绞痛发作时;同时sIL-6R水平与P-选择素和D-二聚体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表明由单核-巨噬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在UA患者病情动态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与血小板激活、内皮细胞损伤及血液高凝状态密切相关。
, http://www.100md.com
    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半数以上患者在出现急性症状前其冠状动脉造影只显示轻至中度狭窄,表明斑块的稳定性较之斑块的大小在决定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中更为重要[1],而炎症反应可能是引发斑块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斑块破裂后,继发血栓形成,加之活化血小板和受损伤刺激的内皮细胞释放的收缩血管物质增多,造成冠状动脉腔不完全或完全闭塞,临床上表现为不稳定心绞痛甚或急性心肌梗死、猝死。因此,探讨引发斑块不稳定的机制以及斑块破裂后出现的血液成分改变,对于防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具有重要意义。本结果表明,测定UA患者血浆sIL-6R、P-选择素和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以了解其炎症反应、血小板激活、内皮受损及血液高凝状态的情况,对于临床上进行危险性评估、判断预后、选择合理的治疗措施等均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UA患者经治疗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2周后,其血浆sIL-6R、P-选择素和D-二聚体浓度虽然较急性期有所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并仍然明显高于SA组,说明破裂斑块的愈合稳定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且与临床表现不同步。因此,是否应给予较长时间的抗凝治疗并采取特异性的抗炎措施以减少其危相(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的发生,还须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Shah PK. Pathophysiology of plaque rupture and the concept of plaque stabilization. Cardiol Clin, 1996, 14:17-29.

    (收稿日期:1999-07-12),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