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 2000年第4期
编号:10288012
成功切除纵隔恶性畸胎瘤合并上腔静脉癌栓一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0年第4期
     作者:陈龙 王文睿 杨胜生 曾志勇 张荣良

    单位:陈龙(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胸心外科,福州 350025);王文睿(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胸心外科,福州 350025);杨胜生(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胸心外科,福州 350025);曾志勇(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胸心外科,福州 350025);张荣良(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胸心外科,福州 350025)

    关键词:畸胎瘤,恶性;体外循环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000436 【中图分类号】R 73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258-879X(2000)04-0304-01

    我院于1997年8月应用体外循环成功切除纵隔巨大恶性畸胎瘤1例,随访2年效果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10岁,因进行性颜面浮肿伴胸闷、乏力、消瘦1个月入院。查体:消瘦,颜面浮肿,轻度贫血貌,双侧颈静脉怒张,上胸壁静脉迂曲扩张,右胸部饱满,叩诊呈浊音,右肺呼吸音明显减弱,气管偏左,X线胸片示纵隔右前中部巨大肿块,10 cm×10 cm,密度不均,有似骨骼,牙齿钙化影,边界不规则,并向左侧及上下扩展,CT扫描提示纵隔右侧巨大畸胎瘤,压迫上腔静脉。入院后病情日趋恶化,呼吸困难及颜面浮肿进行性加重,病情危急,故于1997年8月26日急诊手术。

    术中取右胸前外侧切口,横断胸骨,见右前中纵隔巨大肿瘤约15 cm×10 cm×8 cm,包膜完整,表面血管丰富,右肺压迫不张,上腔静脉、奇静脉、右心房受压掩盖,无法探及,剖开肿瘤,见大量粘性胶冻物及牙齿、毛发、皮脂腺等组织,尽量吸除干净,使肿瘤萎陷,仔细游离肿瘤与右肺、心包、上腔和无名静脉的粘连,切除肿瘤组织后,探查上腔静脉,扪及梭形实质性肿块于腔内,由右心房上部向上腔静脉延伸达左无名静脉开口,判断为癌栓形成,决定在体外循环下摘除。插主动脉灌注管、下腔、右无名静脉置引流管后开始转流,阻断下腔静脉、右无名静脉,不阻断主动脉,在心脏空搏下切开上腔静脉5 cm,上达左无名静脉开口,钳夹取出长11 cm陈旧癌栓,直径达2.5 cm,彻底冲洗血管腔后缝闭上腔静脉切口。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逐步撤除体外循环,彻底止血关胸。术中灌注流量100~120 ml/(kg.min)-1,灌注压力6.7~11.7 kPa,鼻咽温(32~34)℃,体外循环时间36 min。

    2 结果与讨论 术后恢复顺利,于术后4周出院。病理示:畸胎癌并右心房、上腔静脉、左无名静脉起始部癌栓。术后行全身联合化疗两次,局部放射治疗一个疗程,现随访26个月,恢复良好,未见肿瘤转移。纵隔恶性畸胎瘤较少见,本例患儿因肿瘤巨大压迫肺及气管致呼吸困难,同时右心房及上腔静脉癌栓导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该患儿术前判断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为肿瘤压迫所致,急诊手术的目的在于解除肿瘤对心、肺及上腔静脉的压迫。术中发现上腔静脉及右心房癌栓存在,遂临时决定在体外循环下切开上腔静脉摘取癌栓。本例手术成功关键在于术中果断建立体外循环并彻底清除右房及上腔静脉癌栓。术后随访结果证明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简介】陈龙(1963~),男(汉族),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收稿日期】1999-11-15

    【修回日期】2000-03-2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