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平汤的临床应用
作者:杨瑞怡
单位: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云南昆明 650032
关键词:柴平汤;疟疾;感冒;胃脘痛;胁痛;呕吐;泄泻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990407 摘 要:柴平汤由小柴胡汤合平胃散组合而成,有和解少阳、舒肝健胃、燥湿化浊、理气宽中之功效。对诸如疟疾、感冒、胃脘痛、胁痛、呕吐、泄泻等病症,确有肝胃失和、少阳枢机不利、寒湿困阻之证候表现者,均可选用本方加减化裁治之。
中图分类号:R 28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723(1999)04—0023—03
柴平汤又名柴平煎,《景岳全书》方,由小柴胡汤合平胃散组合而成(人参、柴胡、黄芩、半夏、苍术、陈皮、厚朴、甘草、生姜、大枣),具有和解少阳,舒肝健胃、燥湿化浊、理气宽中之功效,用于“治湿疟,一身尽痛,手足沉重,寒多热少,脉濡”之病证。
, 百拇医药
尝观家父在临床上应用此方所治病证甚广,诸如表里两感、疟病寒热、肝胃气痛、眩晕呕吐、耳鸣耳聋、少寐多梦、泄泻胀满诸疾,确有肝胃失和,少阳枢机不利,寒湿困阻之证候表现者,常选用本方治之。且由于加减化裁得法,每能收到预期疗效,笔者对此感受颇深。兹将家父应用此方的经验,并结合本人的学习心得及在临床上应用的点滴体会浅述如下:
1 用于治疗疟疾邪伏半表半里、少阳枢机不利之证
疟疾是由于感受疟邪而引起的以寒战、壮热、头痛、汗出、休作有时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疾病。其病机主要在于疟邪侵入人体之后,伏于半表半里,与营卫相搏,以致出现恶寒战栗,壮热汗出,休作有时之症。因其病机和证候特点颇似伤寒之少阳证,故陈修园《医学三字经》有“疟为病,属少阳”之说,并主张以小柴胡汤作为治疗本病之主方。小柴胡汤配以平胃散组合而成柴平汤后,不仅能和解少阳,透达半表半里之邪,且能燥湿和中,故张景岳将其用于“治湿疟”。根据家父经验,本方不仅擅治湿疟,其他疟疾诸证亦可用本方加减化裁治疗,如治寒热休作有时之“正疟”,常以本方加常山、青蒿、草果、槟榔治之;治热多寒少之“温疟”,则以本方加生石膏、知母、青蒿治之;治寒多热少之“寒疟”,用本方以干姜易生姜加草果、槟榔、常山、桂枝等以治之;治久疟不愈,气机郁滞,血行不畅,瘀血痰浊结于左胁之下,形成痞块之“疟母”,则以本方加丹参、鳖甲、香附、延胡索、 三棱、莪术等以软坚散结、祛瘀化痰。
, 百拇医药
2 用于治疗感冒属于风寒夹湿,邪入少阳,或外感风寒、内伤寒湿之表里两感证候
凡感冒属风寒夹湿,邪入少阳,或外感风寒,内伤生冷,寒湿内蕴,以致形成表里不和、寒湿不化之证,临床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痛重,口苦咽干,脘闷纳呆,恶心欲呕,舌苔白腻或淡黄腻,脉弦滑者,可以本方加减治之。若寒热身痛较重者,加桂枝、葛根、白芷、羌活以增其解表达邪之功;若苔腻脉濡或滑,肢体困重较明显者,此为湿邪较甚,酌加藿香、砂仁、茯苓等以增其燥湿化浊之力;兼有食积加神曲、焦楂以消食化滞;呕恶较重加竹茹、枳壳、砂仁以和中降逆;脘腹胀满加木香、草果以行气宽中;兼泄泻加茯苓、泽泻以利湿止泻;腹痛加杭白芍、木香以缓急止痛。
3 用于治疗胃脘痛属肝胃不和、气血壅滞之证
急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病所致的胃脘疼痛,但见其痛引两胁,且呈胀痛或拘急作痛,伴口苦咽干,情志不舒,舌质夹青,脉弦而滑等肝胃不和之证候表现者,均可以本方加杭白芍、木香、川楝子、台乌、延胡索、草果以治之。大便不畅加枳实以行气导滞;呕吐反酸加吴茱萸、砂仁以降逆和胃,温中散寒;痛如针刺,舌质紫暗者,加五灵脂、没药以活血化瘀;若兼见上消化道出血者,加炒地榆、赤石脂、百合以止血。
, http://www.100md.com
4 用于治疗胁痛属肝气郁结、气血壅滞或肝胆湿热、气机郁滞之证
胁痛是以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也是临床比较多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常出现在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结石、胰腺炎等疾病的过程中。因肝居胁下,其经脉布于两胁,胆附于肝,其脉亦循于胁,故胁痛之病主要责之于肝胆。但由于肝胆属木,脾胃属土,肝胆之病每易乘脾犯胃,而柴平汤既有舒肝理气的作用,又具健脾和胃之功能,临床上凡属肝气郁滞,瘀血停着,或肝胆湿热所致之胁痛,均可以本方加减化裁予以治疗。
如系肝气郁结所致,症见其痛以胀痛为主,走窜不定,疼痛每因情志而增减,胸闷气短,食少嗳气,苔薄脉弦者,以本方加杭白芍、木香、川楝子、延胡索、香附治之;若兼见恶心呕吐等胃失和降之症者,更加藿香、砂仁等以增其和胃降逆之功;兼见腹痛肠鸣作泻等肝木乘脾、脾运失常之症者,则加茯苓、白术、泽泻等以增其健脾除湿止泻之力。若肝郁化火,症见胁肋掣痛,口干口苦,溺黄便秘,舌红苔黄,脉象弦数者,则宜以原方去人参、生姜,加丹皮、栀子、川楝子、延胡索以治之。
, 百拇医药
如系瘀血停着所致,症见胁肋刺痛,痛有定处,入夜更甚,胁肋下或见?块,舌质紫暗者,以本方酌加丹参、香附、延胡索、茜草、旋覆花、当归尾、桃仁、郁金等治之;若胁肋下有?块,可酌加鳖甲、三棱、莪术、地鳖虫等以增其破瘀消坚之力。
如系肝胆湿热所致,症见胁痛口苦,胸闷纳呆,恶心呕吐,目赤或目黄、身黄,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弦滑数者,以本方去人参、大枣,加茯苓、泽泻、木通、栀子、龙胆草、茵陈、川楝子等治之。如有胆道结石,可加金钱草、海金砂以利胆排石。大便秘结者,可加大黄、枳实以泄热通便。
5 用于治疗呕吐属外邪犯胃或肝气犯胃,以致胃失和降之证
呕吐是由于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引起的病症,常见于急慢性胃炎、胃肠型感冒等疾病过程中,其治首当详辨虚实。实证呕吐,多由外邪、饮食所伤,以致胃失和降,浊气上逆所致。此外,因肝气不舒,横逆犯胃,胃失和降,亦可导致呕吐的发生。由于柴平汤既具和解表里之功能,又有舒肝和胃、降逆止呕的作用,故家父常用以治疗实证呕吐。
, 百拇医药
由外邪犯胃所致者,症见突然呕吐,伴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胸脘满闷,苔白腻,脉濡缓者,以本方加藿香、砂仁治之。表证重加紫苏叶、防风;兼食积加神曲、焦楂;感受暑湿,并见心烦口渴加佩兰、 茯苓、黄连。
由饮食停滞所致者,症见呕吐酸腐,脘腹胀满,嗳气厌食,得食愈甚,吐后反快,大便秽臭或溏薄或秘结,苔厚腻,脉滑实者,以本方加神曲、焦楂、莱菔子以治之。腹满便秘,酌加枳实、大黄;大便溏薄,可加茯苓、泽泻;胃中积热上冲,食后即吐,口臭而渴,苔黄脉数,则加竹茹、黄连以清胃降逆。
由肝气犯胃所致,症见呕吐吞酸,嗳气频作,胸胁闷痛,舌红夹青,苔淡黄薄腻,脉弦滑者,以本方加吴茱萸、黄连、茯苓、枳壳治之。如并见口苦嘈杂,苔黄脉数等热象较甚之症,则加竹茹、栀子以清肝降火;大便秘结可酌加枳实、大黄。
6 用于治疗泄泻属外邪伤及肠胃或肝气乘脾犯胃所致之证候
, http://www.100md.com
因本方具和解表里、舒肝健胃、燥湿化浊、理气宽中的作用,故凡由感受外邪,或食滞肠胃,或肝气乘脾犯胃所致的泄泻,均可以本方加减化裁治疗。
外感风寒暑湿热等邪气,伤及肠胃,传化失常,皆能导致泄泻的发生,均可以本方化裁治疗。由外感寒湿或风寒所致,症见泄泻清稀,甚至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或并有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缓者,本方加木香、藿香、桂枝、葛根、茯苓、泽泻以治之;由外感湿热或暑湿所致,症见腹痛作泻,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而臭,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者,以本方加葛根、茯苓、泽泻、车前子、黄连等治之;发于夏季盛暑之时,伴自汗面垢,烦渴尿赤者,更加藿香、香薷、滑石、扁豆等以清暑化湿。
由食滞肠胃所致,症见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脘腹痞满,嗳腐厌食,舌苔厚腻,脉滑者,以本方加神曲、焦楂、莱菔子、茯苓等治之;若食积化热,脘腹胀满,泻而不爽者,酌加枳实、大黄以“通因通用”,因势利导。
由肝气乘脾犯胃所致,症见腹痛肠鸣作泻,每于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发作,胸胁胀闷,嗳气食少,舌淡红夹青,脉弦者,以本方加白芍、木香、茯苓、白术、防风、吴茱萸等培中泻木以止泻。
家父在临床上应用柴平汤所治病证甚广,远不止以上数端,其它如胆火挟痰上扰清空所致之头痛眩晕,耳鸣耳聋;因胃不和而卧不安所致之失眠多梦等,亦可用此方加减化裁治疗,这也是中医治疗学里“异病同治”这一法则在临床上的具体体现。此外,在临床处方时,根据病情需要,可用太子参、北沙参代替人参。
(收稿日期:1999—02—02), http://www.100md.com
单位: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云南昆明 650032
关键词:柴平汤;疟疾;感冒;胃脘痛;胁痛;呕吐;泄泻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990407 摘 要:柴平汤由小柴胡汤合平胃散组合而成,有和解少阳、舒肝健胃、燥湿化浊、理气宽中之功效。对诸如疟疾、感冒、胃脘痛、胁痛、呕吐、泄泻等病症,确有肝胃失和、少阳枢机不利、寒湿困阻之证候表现者,均可选用本方加减化裁治之。
中图分类号:R 28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723(1999)04—0023—03
柴平汤又名柴平煎,《景岳全书》方,由小柴胡汤合平胃散组合而成(人参、柴胡、黄芩、半夏、苍术、陈皮、厚朴、甘草、生姜、大枣),具有和解少阳,舒肝健胃、燥湿化浊、理气宽中之功效,用于“治湿疟,一身尽痛,手足沉重,寒多热少,脉濡”之病证。
, 百拇医药
尝观家父在临床上应用此方所治病证甚广,诸如表里两感、疟病寒热、肝胃气痛、眩晕呕吐、耳鸣耳聋、少寐多梦、泄泻胀满诸疾,确有肝胃失和,少阳枢机不利,寒湿困阻之证候表现者,常选用本方治之。且由于加减化裁得法,每能收到预期疗效,笔者对此感受颇深。兹将家父应用此方的经验,并结合本人的学习心得及在临床上应用的点滴体会浅述如下:
1 用于治疗疟疾邪伏半表半里、少阳枢机不利之证
疟疾是由于感受疟邪而引起的以寒战、壮热、头痛、汗出、休作有时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疾病。其病机主要在于疟邪侵入人体之后,伏于半表半里,与营卫相搏,以致出现恶寒战栗,壮热汗出,休作有时之症。因其病机和证候特点颇似伤寒之少阳证,故陈修园《医学三字经》有“疟为病,属少阳”之说,并主张以小柴胡汤作为治疗本病之主方。小柴胡汤配以平胃散组合而成柴平汤后,不仅能和解少阳,透达半表半里之邪,且能燥湿和中,故张景岳将其用于“治湿疟”。根据家父经验,本方不仅擅治湿疟,其他疟疾诸证亦可用本方加减化裁治疗,如治寒热休作有时之“正疟”,常以本方加常山、青蒿、草果、槟榔治之;治热多寒少之“温疟”,则以本方加生石膏、知母、青蒿治之;治寒多热少之“寒疟”,用本方以干姜易生姜加草果、槟榔、常山、桂枝等以治之;治久疟不愈,气机郁滞,血行不畅,瘀血痰浊结于左胁之下,形成痞块之“疟母”,则以本方加丹参、鳖甲、香附、延胡索、 三棱、莪术等以软坚散结、祛瘀化痰。
, 百拇医药
2 用于治疗感冒属于风寒夹湿,邪入少阳,或外感风寒、内伤寒湿之表里两感证候
凡感冒属风寒夹湿,邪入少阳,或外感风寒,内伤生冷,寒湿内蕴,以致形成表里不和、寒湿不化之证,临床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痛重,口苦咽干,脘闷纳呆,恶心欲呕,舌苔白腻或淡黄腻,脉弦滑者,可以本方加减治之。若寒热身痛较重者,加桂枝、葛根、白芷、羌活以增其解表达邪之功;若苔腻脉濡或滑,肢体困重较明显者,此为湿邪较甚,酌加藿香、砂仁、茯苓等以增其燥湿化浊之力;兼有食积加神曲、焦楂以消食化滞;呕恶较重加竹茹、枳壳、砂仁以和中降逆;脘腹胀满加木香、草果以行气宽中;兼泄泻加茯苓、泽泻以利湿止泻;腹痛加杭白芍、木香以缓急止痛。
3 用于治疗胃脘痛属肝胃不和、气血壅滞之证
急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病所致的胃脘疼痛,但见其痛引两胁,且呈胀痛或拘急作痛,伴口苦咽干,情志不舒,舌质夹青,脉弦而滑等肝胃不和之证候表现者,均可以本方加杭白芍、木香、川楝子、台乌、延胡索、草果以治之。大便不畅加枳实以行气导滞;呕吐反酸加吴茱萸、砂仁以降逆和胃,温中散寒;痛如针刺,舌质紫暗者,加五灵脂、没药以活血化瘀;若兼见上消化道出血者,加炒地榆、赤石脂、百合以止血。
, http://www.100md.com
4 用于治疗胁痛属肝气郁结、气血壅滞或肝胆湿热、气机郁滞之证
胁痛是以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也是临床比较多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常出现在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结石、胰腺炎等疾病的过程中。因肝居胁下,其经脉布于两胁,胆附于肝,其脉亦循于胁,故胁痛之病主要责之于肝胆。但由于肝胆属木,脾胃属土,肝胆之病每易乘脾犯胃,而柴平汤既有舒肝理气的作用,又具健脾和胃之功能,临床上凡属肝气郁滞,瘀血停着,或肝胆湿热所致之胁痛,均可以本方加减化裁予以治疗。
如系肝气郁结所致,症见其痛以胀痛为主,走窜不定,疼痛每因情志而增减,胸闷气短,食少嗳气,苔薄脉弦者,以本方加杭白芍、木香、川楝子、延胡索、香附治之;若兼见恶心呕吐等胃失和降之症者,更加藿香、砂仁等以增其和胃降逆之功;兼见腹痛肠鸣作泻等肝木乘脾、脾运失常之症者,则加茯苓、白术、泽泻等以增其健脾除湿止泻之力。若肝郁化火,症见胁肋掣痛,口干口苦,溺黄便秘,舌红苔黄,脉象弦数者,则宜以原方去人参、生姜,加丹皮、栀子、川楝子、延胡索以治之。
, 百拇医药
如系瘀血停着所致,症见胁肋刺痛,痛有定处,入夜更甚,胁肋下或见?块,舌质紫暗者,以本方酌加丹参、香附、延胡索、茜草、旋覆花、当归尾、桃仁、郁金等治之;若胁肋下有?块,可酌加鳖甲、三棱、莪术、地鳖虫等以增其破瘀消坚之力。
如系肝胆湿热所致,症见胁痛口苦,胸闷纳呆,恶心呕吐,目赤或目黄、身黄,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弦滑数者,以本方去人参、大枣,加茯苓、泽泻、木通、栀子、龙胆草、茵陈、川楝子等治之。如有胆道结石,可加金钱草、海金砂以利胆排石。大便秘结者,可加大黄、枳实以泄热通便。
5 用于治疗呕吐属外邪犯胃或肝气犯胃,以致胃失和降之证
呕吐是由于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引起的病症,常见于急慢性胃炎、胃肠型感冒等疾病过程中,其治首当详辨虚实。实证呕吐,多由外邪、饮食所伤,以致胃失和降,浊气上逆所致。此外,因肝气不舒,横逆犯胃,胃失和降,亦可导致呕吐的发生。由于柴平汤既具和解表里之功能,又有舒肝和胃、降逆止呕的作用,故家父常用以治疗实证呕吐。
, 百拇医药
由外邪犯胃所致者,症见突然呕吐,伴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胸脘满闷,苔白腻,脉濡缓者,以本方加藿香、砂仁治之。表证重加紫苏叶、防风;兼食积加神曲、焦楂;感受暑湿,并见心烦口渴加佩兰、 茯苓、黄连。
由饮食停滞所致者,症见呕吐酸腐,脘腹胀满,嗳气厌食,得食愈甚,吐后反快,大便秽臭或溏薄或秘结,苔厚腻,脉滑实者,以本方加神曲、焦楂、莱菔子以治之。腹满便秘,酌加枳实、大黄;大便溏薄,可加茯苓、泽泻;胃中积热上冲,食后即吐,口臭而渴,苔黄脉数,则加竹茹、黄连以清胃降逆。
由肝气犯胃所致,症见呕吐吞酸,嗳气频作,胸胁闷痛,舌红夹青,苔淡黄薄腻,脉弦滑者,以本方加吴茱萸、黄连、茯苓、枳壳治之。如并见口苦嘈杂,苔黄脉数等热象较甚之症,则加竹茹、栀子以清肝降火;大便秘结可酌加枳实、大黄。
6 用于治疗泄泻属外邪伤及肠胃或肝气乘脾犯胃所致之证候
, http://www.100md.com
因本方具和解表里、舒肝健胃、燥湿化浊、理气宽中的作用,故凡由感受外邪,或食滞肠胃,或肝气乘脾犯胃所致的泄泻,均可以本方加减化裁治疗。
外感风寒暑湿热等邪气,伤及肠胃,传化失常,皆能导致泄泻的发生,均可以本方化裁治疗。由外感寒湿或风寒所致,症见泄泻清稀,甚至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或并有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缓者,本方加木香、藿香、桂枝、葛根、茯苓、泽泻以治之;由外感湿热或暑湿所致,症见腹痛作泻,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而臭,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者,以本方加葛根、茯苓、泽泻、车前子、黄连等治之;发于夏季盛暑之时,伴自汗面垢,烦渴尿赤者,更加藿香、香薷、滑石、扁豆等以清暑化湿。
由食滞肠胃所致,症见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脘腹痞满,嗳腐厌食,舌苔厚腻,脉滑者,以本方加神曲、焦楂、莱菔子、茯苓等治之;若食积化热,脘腹胀满,泻而不爽者,酌加枳实、大黄以“通因通用”,因势利导。
由肝气乘脾犯胃所致,症见腹痛肠鸣作泻,每于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发作,胸胁胀闷,嗳气食少,舌淡红夹青,脉弦者,以本方加白芍、木香、茯苓、白术、防风、吴茱萸等培中泻木以止泻。
家父在临床上应用柴平汤所治病证甚广,远不止以上数端,其它如胆火挟痰上扰清空所致之头痛眩晕,耳鸣耳聋;因胃不和而卧不安所致之失眠多梦等,亦可用此方加减化裁治疗,这也是中医治疗学里“异病同治”这一法则在临床上的具体体现。此外,在临床处方时,根据病情需要,可用太子参、北沙参代替人参。
(收稿日期:1999—02—02),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常用方剂 > 祛湿剂 > 燥湿和胃 > 平胃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