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山东医药》 > 2000年第16期
编号:10288262
氟乙酰胺毒饵中毒10例救治报告
http://www.100md.com 《山东医药》 2000年第16期
     作者:褚福明 李燕 俞景奎 黄兆运

    单位:褚福明(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277500);李燕(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277500);俞景奎(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277500);黄兆运(滕州市姜屯卫生所)

    关键词:

    山东医药001689 我院收治10例因误食毒饵引起氟乙酰胺集体急性中毒的小学生,经积极抢救,均痊愈出院。

    一般资料:本组男8例,女2例;年龄7~10岁,平均8岁。均因食用被氟乙酰胺污染过的同一袋糖块,于10~20分钟后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急性中毒症状,合并阵发性抽搐,每3~5分钟1次,每次持续5~10分钟。口吐白沫、口唇紫绀、昏迷5例。心电图均示窦性心动过速,心肌酶谱轻、中度升高,白细胞计数增高。所有患者均无蒜臭味,无瞳孔缩小、多汗、肺水肿等表现,胆碱酯酶正常。

    治疗方法:入院后即刻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总液量3~5L,同时予以吸氧,肌注特效解毒剂乙酰胺,每次3~7g,6~8小时1次,连用5~7天,并应用能量合剂、维生素以保护中枢神经系统与心脏。肌注鲁米那钠0.05~0.1g,必要时4~6小时重复1次;效差者再加10%葡萄糖酸钙10ml静注。同时应用20%甘露醇125~200ml,每8小时快速静滴1次;地塞米松5~10mg/d加液体静滴。2例低血压患者采用多巴胺10~20mg加液体缓慢静滴〔10~15μg/(kg*min)〕。经积极抢救36~48小时,10例患者全部脱险,住院8天均痊愈出院。

    讨论:氟乙酰胺进入人体后,被迅速分解为氟乙酸,其与三羧酸循环过程中的柠檬酸结合为氟柠檬酸,后者具有抑制乌头酸酶作用,导致葡萄糖代谢生成的柠檬酸不能更多氧化,因而中断三羧酸循环,柠檬酸在组织中蓄积、增多,引起能量合成障碍,从而出现各种症状。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消化道症状和心脏损害,患者出现头痛、抽搐可能与柠檬酸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有关,而昏迷可能与脑水肿有关。

    乙酰胺的结构与氟乙酰胺相似,进入机体后,水解成乙酸与氟乙酸竞争,限制了柠檬酸的生成,从而减少了氟乙酰胺对三羧酸循环的毒性作用。因而在解救氟乙酰胺中毒时,应常规应用乙酰胺,再做对症处理。,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