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2000年第4期
编号:10288346
非风湿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功能与电转复成功率关系的研究
http://www.100md.com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0年第4期
     作者:吴长君 肖竹影 杨敬源

    单位:吴长君(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150001);肖竹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150001);杨敬源(哈尔滨医科大学预防保健医院)

    关键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000422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脏疾病的出现,非风湿性房颤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房颤患者治疗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转复窦性心律,而转复的成功率是首先要明确的问题。本文旨在应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左心耳功能对非风湿性房颤患者电转复成功率的预测价值。

    资料和方法 受检者30人,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65(48~76)岁,房颤均为持续性且持续时间为1~6个月。房颤病因包括高血压性心脏病(18人),冠心病(7人),心肌病(5人)。受检时心功能均在Ⅱ级(NYHA)以上。采用美国HP Sonos-2500型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多平面经食管超声,探头频率为5.0/3.7 MHz。除颤器为HP code Master XI,采用功率为100~300 J。除颤前患者均常规抗凝。30例患者除颤前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查前禁食水8 h,左侧卧位,咽部局麻后,通过撑口器将探头送入食管,在距门齿25~30 cm处可显示心底短轴切面,稍前屈探头并在0~45°范围调整扫描角度以充分显示左心耳。将脉冲多普勒取样容积置于左心耳近出口处,使取样线与左心耳排空血流尽可能平行,记录左心耳血流频谱。测量左心耳最大排空速度,即一个心动周期中各前向最大流速的平均值,取5个心动周期测量取平均值。
, http://www.100md.com
    结果 本组受检者左心耳血流频谱显示2种类型,第1种类型可见持续整个心动周期的明确且不规则的充盈及排空波;第2种类型可见不连续的低小充盈及排空波。我们将电转复的窦性心律维持大于1个月,定义为电转复成功。转复前左心耳最大排空速度大于20 cm/s者,电转复成功率为75%(15/20);反之,左心耳最大排空速度小于20 cm/s,成功率为30%(3/10)。左心耳最大排空速度低于20 cm/s者多表现为房颤,左心耳第2种血流频谱模式。

    讨论 自1962年,Lown等人提出电转复技术开始,大量研究预测如何成功转复和维持转复后的窦性心律。房颤的病因、持续时间、心脏功能状态、心房大小、患者的年龄等对房颤转复都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都无统一标准,且单独的阳性预测价值均不高。以上研究的诸因素可以归结为心房的功能状态决定了转复的结果及预后。一些实验证明左心耳与心房腔具有不同的解剖学和神经元结构,且动物实验证明左心耳不仅具有独立于左心房体部的功能,而且比左心房体部具有更高的可扩张性和收缩性,对缓解左心房压力、保证左心室充盈起重要作用。左心耳的功能更能反映整体心房功能状态及损害程度。随着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技术的临床应用,使非开胸条件下左心耳功能的研究成为可能和日益深入。

    本组研究观察房颤存在2种类型血流频谱模式,与Garcia Fernanden等研究结果一致,他们认为第2种频谱模式的患者易于形成左心耳自发显影及血栓。左心耳血流频谱向上的排空波是由左心耳主动收缩而形成,因此,左心耳排空血流速度反映左心耳的收缩功能。左心耳最大排空速度小于20 cm/s,且呈现第2种血流频谱模式,表明左心耳功能低下,整体心房功能明显受损,房颤不能转复或转复后的窦性心律不能维持。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技术研究非风湿性房颤患者左心耳功能,表明左心耳功能与房颤患者窦性心律的转复和维持高度相关,为转复治疗的选择提供了新的认识和客观依据。

    (收稿日期:2000-02-14),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