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抓病16例临床分析
作者:胡红妹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南通226006
关键词:猫抓病;临床特点;鉴别诊断;治疗
南通医学院学报000279
[中图分类号] R5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000-2057(2000)02-0202-01
猫抓病是一种散发性急性传染病,在接触猫后发病,临床以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特征。1996年9月~1998年5月我院共收治猫抓病病人16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6例均居住在江苏省南通地区。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17~51岁,平均34岁。有2例患者系父子,其父亲年龄48岁,儿子16岁。有猫抓史15例,狗咬史1例。潜伏期半月至2个月。
, http://www.100md.com
1.2 临床表现 发热14例,体温37.5℃~40℃;皮肤破溃8例,结痂6例,疱疹2例;肢体发麻6例;局部淋巴管炎10例;16例伤口近端淋巴结均有肿痛,其中腋下10例,腹股沟处4例,颈部2例,均为单侧,淋巴结肿以黄豆至鹅卵大小,质地偏韧,无明显波动感,活动度尚可;血白细胞≥10.0×109/L,中性≥75% 11例,正常5例;血培养均阴性;胸片、心电图均正常。
1.3 淋巴结活检 本组有2例作淋巴结活检。例1为左腋下淋巴结3.4cm×4.2cm×2.5cm大小,穿刺抽出少量黄色脂肪样组织送检,涂片见大量淋巴细胞增生和(或)片类组织细胞性坏死区以液化坏死为主,见中性粒细胞,病理诊断为坏死性肉芽肿性淋巴结炎。另1例为有侧腹股沟处淋巴结肿2.4cm×3.2cm×2.6cm大小,穿刺抽取少量灰黄色组织送检,镜下见淋巴结皮髓质内散在坏死灶,中央见圆型小脓疡,内见破碎白细胞;病理诊断为淋巴结肉芽肿性炎。2例穿刺抽取液细菌培养均阴性。病理报告符合猫抓病诊断。
, 百拇医药
1.4 治疗与转归 16例病人入院后均给青霉素400万u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病毒唑1.0g加入10%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5~7天。14例经治疗体温迅速降到正常,局部皮肤愈合,部分疱疹消退,淋巴管炎“红线”消失,淋巴结肿缩小,疼痛缓解。有2例破溃皮肤继发感染伴高热,体温达40℃,血白细胞达>15.0×109/L,中性>85%,经改用菌必治(国产头孢三嗪)2.0g加入10%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1周后痊愈。全部病例均治愈,出院后随访半年无复发。
2 讨 论
猫抓病是在接触猫或被其抓伤后患病,少数与狗有接触史。被抓伤处皮肤可见疱疹、脓疱、结痂或小脓疡形成并伴有局部淋巴管炎(红线),继而出现近端皮肤淋巴结肿大,依次见于颌下、颈部、腋下及腹股沟等处,约1~8cm大小,10%~25%病人有化脓可在3周内或数月内消退。多数病人有发热、血白细胞轻度升高或正常,如果伴有继发感染可明显增高。过去认为病因不明,有报道可能与病毒有关。最近从病人淋巴结中证实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棒状杆菌,建议使用庆大霉素5mg/kg*d静脉滴注,疗程5~7天。我们临床上采用青霉素加病毒唑联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 百拇医药
猫抓病诊断一般不难,但需与淋巴结核、恶性淋巴瘤及狂犬病等鉴别,其病理改变为肉芽肿性图像,但中央小脓疡内见大量白细胞是与结核病鉴别的要点,后期淋巴结有明显网状细胞增生,其形态易与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混淆[1]。少数病人被狗咬伤后不久出现发热、全身不适,肢体发麻易被误诊为狂犬病收治。猫抓病除有皮肤继发感染外,无其它特殊合并症所见,预后良好。但亦有报道猫抓病合并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及左侧胸膜炎[2]。值得临床重视。预防措施主要是不玩弄猫、犬,抓伤后立即用碘酊处理。
[参考文献]
[1] 徐亚利,徐克纾,姜长清.猫抓病二例[J].中华传染病杂志,1995,3∶155.
[2] 曾三如.猫抓病合并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和胸膜炎一例[J].中华传染病杂志,1998,1∶62.
(1999-09-29收稿), 百拇医药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南通226006
关键词:猫抓病;临床特点;鉴别诊断;治疗
南通医学院学报000279
[中图分类号] R5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000-2057(2000)02-0202-01
猫抓病是一种散发性急性传染病,在接触猫后发病,临床以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特征。1996年9月~1998年5月我院共收治猫抓病病人16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6例均居住在江苏省南通地区。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17~51岁,平均34岁。有2例患者系父子,其父亲年龄48岁,儿子16岁。有猫抓史15例,狗咬史1例。潜伏期半月至2个月。
, http://www.100md.com
1.2 临床表现 发热14例,体温37.5℃~40℃;皮肤破溃8例,结痂6例,疱疹2例;肢体发麻6例;局部淋巴管炎10例;16例伤口近端淋巴结均有肿痛,其中腋下10例,腹股沟处4例,颈部2例,均为单侧,淋巴结肿以黄豆至鹅卵大小,质地偏韧,无明显波动感,活动度尚可;血白细胞≥10.0×109/L,中性≥75% 11例,正常5例;血培养均阴性;胸片、心电图均正常。
1.3 淋巴结活检 本组有2例作淋巴结活检。例1为左腋下淋巴结3.4cm×4.2cm×2.5cm大小,穿刺抽出少量黄色脂肪样组织送检,涂片见大量淋巴细胞增生和(或)片类组织细胞性坏死区以液化坏死为主,见中性粒细胞,病理诊断为坏死性肉芽肿性淋巴结炎。另1例为有侧腹股沟处淋巴结肿2.4cm×3.2cm×2.6cm大小,穿刺抽取少量灰黄色组织送检,镜下见淋巴结皮髓质内散在坏死灶,中央见圆型小脓疡,内见破碎白细胞;病理诊断为淋巴结肉芽肿性炎。2例穿刺抽取液细菌培养均阴性。病理报告符合猫抓病诊断。
, 百拇医药
1.4 治疗与转归 16例病人入院后均给青霉素400万u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病毒唑1.0g加入10%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5~7天。14例经治疗体温迅速降到正常,局部皮肤愈合,部分疱疹消退,淋巴管炎“红线”消失,淋巴结肿缩小,疼痛缓解。有2例破溃皮肤继发感染伴高热,体温达40℃,血白细胞达>15.0×109/L,中性>85%,经改用菌必治(国产头孢三嗪)2.0g加入10%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1周后痊愈。全部病例均治愈,出院后随访半年无复发。
2 讨 论
猫抓病是在接触猫或被其抓伤后患病,少数与狗有接触史。被抓伤处皮肤可见疱疹、脓疱、结痂或小脓疡形成并伴有局部淋巴管炎(红线),继而出现近端皮肤淋巴结肿大,依次见于颌下、颈部、腋下及腹股沟等处,约1~8cm大小,10%~25%病人有化脓可在3周内或数月内消退。多数病人有发热、血白细胞轻度升高或正常,如果伴有继发感染可明显增高。过去认为病因不明,有报道可能与病毒有关。最近从病人淋巴结中证实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棒状杆菌,建议使用庆大霉素5mg/kg*d静脉滴注,疗程5~7天。我们临床上采用青霉素加病毒唑联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 百拇医药
猫抓病诊断一般不难,但需与淋巴结核、恶性淋巴瘤及狂犬病等鉴别,其病理改变为肉芽肿性图像,但中央小脓疡内见大量白细胞是与结核病鉴别的要点,后期淋巴结有明显网状细胞增生,其形态易与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混淆[1]。少数病人被狗咬伤后不久出现发热、全身不适,肢体发麻易被误诊为狂犬病收治。猫抓病除有皮肤继发感染外,无其它特殊合并症所见,预后良好。但亦有报道猫抓病合并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及左侧胸膜炎[2]。值得临床重视。预防措施主要是不玩弄猫、犬,抓伤后立即用碘酊处理。
[参考文献]
[1] 徐亚利,徐克纾,姜长清.猫抓病二例[J].中华传染病杂志,1995,3∶155.
[2] 曾三如.猫抓病合并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和胸膜炎一例[J].中华传染病杂志,1998,1∶62.
(1999-09-29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