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脑炎疫情调查报告
作者:耿丽荣 韩金玲 范龙岩
单位:黑龙江省鹤岗市卫生防疫站 154101
关键词: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000178 森林脑炎又称蜱传脑炎,是由森林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临床表观为高热、昏迷、瘫痪且其他神经系统症状。此病常留有严重的后遗症,病死率较高,主要传播媒介为蜱。此病流行有明显季节性,多发生在六、七月份,这与蜱的繁殖与活动相一致,近年来呈散在发生,1997年仅1例,1998年却发生15例。其中1人死亡。而且在同一村同一潜伏期内连续发病3例。森林脑炎为法定传染病,按有关规定已构成重大疫情。除对发病情况进行疫情报告外,我们还对患者进行治疗、疫情处理和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流行病学调查
1.1一般情况15例森林脑炎均为鹤岗市萝北县报告。第一例发病于5月19日,在萝北县医院就诊,男性,40岁,系鹤北林业局农民;随后于6月1-6日在萝北县风翔、太平沟等乡镇相继有病例报告,共发生森林脑炎8例;6月25日-7月2日在萝北县环山乡等地又发病6例,其中1例死亡,死亡者为男性,38岁,为环山乡林场工人。
, 百拇医药
15例中6月份发病9例,7月份发病6例。发病时间集中于6月上旬-7月初,说明森林脑炎的发病呈明显季节性。
1.2发病与年龄、性别关系此次发病年龄分布集中于25-40岁,此年龄组发病12例,占80%;65岁以上组2例,为外来人口,占13.3%。男性发病12例,女性3例,男女比例4∶1;可见森林脑炎发病以青壮年为主,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
1.3发病地区及职业分布15例患者具体分布地区情况为风翔镇4例,环山乡3例,鹤北林业局3例,太平沟乡5例。职业分布林场工人2例(其中1例死亡),农民12例,家务1例。15例均发生在林区、山区。患者均有进山史或蜱咬伤史。
1.4临床表现与诊断15例患者均有高热、头晕、头痛、嗜睡等临床表现;同时具有肢体麻木、瘫痪、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等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分类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和以上症状体征确诊为森林脑炎。
, 百拇医药
1.5疫情性质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此次所有患者均为森林脑炎易感者,近一年内未接种过森脑疫苗,有蜱咬伤史。发病集中在进山的工人、农民身上,并有严格的地区性,全部集中在风翔、环山、鹤北、太平沟等偏远乡镇和农林作业区。在局部地区、短时间内,多数患者同时发生,据此可以明确此次疫情为森林脑炎暴发,属于重大疫情,应认真对待和处理。
2疫区处理
2.1治疗患者15例患者经医院积极治疗,除1例因症状较重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14例全部治愈出院,未留下肢体瘫痪等后遗症。
2.2疫情报告县防疫站接到发病和死亡报告后,立即电话上报市卫生防疫站,市卫生防疫站迅速电话上报省卫生防疫站.并深入疫区协助县卫生防疫站进行调查处理。
2.3处理措施主要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2.3.1加强森脑疫苗接种虽然接种日期较晚,但接种仍为重要措施,对石虎沟村农民、鹤北林区及其他发病地区进行预防接种数千人。
, http://www.100md.com
2.3.2加强个人防护强调进人林区作业应做到“三紧、两带”(即扎紧袖口、领口、裤口、带手套、带帽子)。
2.3.3加强灭蜱、灭鼠工作喷洒六六六等农药,投放鼠药。
2.3.4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普及森林脑炎基础知识,提高农林作业工人自我保健意识,强调进山人员普遍接种森脑疫苗,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3讨论
3.1加强预防接种15例患者均没有免疫史,说明该地区预防接种率很低或接种时间推迟,以致发病高峰期未产生抗体,造成疫情的蔓延和流行。对进山作业的人群每年应在发病季节前2个月注射森脑疫苗,5-6月份才能以较高的抗体水严有效控制发病。此次流行前未能做好预防接种工作,是一条重要教训。今后应认真做好进山人群和林区作业人员接种,使森脑疫苗接种率达90%以上。并教育进山人群和林区作业人员主动接受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3.2进山人员缺少对森林脑炎卫生知识的了解,进山作业个人防护能力差,让蜱虫任意叮咬,给防疫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因此,应加强疫区传染病宣教工作,普及森林脑炎防病知识,穿五紧服或实行三紧两带,防止蜱虫叮咬。
3.3在流行地区搞好环境卫生,开展群众性灭鼠、灭蜱活动(因鼠体寄性蜱),减少家畜感染。
收稿日期:1999-08-23, 百拇医药
单位:黑龙江省鹤岗市卫生防疫站 154101
关键词: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000178 森林脑炎又称蜱传脑炎,是由森林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临床表观为高热、昏迷、瘫痪且其他神经系统症状。此病常留有严重的后遗症,病死率较高,主要传播媒介为蜱。此病流行有明显季节性,多发生在六、七月份,这与蜱的繁殖与活动相一致,近年来呈散在发生,1997年仅1例,1998年却发生15例。其中1人死亡。而且在同一村同一潜伏期内连续发病3例。森林脑炎为法定传染病,按有关规定已构成重大疫情。除对发病情况进行疫情报告外,我们还对患者进行治疗、疫情处理和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流行病学调查
1.1一般情况15例森林脑炎均为鹤岗市萝北县报告。第一例发病于5月19日,在萝北县医院就诊,男性,40岁,系鹤北林业局农民;随后于6月1-6日在萝北县风翔、太平沟等乡镇相继有病例报告,共发生森林脑炎8例;6月25日-7月2日在萝北县环山乡等地又发病6例,其中1例死亡,死亡者为男性,38岁,为环山乡林场工人。
, 百拇医药
15例中6月份发病9例,7月份发病6例。发病时间集中于6月上旬-7月初,说明森林脑炎的发病呈明显季节性。
1.2发病与年龄、性别关系此次发病年龄分布集中于25-40岁,此年龄组发病12例,占80%;65岁以上组2例,为外来人口,占13.3%。男性发病12例,女性3例,男女比例4∶1;可见森林脑炎发病以青壮年为主,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
1.3发病地区及职业分布15例患者具体分布地区情况为风翔镇4例,环山乡3例,鹤北林业局3例,太平沟乡5例。职业分布林场工人2例(其中1例死亡),农民12例,家务1例。15例均发生在林区、山区。患者均有进山史或蜱咬伤史。
1.4临床表现与诊断15例患者均有高热、头晕、头痛、嗜睡等临床表现;同时具有肢体麻木、瘫痪、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等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分类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和以上症状体征确诊为森林脑炎。
, 百拇医药
1.5疫情性质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此次所有患者均为森林脑炎易感者,近一年内未接种过森脑疫苗,有蜱咬伤史。发病集中在进山的工人、农民身上,并有严格的地区性,全部集中在风翔、环山、鹤北、太平沟等偏远乡镇和农林作业区。在局部地区、短时间内,多数患者同时发生,据此可以明确此次疫情为森林脑炎暴发,属于重大疫情,应认真对待和处理。
2疫区处理
2.1治疗患者15例患者经医院积极治疗,除1例因症状较重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14例全部治愈出院,未留下肢体瘫痪等后遗症。
2.2疫情报告县防疫站接到发病和死亡报告后,立即电话上报市卫生防疫站,市卫生防疫站迅速电话上报省卫生防疫站.并深入疫区协助县卫生防疫站进行调查处理。
2.3处理措施主要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2.3.1加强森脑疫苗接种虽然接种日期较晚,但接种仍为重要措施,对石虎沟村农民、鹤北林区及其他发病地区进行预防接种数千人。
, http://www.100md.com
2.3.2加强个人防护强调进人林区作业应做到“三紧、两带”(即扎紧袖口、领口、裤口、带手套、带帽子)。
2.3.3加强灭蜱、灭鼠工作喷洒六六六等农药,投放鼠药。
2.3.4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普及森林脑炎基础知识,提高农林作业工人自我保健意识,强调进山人员普遍接种森脑疫苗,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3讨论
3.1加强预防接种15例患者均没有免疫史,说明该地区预防接种率很低或接种时间推迟,以致发病高峰期未产生抗体,造成疫情的蔓延和流行。对进山作业的人群每年应在发病季节前2个月注射森脑疫苗,5-6月份才能以较高的抗体水严有效控制发病。此次流行前未能做好预防接种工作,是一条重要教训。今后应认真做好进山人群和林区作业人员接种,使森脑疫苗接种率达90%以上。并教育进山人群和林区作业人员主动接受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3.2进山人员缺少对森林脑炎卫生知识的了解,进山作业个人防护能力差,让蜱虫任意叮咬,给防疫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因此,应加强疫区传染病宣教工作,普及森林脑炎防病知识,穿五紧服或实行三紧两带,防止蜱虫叮咬。
3.3在流行地区搞好环境卫生,开展群众性灭鼠、灭蜱活动(因鼠体寄性蜱),减少家畜感染。
收稿日期:1999-08-23,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