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黑龙江医药科学》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288435
下颌骨升支髁状突颈部骨折临床治疗41例体会
http://www.100md.com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0年第2期
     作者:潘文清 张志艳 潘洪卫 刘润生 李伟群

    单位:潘文清(双鸭山市人民医院);张志艳(双鸭山市人民医院);潘洪卫(双鸭山市人民医院);刘润生(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医院);李伟群(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医院)

    关键词:髁状突颈部骨折;颌间牵引复位固定;骨间结扎固定;骨间钢针固位

    黑龙江医药科学0002117 临床下颌升支髁状突颈部骨折是下颌骨折的常见类型,常伴下颌体复合骨折存在。临床上约2/3病例可保守治疗,约1/3病例必须手术切开复位固定治疗。其手术复位固定治疗难度较大,易产生关节损伤、面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本文作者总结1984~1998年41例临床治疗体会,叙述如下。

    1 一般资料

    年龄17~61岁,其中男29例,女12例,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 百拇医药
    2 骨折分类和治疗方法选择

    2.1 骨折分类

    按骨折部位分为单纯性骨折和复合性骨折两类。其中单纯性骨折占14例、复合性骨折占27例。按骨折线分类:可分为横断骨折、斜形骨折和纵形骨折三类。纵形骨折是指髁颈向下通过乙状切迹与升支后缘一体纵形裂开,此类骨折与髁颈骨折治疗、预后基本相同,故归于同类。本组病例中横断骨折占13例、斜形骨折占23例、纵形骨折占5例。

    2.2 治疗方法选择

    分保守治疗和手术整复治疗两类。保守治疗即骨折断端无明显错位,骨折线上下距离在0.5~1.0cm者均可采用颌间牵引复位固定法治疗。本组病例中采用此法者占23例。其中横断骨折占11例、斜形骨折占7例、纵形骨折占5例,均取得满意治疗效果。手术整复固定治疗即骨折断端的髁颈上端明显向后内或前内移位,骨折端处明显的角度存在,此时必须采取手术整复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此又分为两种方法进行。一种为骨间固定整复术,采用的方法为先行颌间牵引结扎固定后,再行手术分离后在断端结扎一环或钢板固定两点即可,如此即可保持断端不再出现错位。另一种方法为分离开断端后采用穿钢针的办法进行固定。方法为分离开断端后由骨外科医生配合从髁颈上端向下斜形穿入下颌骨体内,下端从下颌骨体内侧穿出,上端没入皮下及组织内。约1个半月后拆除钢针。两种方法各治疗病例14例和4例。均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未出现一例意外损伤和并发症。
, 百拇医药
    3 临床治疗分析

    3.1 保守方法治疗

    由于髁状突颈部骨折部位手术难度较大,易造成面神经总干、关节组织及颌内动脉的组织损伤,导致面神经麻痹、关节强直、动脉出血等情况发生。故能采用保守方法治疗的均不采用手术方法治疗。本组41例病例中保守治疗的占23例,均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3.2 手术整复方法治疗

    在骨折断端错位明显的情况下,则必须采用手术整复方法治疗。否则,愈后两侧关节头的位置、运动轨迹均不对称,导致关节功能障碍发生。本组手术病例的治疗经验为除术中操作要轻、细,对面神经干、颌内动脉保护措施要好,不急于求成,术后严格控制感染外,主要措施为先行颌间结扎,然后在断端结扎固定一处即可。如此即等于减少了在断端钻孔、结扎或钢板钻孔、固定的数量和难度,等于减少了操作次数和损伤程度,对预后极为有利。穿钢针法可省去在断端打孔及固定时的难度及可能出现的损伤。但须在升支骨体内穿行一段距离,然后在下颌体内侧穿出。因此亦有伤及动脉、神经的可能性存在,因此临床多不采用。

    3.3 骨折线类型与治疗方法选择

    骨折线为横断型多数病例无明显错位发生。有错位发生时多为向内重叠错位。本组中此类型占13例,保守治疗11例,手术治疗2例。骨折线斜形者多为由上向下后斜形骨折,髁颈上端多向后内移位,临床多需手术整复固定治疗。本组中此类型占23例,手术治疗16例,保守治疗7例。纵形骨折本组病例中占5例,为髁颈与升支后缘一起纵形劈,其劈裂处有裂隙存在,但错位多不明显。原因骨折线较长,连结的骨膜及其它组织较多,多不易出现大的明显错位。本组病例均采用保守方法治疗,均取得满意的愈后效果,但如果出现明显的断端错位者则仍需用手术整复的方法治疗。

    (1999-10-08收稿), 百拇医药